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第十一位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有一所小学校,因为各方面条...

                                 第十一位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有一所小学校,因为各方面条件极差,一年内已经陆续走了七八位教师。

当村民和孩子们依依不舍地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位教师留下来。

乡里实在派不出人来,后来只好请了一位刚刚毕业等待分配的女大学生来代一段时间课。不知女大学生当初是出于好奇或是其他什么原因,总之很快和孩子们融洽地生活在一起。

三个月后,女大学生的分配通知到了。村民们只好像以往十次那样带着各家的孩子去送这位代课教师。

谁知,无法预料的情形发生了——那天,在代课教师含泪走下山坡的那一瞬间,背后突然意外地传来她第一节课教给孩子们的古诗: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那背诵的声音久久回荡,年轻的代课教师回头望去,二十几个孩子齐刷刷地跪在高高的山坡——没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孩子们目光中蕴含的情感,顷刻间让她明白:那是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和纯真而无奈的挽留啊!

代课教师的脚步凝滞了。她重新把行李扛回小学校。她成了第十一位老师。往后的日子她从这所小学校里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孩子去读初中、高中、大学……这一留就是整整二十年。

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正是女教师患病被送往北京治疗的期间。我一直想去探望她,

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成行。

我终究没能见到这位乡村女教师。当我终于有机会来到这所小学校时,已有一位男教师来接她的班。新来的教师对我说:她患了绝症,从北京回来的只是她的骨灰。我看到她的骨灰装在一个红色的木匣里,上面没有照片。

临行时,这位男教师还告诉我,这所学校没有第十二位教师的说法。无论以后谁来接班,永远都是第十一位。这是所有能在这里工作的教师的光荣,他说。还有就是这所小学校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是什么,他没有立即告诉我,当时他只是微笑着对我说:明天早晨,你就会知道。

第二天,我早早从距小学校几里远的乡招待所起来,刚刚爬到院墙外那座高高的山坡,就远远地听到白居易那首熟悉的诗句: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我想起,今天是新生开学的第一课。

1.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2.“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位教师留下来。”“心寒一词与文中哪句话照应?开头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

3.“无法预料的情形指什么?(2分)

4.“没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改成问句为: (2分)

5.代课老师的脚步凝滞了,为什么?她作出了怎样的选择?(4分)

6.描写女教师骨灰时,为什么强调上面没有照片?(2分)

7.这所小学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是什么?(2分)

8.你如何理解第十一位这个题目的含义?(3分)

 

1.主要讲述了一个偏远贫穷的小山村始终没有教师肯留下,一位代课的女大学生为了小山村的孩子们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成了永远的第十一位。 2.“因为各方面条件差,一年内已经陆续走了七八位教师”。开头写“走”与后文女教师的“留”形成强烈的对比,更突出女教师精神的可贵。 3.二十几个孩子齐刷刷地跪在高高的山坡上,背诵女教师第一节课教他们的古诗,以此来挽留女教师。 4.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呢? 5.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纯真而无奈的挽留,以及身为教师的神圣使命感使代课教师脚步停住了。她选择了留下,并且一留就是二十年。 6.说明女教师为小山村的孩子们奉献了一切,而自己却一贫如洗,连一张照片都没有。 7.新生开学第一课,在小山坡上学生们背诵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作为开学典礼,以示对女教师的纪念。 8.“第十一位”浓缩了这个感人故事的精髓,具有更强烈的震撼力。同时,用数字为题,题目新颖,耐人寻味。 【解析】 1.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

①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③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2)默写王安石《登飞来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对下列加点词在文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惟吾德(这里指德行美好)    B. 可爱者甚 (多)

C. 可以素琴(调弄)    D. 不枝(藤蔓)

2.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一样的是(      )

A.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B. 无丝竹乱耳

C. 而两狼并驱如故

D. 何陋

3.对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翻译: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是有功名的人)。

B.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翻译:没有弦乐器扰乱耳朵,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C. 莲,花指君子者也。(翻译:莲花是花中的隐士。)

D.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翻译:对于牡丹的喜爱,你很多了。)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陋室铭》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爱莲说》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坚守节操的人生志趣。

B. 两文都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情操。

C.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活着称述功德的文字。

D. 《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沉浮的品质。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奋的程度。

B. 在贵重物品展览期间,如何防止贵重展品免遭盗窃或者抢劫,是组织者深感头痛的事。

C. 几年来,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率大约提高1个百分点,专家据此速度预计,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超过大约60%左右。

D. 就目前来讲,我国人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确切还需要大大提高。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运动会入场式上,运动员们昂首挺胸耀武扬威地步入会场,博得全场的阵阵掌声。

B. 他的言外之意就是你今后批评人时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要当着众人的面发脾气批评人。

C. 当我们在学习时遇到难题时,我们就应该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

D. 读书读到会心处,我们常常会忍俊不禁地感慨:“太妙了!正是我想说而说不出的话啊!”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汉字书写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它荒草凄凄,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B. 一处是:“躬行君子,则未有之得。”一处是:“学而不厌,侮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C. 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茸一下,给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

D. 它已经老了许多呢,瘦了许多呢,昨日楚楚容颜全然褪尽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