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课外文言阅读。 严遵,字君平,蜀人也。隐居不仕,常卖卜①于成都市,曰得百钱以自给...

课外文言阅读。

   严遵,字君平,蜀人也。隐居不仕,常卖卜于成都市,曰得百钱以自给。卜讫,则闭肆下帘,以著书为事。杨雄少从之游,屡称其德。李强为益州牧,喜曰:“吾得君平为从事足矣!”雄曰:“君可备礼与相见,其人不可屈也。”王凤请交,不许。蜀有富人罗冲者,问君平曰:“君何以不仕。”君平曰:“无以自发。”冲为君平具车马衣粮,君平曰:“吾病耳,非不足也。我有余而子不足,奈何以不足奉有余。”冲曰:“吾有万金,子无担石,乃云有余,不亦谬乎!”君平曰:“不然。吾前宿予家,人定而役未息,昼夜汲汲,未尝有足。今我以卜为业,不下床而钱自至,犹余数百,尘埃厚寸,不知所用。此非我有余而子不足邪?”冲大惭。君平叹曰:“益我货者损我神,生我名者杀我身,故不仕也。”时人服之。

【注释】①卜:卜卦算命。②担石:旧时重量单位。③人定:半夜时分。④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隐居不,常卖卜。    (仕:做官。)

B. 冲为君平车马衣粮。  (具:准备。)

C. 耳,非不足也。    (病:有疾病。)

D. 时人之。            (服:佩服。)

2.将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奈何以不足奉有余?

(2)益我货者损我神,生我名者杀我身,故不仕也。

3.从文中看,严遵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做简要分析。

 

1.C 2.为什么让困乏的人接济富裕的人呢? “给我财物的人,是在损害我的精神;给我扬名的人,是在毁灭我的身体 3.严遵是一个学识渊博却淡泊名利,不为世俗所累,安贫乐道的隐士。 译文:严遵,字君平,是四川人。隐居不去做官,常在成都市给人算卦,每天可也获得百钱来维持自己的生计;算卦结束,关了店铺放下帘子,做写书这件事。蜀有一个叫罗冲的富人,问君平说:“你为什么不去做官?”君平说:“没什么用来可作自身发展的资本。”冲为君平准备好车子马匹衣服粮食,君平说:“我以此为累赘,并非感到不满足。我富余,而子贫乏,为什么让困乏的人接济富裕的人呢?”冲说:“我有万两黄金,你没有一石,还说有余,不是荒谬吗?”君平说:“不是这样。我从前夜里住在你家,半夜还没休息,夜以继日的忙碌而不曾有过满足。现在我靠算卦为生,不下床而钱自至,还剩下百余个,尘土有几寸厚,不知到干什么用,这不是我富裕你贫乏吗?”冲很惭愧。君平叹曰:“给我财物的人,是在损害我的精神;给我扬名的人,是在毁灭我的身体。所以不做官。”当时的人都很佩服他。 【解析】 1.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要求学生注意积累识记,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注意C病:以……为累赘。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注意 (1)“奈何”、“奉”(2)“益”、 “生” 、“仕”的意思。 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试题分析:此题属于信息筛选题,基本是对人物的某种品质、物象的特征、事情的原因、说明的道理、得出的启示、作者的情感的分析,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语句回答,还是用自己的话概括。此题从原文意思可以概括出 严遵是一个学识渊博却淡泊名利,不为世俗所累,安贫乐道的隐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诗歌赏析。

暮春

(宋)曹豳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

林莺啼到无声处,春草池塘独听蛙。

【注释】①冉冉:也作“苒苒”,柔美的样子。

1.找出全诗体现暮春特点的景物?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查看答案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书写不认真或卷面不整洁的扣1—3分。

那一段              的日子

 

查看答案

                                 第十一位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有一所小学校,因为各方面条件极差,一年内已经陆续走了七八位教师。

当村民和孩子们依依不舍地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位教师留下来。

乡里实在派不出人来,后来只好请了一位刚刚毕业等待分配的女大学生来代一段时间课。不知女大学生当初是出于好奇或是其他什么原因,总之很快和孩子们融洽地生活在一起。

三个月后,女大学生的分配通知到了。村民们只好像以往十次那样带着各家的孩子去送这位代课教师。

谁知,无法预料的情形发生了——那天,在代课教师含泪走下山坡的那一瞬间,背后突然意外地传来她第一节课教给孩子们的古诗: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那背诵的声音久久回荡,年轻的代课教师回头望去,二十几个孩子齐刷刷地跪在高高的山坡——没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孩子们目光中蕴含的情感,顷刻间让她明白:那是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和纯真而无奈的挽留啊!

代课教师的脚步凝滞了。她重新把行李扛回小学校。她成了第十一位老师。往后的日子她从这所小学校里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孩子去读初中、高中、大学……这一留就是整整二十年。

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正是女教师患病被送往北京治疗的期间。我一直想去探望她,

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成行。

我终究没能见到这位乡村女教师。当我终于有机会来到这所小学校时,已有一位男教师来接她的班。新来的教师对我说:她患了绝症,从北京回来的只是她的骨灰。我看到她的骨灰装在一个红色的木匣里,上面没有照片。

临行时,这位男教师还告诉我,这所学校没有第十二位教师的说法。无论以后谁来接班,永远都是第十一位。这是所有能在这里工作的教师的光荣,他说。还有就是这所小学校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是什么,他没有立即告诉我,当时他只是微笑着对我说:明天早晨,你就会知道。

第二天,我早早从距小学校几里远的乡招待所起来,刚刚爬到院墙外那座高高的山坡,就远远地听到白居易那首熟悉的诗句: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我想起,今天是新生开学的第一课。

1.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2.“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位教师留下来。”“心寒一词与文中哪句话照应?开头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

3.“无法预料的情形指什么?(2分)

4.“没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改成问句为: (2分)

5.代课老师的脚步凝滞了,为什么?她作出了怎样的选择?(4分)

6.描写女教师骨灰时,为什么强调上面没有照片?(2分)

7.这所小学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是什么?(2分)

8.你如何理解第十一位这个题目的含义?(3分)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

①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③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2)默写王安石《登飞来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对下列加点词在文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惟吾德(这里指德行美好)    B. 可爱者甚 (多)

C. 可以素琴(调弄)    D. 不枝(藤蔓)

2.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一样的是(      )

A.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B. 无丝竹乱耳

C. 而两狼并驱如故

D. 何陋

3.对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翻译: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是有功名的人)。

B.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翻译:没有弦乐器扰乱耳朵,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C. 莲,花指君子者也。(翻译:莲花是花中的隐士。)

D.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翻译:对于牡丹的喜爱,你很多了。)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陋室铭》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爱莲说》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坚守节操的人生志趣。

B. 两文都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情操。

C.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活着称述功德的文字。

D. 《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沉浮的品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