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教材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

【乙文】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                                 

(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   ②成列指摆好阵势。 ③尽,全部。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⑤陈”,指摆好阵势。门官国君的卫士。(chong):重复,再次。二毛头发斑白的人。馀:后代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神弗也   福:       (2)公将之      驰:

   (3)公伤     股:        (4)不不成列    鼓:

2.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只标一处)

(1)下 视 其 辙

(2)宋 公 及 楚 人 战 于 泓

3.翻译下面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4.【甲】文用鲁庄公的“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乙】文中也运用了类似的写法,请用【乙】文的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5.学习【甲】【乙】两文,对于个人成长有何借鉴意义?

 

1.①赐福,保佑 ②驱车追赶 ③大腿 ④攻打(攻击) 2.①下/视其辙 ②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3.①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查得清清楚楚,但一定都是依据实情判断。②趁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攻击他们。 4.用子鱼两劝宋襄公趁敌军未全部渡河和已渡未成阵之时击之,襄公不听,来反衬宋襄公“待其已陈”而攻之的错误指挥和迂腐的辩解,更加突出了宋襄公的愚蠢守旧,固执已见,不听劝告,不知悔改。 5.要点提示:①只有善于把握机会的人,才能获得成功。 ②人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才能不断成熟,不断进步。 ③为自己的失败找理由,自己又无见地的人,只会永远失败。 【解析】 1.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如“股”:大腿。 2.试题分析: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①下/视其辙;②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3.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狱”“虽”“以”“既”“济”等词语,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4.试题分析:衬托这种写作手法的分析。首先得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这是找到这种方法的前提和基础。乙文中子鱼两劝宋襄公趁敌军未全部渡河和已渡未成阵之时击之,襄公不听,来反衬宋襄公“待其已陈”而攻之的错误指挥和迂腐的辩解,更加突出了宋襄公的愚蠢守旧,固执已见,不听劝告,不知悔改。这种手法对表现人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5.试题分析: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进而对文言文的要点进行概括。要抓住两文相似的观点,然后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做出答案。特别要指出这些观点对于个人成长的借鉴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登楼(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1.“花近高楼伤客心”,结合全诗谈谈 “客心”因何而“伤”?

2.试分析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一句中“来”字的妙处。

3.诗家认为全诗颔联和颈联最令人动情,请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赏析其独到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议论文,回答问题

                          因为阅读而平视世界(李斌)

①有句电影台词说:“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世界那么大,出去走走看看确实是见世面、长阅历的好方法。然而,世界观不只依赖于观世界,阅读同样可以洞察芸芸众生、大千世界。

②“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穷极一生,我们通过感官感知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行万里路替代不了读万卷书。书乃人生成长的精神食粮,片页之间足以驰骋古今、经天纬地,常读之可以新知、可以医愚、可以立德,甚至可以平治天下。阅读的意义就在于,不管富甲一方还是一贫如洗,不管位居高位还是一介布衣,不管志得意满还是穷困潦倒,都能在书籍的世界里摆脱世俗庸常、凝望永恒哲理,找到人生的意义。

③有怎样的眼界,就能看到怎样的远方;有多大的胸襟,就能包纳多大的世界。古人总结,“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书籍,正是脚下的高山,耳边的疾风,帮助我们看到更遥远的风景。阅读与意义紧密相连,它让我们知晓,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也不只有面包,还有玫瑰和咖啡。阅读又是与现实密不可分的,它教会我们审视自身、迎接挑战、辨别善恶,继而读懂生活的真谛、探得生命的意趣。

④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不读书,接触到的世界就和纸一样单薄;多读书,学识、阅历乃至生命体验会随着页码的递增而不断累积。“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时间的改变可能是静悄悄的, 但阅读对气质的塑造终究会显露出来。正是在日复一日的博览群书中,我们感受到“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体悟出“不迁怒,不贰过”的修身奥秘,即便处身失落失望甚至失掉所有方向之时,也能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⑤阅读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也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读《资治通鉴》,可以获得王朝更替的历史教益;读 《红楼梦》,可以洞晓世家望族的兴衰荣辱;读《平凡的世界》,可以从苦难的生活中发现人性的温暖、奋斗的价值。书籍传递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有认识这个世界的逻辑、 方法和哲理,帮助我们于升平气象中看到隐患风险,于问题荆棘中看到出路希望,从历史幽暗之中看到璀璨未来,从人性冷漠之中看到道德之光。

⑥阅读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力量,让我们在自我省视中学会谦卑和从容,在平视静观中同这个世界和解。有人推理出人生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阅读的最高境界,正是练就“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今天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不是为了满足“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心和虚荣感,而是为了实现内在的淡定从容,赢得开阔的人生境地,达到自我与外界的和谐统一。

⑦不读书犹如自我放弃,非读书不足以实现精神的富足。

                       (选自2016年4月20日《人民日报》,文章有改动)

1.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第③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

3.请你简要分析一下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4.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阅读的最高境界,正是练就“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回答问题

今年冬天不寒冷(蒋育亮)

A今年冬天,雪,飘飘扬扬地洒。旮旯屯的山峦、田野、河流、村庄、一片银装素裹。

村上人说,已经十几年没见过下这样的雪了。

寂静中,有咯吱咯吱地踏雪声响起。沉闷,滞重,却有力,还能让人听出些许欢悦。

“五爷,溜达啊!”传来招呼声。

“这雪,罕见呢!瑞雪兆丰年哦!”五爷应答的声音,在雪地上蹦跶蹦跶地跳跃。

“五爷,不觉冷啊?”招呼声中溢出关切。

五爷搓搓冻红的双手,笑笑,一脸的暖和神态。

村人纳闷:五爷这是咋啦?

说起五爷,村上人都佩服得很。

十年前,张二婶家意外失火,一座木头房屋被烧了个精光。张二婶哭得死去活来,拉上儿子就要离村外出流浪。孤儿寡母的,想再建房子,那简直是登天摘月。

五爷站了出来。先是腾出自家半边房子,将孤儿寡母安顿好。之后,钻进自家林地,砍来木头,为张二婶重建房屋。一村人,硬是让五爷活活感动。出资的出资,献力的献力,不足两月,一座新屋就拔地而起。感动得张二婶拽着儿子,趴在地上硬生生地给五爷磕了三个响头。

还有五年前村长家跟张坨子争地界的事。明明是村长家占进了好几米,镇上来调解时,村上却无人出来作证。镇上来的人说,村长占理,那几米地,归村长。病魔缠身躺倒在床的五爷,一骨碌爬了起来,找到镇上来的人辩理,还拿出了当年分地时的证据,弄得镇上来的人无话可说,那几米地,最终还是回到了张坨子手里。村长后来与五爷一见面,两只牛眼就鼓鼓地喷火,足足烧了五爷好几个月。

这样的事例,五爷还有很多……

村上人依稀记得,五爷被查出患绝症的那一年,是在村长家跟张坨子争地界的前一年。那年的冬天,出奇地冷。雪,飘飘扬扬地洒。旮旯屯的山峦、田野、河流、村庄,一片银装素裹。

五爷从医院回到家,牙齿冷得碰出咔嚓咔嚓的声音。家人在五爷的屋子,烧上两盆旺旺的炭火,五爷仍觉寒冷,躺在床上盖着两层厚重的被子。

从此,村上人都知道,五爷怕冷。

怕冷的五爷,一到冬天,几乎足不出户。

足不出户的五爷,却不孤独。村上的人,自觉不自觉地轮番着去陪他聊天。

村里村外,天南海北,无所不聊。唯一不聊的是村长。

五爷几次问起,村民都顾左右而言他,避而不谈。

但五爷还是断断续续听到,村长如何霸道,上面有人如何罩着他……

几天前,旮旯屯突然来了几个陌生人。他们直接去了村长家。不久,村长便被他们簇拥着离开了旮旯屯。接着,便有消息传出,村长被县上的纪委带走了。同时被带走的,还有镇上的一名副镇长。

听说,他们串通一气,还搞了村里很多钱。其实这些,五爷和村上人先前也听说过。就是只动雷不下雨,大家也习以为常了。

B雪,飘飘扬扬地洒。旮旯屯的山峦、田野、河流、村庄,一片银装素裹。

五爷连续几天,在村中溜达。咯吱咯吱地踏雪声,不时在村中每个角落响起。

“五爷,不冷啊?”常有问候声飘来。

五爷笑笑,不语。望望满天飘洒的雪花,喃喃自语:“瑞雪兆丰年!”

村人纳闷,这五爷,啥时又不怕冷了?

几天后,伴随着满天飘洒的雪花,五爷气若游丝地说:“今年冬天不冷呢!”说毕,头一偏,去了!

五爷最后的话,村上的人都觉得很奇怪。     

──(选自《红豆》2016年第1期)

1.说说你对小说题目“今年冬天不寒冷”的理解。

2.请你简要分析“村人纳闷:五爷这是咋啦?”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3.文中A、B两处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内容基本相同的两处描写,其表达效果一样吗?谈谈你的理解。

4.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五爷的形象?请列举一例做具体分析。

5.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何特点?请你做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名著导读

《简·爱》是一本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小说。作者用诗意与哲理的笔触,描写了自尊、自爱、追求平等自由与人格独立的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简·爱的成长经历及情感历程。文笔质朴而生动,情节扣人心弦。

·爱的性格形成缘于她的两个基本动机。一是      二是       

请你简要介绍一下罗切斯特与简·爱在教堂举行婚礼时的“风波”情节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2)宁为百夫长,______。(杨炯《从军行》)

(3)李白在《月下独酌》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展示自己寂寞孤傲的诗句是________

(4)常言道“平安易老,磨难长生”,《孟子》阐述这一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_

(5)白居易在《望月有感》中借月抒发无限相思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

(6)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剑拔弩张的危急形势及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精彩句子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