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在今年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再次写入《...

在今年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再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为了响应全民阅读的号召,你班决定开展以“快乐阅读”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你仔细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2016年,北京全市开展了各类阅读活动近2万场次,受众达2000万以上。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推广,有效地激发了全社会读好书,好读书善读书的内在动力,形成了全民阅读的良好风尚。

材料二:近年来,江苏盐城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进书香盐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于2016年公布的2015年度盐城市综合阅读率为87.5%,较上年度上升1.9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七;居民阅读指数为77.80较上年度提高4.39位居全省第四,两项指标连续三年位居苏北第一

材料三:最近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于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与综艺频道黄金时间联合播出。该节目采用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

我的探究结果:       

(2)为了让更多的人参加“快乐阅读”活动,请你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3)请你结合自身的阅读感悟谈谈国家为什么要积极倡导全民阅读”。

 

以“快乐阅读”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每小题2分,共6分) ①全民阅读的普及率在逐年上升,良好的阅读风尚已基本形成;全民阅读由追求普及率在向用文化教育人、用文化浸润人的传导作用方向发展。 ②示例: A欣赏美文领略智者书韵味,阅读经典传承民族文化魂。 B浸润书香,为人生奠基;畅游书海,享阅读快乐。 ③答案略。(答题思路提示:一是可以从个人角度思考;可以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净化灵魂……二是可以从社会层面思考;全民崇尚读书,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人人知书达礼,个个安居乐业,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利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三是可以从国家层面思考;既可以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又可以让经典文化浸入国民的骨髓,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学生从任一层面回答均可给分。(个人建议,教师在讲评试卷时,是否可以考虑帮助学生拓展一下思路,因为我们的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不可以让他们始终停留在“个人”层面,要让他们早一点懂得社会担当,国家责任……) 【解析】试题分析:(1)探究题。所谓探究题,简单地说就是指开放性试题中带有对材料的研究、探讨、分析、整合,进而提出质疑、另解、建议或鉴赏评价的题目。解答探究性阅读题,其实就像在写一篇小议论文,行文的结构一般来说应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应题,表明观点;结合论据,分析论证;总结点题。懂得材料是关键。不能脱离“快乐阅读”这一主题。(2)宣传标语是在宣传时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一个意思从而达到某种宣传目的。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字数要适中,内容要积极,用语要通俗,句式要整齐,修辞要显明。且不能脱离“快乐阅读”这一主题。(3)题干“谈谈国家为什么要积极倡导全民阅读”。自身也是“全民“之一,要以自身的阅读体会谈及全民阅读的意义。答题时不可以始终停留在“个人”层面,要早一点懂得社会担当和国家责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教材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

【乙文】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                                 

(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   ②成列指摆好阵势。 ③尽,全部。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⑤陈”,指摆好阵势。门官国君的卫士。(chong):重复,再次。二毛头发斑白的人。馀:后代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神弗也   福:       (2)公将之      驰:

   (3)公伤     股:        (4)不不成列    鼓:

2.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只标一处)

(1)下 视 其 辙

(2)宋 公 及 楚 人 战 于 泓

3.翻译下面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4.【甲】文用鲁庄公的“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乙】文中也运用了类似的写法,请用【乙】文的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5.学习【甲】【乙】两文,对于个人成长有何借鉴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登楼(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1.“花近高楼伤客心”,结合全诗谈谈 “客心”因何而“伤”?

2.试分析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一句中“来”字的妙处。

3.诗家认为全诗颔联和颈联最令人动情,请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赏析其独到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议论文,回答问题

                          因为阅读而平视世界(李斌)

①有句电影台词说:“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世界那么大,出去走走看看确实是见世面、长阅历的好方法。然而,世界观不只依赖于观世界,阅读同样可以洞察芸芸众生、大千世界。

②“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穷极一生,我们通过感官感知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行万里路替代不了读万卷书。书乃人生成长的精神食粮,片页之间足以驰骋古今、经天纬地,常读之可以新知、可以医愚、可以立德,甚至可以平治天下。阅读的意义就在于,不管富甲一方还是一贫如洗,不管位居高位还是一介布衣,不管志得意满还是穷困潦倒,都能在书籍的世界里摆脱世俗庸常、凝望永恒哲理,找到人生的意义。

③有怎样的眼界,就能看到怎样的远方;有多大的胸襟,就能包纳多大的世界。古人总结,“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书籍,正是脚下的高山,耳边的疾风,帮助我们看到更遥远的风景。阅读与意义紧密相连,它让我们知晓,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也不只有面包,还有玫瑰和咖啡。阅读又是与现实密不可分的,它教会我们审视自身、迎接挑战、辨别善恶,继而读懂生活的真谛、探得生命的意趣。

④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不读书,接触到的世界就和纸一样单薄;多读书,学识、阅历乃至生命体验会随着页码的递增而不断累积。“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时间的改变可能是静悄悄的, 但阅读对气质的塑造终究会显露出来。正是在日复一日的博览群书中,我们感受到“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体悟出“不迁怒,不贰过”的修身奥秘,即便处身失落失望甚至失掉所有方向之时,也能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⑤阅读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也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读《资治通鉴》,可以获得王朝更替的历史教益;读 《红楼梦》,可以洞晓世家望族的兴衰荣辱;读《平凡的世界》,可以从苦难的生活中发现人性的温暖、奋斗的价值。书籍传递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有认识这个世界的逻辑、 方法和哲理,帮助我们于升平气象中看到隐患风险,于问题荆棘中看到出路希望,从历史幽暗之中看到璀璨未来,从人性冷漠之中看到道德之光。

⑥阅读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力量,让我们在自我省视中学会谦卑和从容,在平视静观中同这个世界和解。有人推理出人生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阅读的最高境界,正是练就“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今天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不是为了满足“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心和虚荣感,而是为了实现内在的淡定从容,赢得开阔的人生境地,达到自我与外界的和谐统一。

⑦不读书犹如自我放弃,非读书不足以实现精神的富足。

                       (选自2016年4月20日《人民日报》,文章有改动)

1.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第③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

3.请你简要分析一下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4.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阅读的最高境界,正是练就“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回答问题

今年冬天不寒冷(蒋育亮)

A今年冬天,雪,飘飘扬扬地洒。旮旯屯的山峦、田野、河流、村庄、一片银装素裹。

村上人说,已经十几年没见过下这样的雪了。

寂静中,有咯吱咯吱地踏雪声响起。沉闷,滞重,却有力,还能让人听出些许欢悦。

“五爷,溜达啊!”传来招呼声。

“这雪,罕见呢!瑞雪兆丰年哦!”五爷应答的声音,在雪地上蹦跶蹦跶地跳跃。

“五爷,不觉冷啊?”招呼声中溢出关切。

五爷搓搓冻红的双手,笑笑,一脸的暖和神态。

村人纳闷:五爷这是咋啦?

说起五爷,村上人都佩服得很。

十年前,张二婶家意外失火,一座木头房屋被烧了个精光。张二婶哭得死去活来,拉上儿子就要离村外出流浪。孤儿寡母的,想再建房子,那简直是登天摘月。

五爷站了出来。先是腾出自家半边房子,将孤儿寡母安顿好。之后,钻进自家林地,砍来木头,为张二婶重建房屋。一村人,硬是让五爷活活感动。出资的出资,献力的献力,不足两月,一座新屋就拔地而起。感动得张二婶拽着儿子,趴在地上硬生生地给五爷磕了三个响头。

还有五年前村长家跟张坨子争地界的事。明明是村长家占进了好几米,镇上来调解时,村上却无人出来作证。镇上来的人说,村长占理,那几米地,归村长。病魔缠身躺倒在床的五爷,一骨碌爬了起来,找到镇上来的人辩理,还拿出了当年分地时的证据,弄得镇上来的人无话可说,那几米地,最终还是回到了张坨子手里。村长后来与五爷一见面,两只牛眼就鼓鼓地喷火,足足烧了五爷好几个月。

这样的事例,五爷还有很多……

村上人依稀记得,五爷被查出患绝症的那一年,是在村长家跟张坨子争地界的前一年。那年的冬天,出奇地冷。雪,飘飘扬扬地洒。旮旯屯的山峦、田野、河流、村庄,一片银装素裹。

五爷从医院回到家,牙齿冷得碰出咔嚓咔嚓的声音。家人在五爷的屋子,烧上两盆旺旺的炭火,五爷仍觉寒冷,躺在床上盖着两层厚重的被子。

从此,村上人都知道,五爷怕冷。

怕冷的五爷,一到冬天,几乎足不出户。

足不出户的五爷,却不孤独。村上的人,自觉不自觉地轮番着去陪他聊天。

村里村外,天南海北,无所不聊。唯一不聊的是村长。

五爷几次问起,村民都顾左右而言他,避而不谈。

但五爷还是断断续续听到,村长如何霸道,上面有人如何罩着他……

几天前,旮旯屯突然来了几个陌生人。他们直接去了村长家。不久,村长便被他们簇拥着离开了旮旯屯。接着,便有消息传出,村长被县上的纪委带走了。同时被带走的,还有镇上的一名副镇长。

听说,他们串通一气,还搞了村里很多钱。其实这些,五爷和村上人先前也听说过。就是只动雷不下雨,大家也习以为常了。

B雪,飘飘扬扬地洒。旮旯屯的山峦、田野、河流、村庄,一片银装素裹。

五爷连续几天,在村中溜达。咯吱咯吱地踏雪声,不时在村中每个角落响起。

“五爷,不冷啊?”常有问候声飘来。

五爷笑笑,不语。望望满天飘洒的雪花,喃喃自语:“瑞雪兆丰年!”

村人纳闷,这五爷,啥时又不怕冷了?

几天后,伴随着满天飘洒的雪花,五爷气若游丝地说:“今年冬天不冷呢!”说毕,头一偏,去了!

五爷最后的话,村上的人都觉得很奇怪。     

──(选自《红豆》2016年第1期)

1.说说你对小说题目“今年冬天不寒冷”的理解。

2.请你简要分析“村人纳闷:五爷这是咋啦?”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3.文中A、B两处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内容基本相同的两处描写,其表达效果一样吗?谈谈你的理解。

4.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五爷的形象?请列举一例做具体分析。

5.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何特点?请你做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名著导读

《简·爱》是一本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小说。作者用诗意与哲理的笔触,描写了自尊、自爱、追求平等自由与人格独立的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简·爱的成长经历及情感历程。文笔质朴而生动,情节扣人心弦。

·爱的性格形成缘于她的两个基本动机。一是      二是       

请你简要介绍一下罗切斯特与简·爱在教堂举行婚礼时的“风波”情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