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下列小题。 贺年卡的前世今缘 ①乎在国人的印象中,贺卡是西...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下列小题。

贺年卡的前世今缘

①乎在国人的印象中,贺卡是西方文化的舶来品。正如“卡”字,就缘自英文中的card(意为卡片、明信片等),是汉语中较为典型的音译词。事实上,中国自古就有互递贺卡的习俗。那么,古人所使用的贺卡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②贺年卡,又名“拜年帖”,如今已成为元旦或春节时,人们送给挚友亲朋的一种纪念品,以达到沟通感情、传递祝福的寓意。

③中国人使用贺年卡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汉代。那时,人们在新年探访或登门造访之时,都会递上一张名片。名片,又名“名谒”,是贺年卡最初的雏形。不过在汉代,名谒还主要是官员和士大夫之间应酬交际的物品。名片上记录有姓名、籍贯、身份、官职等信息,以示通报晓谕之用,其功能类似于今天的名片。迥异之处在于,古代的名片多半在达官显贵或文人雅士间流行,且由家丁或仆人递送,以示身份的尊贵。从材质上看,当时的名片多以竹木削成,故而又称为“名刺”或“通刺”。自东汉以后,随着造纸业的快速发展,纸张替代竹片成为贺年卡最常用的材质。

④迨至唐宋,贺年卡的名称及功能有所改变,被称为“门状”或“飞帖”。唐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在新年宴饮群臣之际,用烫金法制作贺年卡,上镌御书“普天同庆”作为赐赏,恭贺佳节。宋代时,互赠贺年卡已在民间风靡一时,并演变出合页、连页等新款式样。宋代文人交友甚广,且喜远游,倘若四处登门问候,既耗时又耗力,对于远方故旧,如无法亲赴前往,便委派一名仆人,手执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贺年卡片代为庆贺,称之为“片子”。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徵明在一首《贺年》中写道:“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可见,贺年卡在明代已被人们所广泛使用。

⑤入清后,人们习惯用红色纸板制作贺年卡,寓意喜庆吉祥,故称之为“红单”或“拜年帖”。红单是专为年节而用红纸所制,以表达吉庆意味,平日里是不能随意使用的。可以说,红单是颇具现代意义的贺年卡。除了色彩之外,贺年卡的样式也日益繁多,有单片、合页、连页、对开、衮叠等不同款式。

⑥随着国门洞开,中国的基督徒也开始流行互赠圣诞卡。民国以前,中国人使用的是农历纪年,所以古人赠送贺卡多在春节期间。1912年以后,中国人开始使用公历纪年,并在元旦期间寄赠贺年卡。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人们在圣诞节也流行寄赠贺卡,而且花色、品种逐渐增多。

1.文中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贺年卡的发展变化(至少写出三个方面)?

2.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贺年卡的前世今缘。

B. 选文第④段引用明代书画家文徵明的诗句,意在说明贺年卡在明代已被人们所广泛使用。

C. 在汉代,贺年卡的功能与今天的名片一样。

D. 红单是专门为年节而用红纸所制,平日里是不能随意使用的。

3.在网络和信息时代,电子贺卡和手机短信被更多的使用,贺年卡有走向终结的趋势。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1.名称、功能、材质、样式、花色。 2.C 3.②观点要明确,并能言之成理,语句表达流畅。 【解析】 1.试题分析:概括说明文的要点。总揽全文,宏观把握。学生在做这种类型题目时容易犯顾此失彼、概括不全的毛病。要完整正确地回答该题,需要我们站在全文的高度来审视作答。另外要仔细审题,明确要求。本文从名称、功能、材质、样式和花色等方面介绍了贺年卡的发展变化。角度多,信息量大,所以要仔细阅读,提取信息。 2.试题分析:C项,“在汉代,贺年卡的功能与今天的名片一样”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原文是“其功能类似于今天的名片。迥异之处在于,古代的名片多半在达官显贵或文人雅士间流行,且由家丁或仆人递送,以示身份的尊贵”。是“类似”,不是“一样”。 3.试题分析:在说明文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这是新课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答题时注意观点要明确,能言之成理,有根有据,语句表达流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记叙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马拉利的账单

胡国玮

①马拉利怀揣一本烫金的《鲁滨逊漂流记》排在长长的队伍里,心跳得跟打鼓一样。

②“唉,还有比我更惨的吗?父母离异,自己无家可归。可怜的奶奶,不要再为我失眠了,你的马拉利长大了,你的马拉利会学有所成的,让父母后悔去吧!可他们又有什么可以责备的呢?如果他们重新出现在我面前,我会在他们向我道歉前扑向他们的怀抱。”即便如此,马拉利也想过放弃,毕竟他只是一个11岁的孩子。

③“前面还剩两个人!”天虽然很冷,马拉利的手心里却全是汗,他心里默念:“也许馆长会一时马虎呢,愿上帝保佑我!”

④“下一位!”馆长声如洪钟。

⑤马拉利感觉自己站在了众目睽睽的断头台上,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焦心呢?

⑥“我还没看完,我还不想……”然而,《鲁滨逊漂流记》却滑到了馆长面前。

⑦“马拉利是吧?瞧,这本书你已经借了一个月了,其他人还等着看呢。”馆长的目光落在借阅卡上的借书时间和那个在马拉利看来最要命的数目上。

⑧它是多么明显哪,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恐怕是马拉利一生最难熬的10秒钟了,他低着头,像罪犯一样等着刽子手的屠刀。此时,玻璃窗上正照出马拉利那副缺衣少食的寒酸模样,外面是从积雪上呼啸而过的寒风,更远处是这个意大利小镇高高的灯塔,宛如一片枯黄的叶子,摇摇欲坠。

⑨馆长似乎发现了什么,但他两次欲言又止。 “退你80里拉,拿好钱,亲爱的马拉利同学。”

⑩马拉利得救了!

⑪三天时间过去了,强烈的负罪感在无情的吞噬着马拉利年轻的心。然而,这注定是一场持久的战斗。马拉利又来到了馆长的面前。这一次,马拉利显得更加紧张。

⑫馆长看着眼前这个狼狈的学生,像在等他说出什么令他欢愉的话来。马拉利决定向馆长坦白一切。

⑬“哦,亲爱的马拉利同学,你想说什么呢?你借的书都看懂了吗?要是有什么不懂的要向老师提问。要知道,你们是小镇的希望,是意大利的希望!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做个坚强明理的孩子!”

⑭听完馆长的话,马拉利心里有如翻江倒海,整个人像一株被注入了新生的枯树苗。从那以后,马拉利每天从馆长的手里接过厚厚的书籍,他们相视一笑,没人知道这一老一少之间的秘密。

⑮多年后,事业有成的马拉利准备回母校了却他多年的心事。然而,馆长已经去世了。

⑯同事在收拾馆长的遗物时,发现他笔记本里有这么一段话:“亲爱的马拉利同学,从我第一眼见你,就知道你是个善良的孩子。那天,我读懂了你的难堪。在借书时,我让你交30里拉钱作为押金,在退我书时,你偷偷把“3”改成了“8”,变成了80里拉,这样你就可以从中得到50里拉,这对你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作为一个意大利的老人,我本想狠狠地批评你一顿然后把你扭送到校长面前。但我深知那不是你所需要的。所以,我最后选择了宽容你,并决定通过这种方式长久地支助你。亲爱的马拉利同学,今天,你以全校最优秀学生的身份毕业了,明天,请不要忘了回来支付你的账单。”

1.选文第②段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有何作用?

2.选文第⑭段中“从那以后,马拉利每天从馆长的手里接过厚厚的书籍,他们相视一笑,没人知道这一老一少之间的秘密。” 这一老一少之间的“秘密”到底是什么?

3.请从描写的角度品味第⑤段的表达效果。

4.请结合文中有关内容具体分析马拉利的人物形象。

5.巧妙运用“欧·亨利式” 的结尾方式,是本文的一大亮点,请你结合内容加以分析。(“欧·亨利式”的结尾通常指故事的结局给人出乎意料的感觉,又不得不承认他的合情合理。)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东胜区组织的“东胜,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阅读知识大赛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于是张老师以此为契机,组织初三·(2)班学生开展了一次以“读名著,享尊重”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活动,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星星——

只能白了青年人的发,

不能白了青年人的心。

材料二:据说,把雕像交由他的行政长官比尔·索德里尼为表示自己的品味高雅而对雕像提出了一些批评:他认为鼻子太厚了。他便拿起一把剪刀和一点大理石粉爬上脚手架,一面轻轻地晃动着剪刀,一面把大理石粉一点点撒落,但他绝不碰那鼻子,原封不动地保留着

材料三:那汉子头戴一顶遮阳毡帽,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庞老大一搭青记,腮边微露些少赤须。

(1)【读名著】材料一选自         (填书名);材料二选自法国作家      (填人名)的《名人传》;材料三描写的人物是         (填人名),与他相关的情节有                       (填一个情节)             

(2)名著人物仿写:请为你喜欢的名著人物仿写两句话,要用到四字词语。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本领高强、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又很幽默。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A.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与文化,坚守诚信是当代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B. 作家曹文轩获得安徒生文学奖,这是中国作家首次获此殊荣。人们对此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C. 侯万春院长亲自担任重庆火锅制作的大厨,煎炒底料、切煮肉菜、凉拌配菜……动作娴熟,一气呵成

D. 今年夏天,美国中西部各州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龙卷风灾害之一,遮天蔽日的旋风席卷一切,似乎要毁灭任何敢于阻挡它们前行的障碍。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                     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

①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

②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

③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④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

A. ②①④③    B. ③④②①    C. ②④③①    D. ③②①④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标点符合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亚洲地域广阔,跨寒、温、热三带,又因各地地形和距离海洋远近不同,气候复杂多样。

B. 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C. 他的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

D. 到底同意还是不同意?小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