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 生物学家给大家讲了有关许多人类起源的知识。 B...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 生物学家给大家讲了有关许多人类起源的知识。

B. 校园里生满了白的、红的、黄的等五颜六色的花。

C. 他这个人有不少值得表扬。

D. 在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岁月中,荆楚大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博学睿智的科学家不断的涌现。

 

D 【解析】试题分析:A语序错误,应改为“生物学家给大家讲了有关人类起源的许多知识”。B用词不当,应改为“校园里开满了白的、红的、黄的等五颜六色的花”。C成分残缺,应改为“他这个人有不少优点值得表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加点字有误的一项是(     )

A. 释     载     侍      大言不

B. 歌     虫     叮      循善诱

C.      装     阅      苦思

D.      执     落      相形见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干涸(hé)   溺死(nì)    滑稽(jī)     陛下(bì)

B. 打鼾(hān)  饶赦(shù)   赎罪(shú)    牛虻(máng)

C. 执拗(ǎo)   吟唱(yín)   眺望(tiào)   菜畦(jí)

D. 戏谑(xúe)   步履(lǚ)     笑靥(yǎn)     深邃(sùi)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两人想体验登上泰山之巅的感觉,于是相约一起去爬泰山。第二天清晨,二人便来到泰山脚下,开始一天的旅程。走到半山腰时,其中一人由于体力不支便停了下来了,他对他的伙伴说:“你往上爬吧,我就在这等你。”夕阳落山时,伙伴下来了说道:“真遗憾,你没爬到山顶,你不知道站在泰山山顶是多么美妙。”半路停下来的人说: “真遗憾!你没在山腰逗留,你不知道泰山的景色多么迷人”。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题柳郎中茅山故居

唐·李德裕

下马荒阶日欲曛,潺潺石溜静中闻。

鸟啼花落人声绝,寂寞山窗掩白云。

【注】①李德裕(787—849),晚唐名相。唐文宗太和七年入相,遭奸臣排斥,左迁。武宗即位后,再度入相,执政期间功绩显赫。宣宗即位后因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

②曛,日落时的余光。③石溜,水在石上滑过。

(1)此诗中的“荒”字,写出了故居什么特点?

(2)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小题。

梧 桐

梧桐一树,是草木中一部编年史也。举世习焉不察,予特表而出之。

花木种自何年?为寿几何岁?询之主人,主人不知;询之花木,花木不答。谓之“忘年交”,则可;予以“知时达务”,则不可也。梧桐不然有节可纪生一年纪一年。树有树之年,人即纪人之年,树小而人与之小,树大而人随之大。观树,即所以观身。

予垂髫种此,即于树上刻诗以纪年,每岁一节,即刻一诗,惜为兵燹所坏,不克有终。犹记十五岁刻桐诗云:“小时种梧桐,树叶小于艾。簪头刻小诗,字瘦皮不坏。刹那三五年,桐大字亦大。桐字已如许,人大复何怪!还将感叹词,刻向前诗外。新字日相催,旧字不相待。顾此新旧痕,而为悠忽戒!”此子婴年著作,因说梧桐,偶尔记及,不则竟忘之矣。即此一事,便受梧桐之益。然则编年之说,岂欺人语乎!

(节选自《闲情偶寄》,有删改,作者 李渔)

【注释】①兵燹(xiǎn):战争造成的焚烧破坏等灾害。

②李渔,字谪凡,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被后世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一生著述丰富,著有《笠翁十种曲》、《无声戏》、《闲情偶寄》、《笠翁一家言》等五百多万字,还倡编《芥子园画谱》等,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位杰出的艺术人才。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世习焉不察(   全   )    B. 之“忘年交”(   称   )

C. 垂髫种此  ( 垂下来的枝条  )    D. 桐字已如(  这样  )

2.对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梧 桐 不 然 / 有 节 可 纪 / 生 一 年 纪 一 年。

B. 梧 桐 / 不 然 有 节 可 纪 / 生 一 年 纪 一 年。

C. 梧 桐 不 然 / 有 节 可 纪 生 一 年 / 纪 一 年。

D. 梧 桐 不 然 有 节 / 可 纪 / 生 一 年 纪 一 年。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 观树,即所以观身。

⑵ 然则编年之说,岂欺人语乎!

4.阅读注释②,结合文中“梧桐诗”的内容,探究李渔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