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以“陪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请以“陪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文体特征鲜明;

(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陪伴 陪伴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我们总是做不到。可是父母是多么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陪伴自己说说话呀! 爸爸妈妈每天忙着上班,而我总是一直上学无法回家。就算是星期六日,我们都是在公司宿舍过夜。我们只有新年才回家。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了,随着喜庆的气氛新年到了。我和爸爸妈妈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回到了奶奶家。我按了门铃,随着铃声,奶奶迅速地打开门,眼中洋溢着喜悦的光芒。 “奶奶新年好!”“妈,新年好!”“好好好!新年好”奶奶招呼我们进来,偷偷放了个钱包在我衣兜里。吃完了饭,奶奶把大家招呼到客厅里。我们其乐融融地看着电视。“好久不见了,陪我这个老太太聊聊天。”奶奶竟用乞求的眼神看我们。大家都点点头,“好啊!好啊!陪奶奶聊天!”我笑着说。奶奶听到这句话,眼中放出兴奋的光彩。 但是,爸爸的手机响了起来。爸爸接完,对妈妈说:“老婆,公司有些急事,老板让我们过去。”妈妈犹豫地说:“可是妈——”奶奶笑着说,眼睛却黯淡了些:“没事,还有我的小孙女陪我呢。”爸爸妈妈走了之后,我的手机也响了起来。我接完电话后,走进来对奶奶说:“奶奶对不起啊,朋友约我去放烟花,我先走了。”奶奶笑容依在,眼中却尽是伤心、失望:“没事,去吧,玩得开心啊!”“恩!”我完全没注意奶奶的表情,高兴地离开了。 5分钟以后,门铃又响了起来。奶奶开心地打开门,惊讶地看着门外的人——我、爸爸、妈妈。奶奶外表平静,声音却掩不住奶奶的激动:“你们怎么么回来了!”我看到奶奶的眼眶红了,室内的电视自动频繁的换着电视节目,遥控器好像坏了。我猜想:奶奶难道在我离开后一个人看着电视,频繁地换着电视节目,制造出还有很多人的感觉,然后一个人对着电视默默流泪。“我们觉得过年就是要全家在一起才叫过年。”我解释道。奶奶高兴得流出了眼泪。我伸手轻轻抹掉奶奶的眼泪:“奶奶别哭呀!是不是我们又做错了什么?”奶奶摇摇头:“我高兴呀!”我们坐在客厅中看着电视,和奶奶讲述着身边的趣事。黑夜中,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充满着家的味道,爱的笑声。 也许,父母只是需要陪伴而已。 【解析】试题分析:作文标题“陪伴”。“陪伴”这个词语可以用来指两个或多个个体在一起的随同状态,即实指;也可以用来指两种或多种事物互相依存、共生的状态,即虚指。写作时,既可用实指义,也可用虚指义。相比较而言,用实指义写文章更容易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用虚指义写文章更容易写深刻,立意上出奇制胜。以“陪伴”的为题,内容可取材于家庭、学校及社会。可以是陪伴别人,也可以是被别人陪伴;这种陪伴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被动的。可以写人,还可以写物。就体裁与形式来说,可记叙故事,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对“陪伴”发表看法,写成议论文。就作文取材范围讲,基本有以下四方面:一是个人成长中的情感,譬如亲情、师生情、友谊等,考生至少也能想到父母亲情在个人成长中的陪伴;二是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譬如书籍、试卷、书包、日记、小树林、林荫道、小河流等,每个事物,都能印证青春岁月中的生活片段,进而抒发自己的感情。三是社会思考:环境、住房、道路等,都能在考生的成长中留下回味,考生的思维能上升到比较高的层次。四是生活感悟,如智慧、忧愁、热爱、感恩、烦恼、劳累等,看似无形的东西,也可以聚焦心灵世界的感悟。 点睛:写这类作文需要注意的是戒俗。考生既要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和情感写,又要写出新意来,不能人云亦云。换言之,如果你写的陪伴你的事物,别人也有,或者跟别人写的大同小异,你的作文就显得落于窠臼。譬如,写中考前或成长中妈妈对自己的体贴,就很难出新意。因此就母爱的关怀而已,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同样写母爱,你可抓住母爱的一点,聚焦放大,写出自己的特色来。譬如我写这篇文章,写到的是父爱,但我一直围绕父亲那双眼睛来写,写各个时期父亲那双眼睛的含义,尤其是提及父亲对我少年时期的训斥和体罚。这种素材,一般学生是没有的,读者很容易理解,又容易得到共鸣,而且有新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一次邂逅

孙继泉

那是一次“邂逅”。

我走过来的时候,牛已经在这儿站了不知多长时间。如果它往前迈一步,地上马上就会现出四朵如模具一般深深的蹄“花”。被牛蹄踏住的几棵野菜慢慢地直起头来,舒展腰身。牛斜斜地站在地里,呈给我一个侧面——左面的背腹,半个脸和半个臀。我可能早就被牛发现了,或者它早就听到了我走过来的脚步声。我走近它的时候,它微微地扭一下头,想把我看得更仔细些。它的眼睛长在两侧,微微地扭一下,就把一边的东西全看清楚了。不像人,得把头扭成直角,才能看清。它的嘴巴在上下翕动,嘴角流出一道白沫,它正在咀嚼什么,或者反刍,一边默默地回忆往事,就像我喜欢慢慢地嚼着花生米想事情。牛戴着鼻圈,鼻圈戴得久了,磨得锃亮。鼻圈上面是两块交叉着的扁铁,扁铁和两个套在牛角上的铁环紧紧连着。扁铁上面还印着两道简单的花纹。一截绳子从鼻圈上耷拉下来,隐没在草丛里。其实把牛拴住是多余的,牛不会自己走出很远。就像人长着双腿,但有的人一辈子也没有走出过自己的村庄。牛的胯骨上有一片白,那儿的牛毛被什么东西蹭掉了,露出坚硬的皮。这得回到它第一次做活的时候。一天,主人将它牵出牛栏,把一套用木头和绳子做成的东西箍在它身上,当时它的肚子还没有凸起,腰身不像现在这么饱满,粗硬的绳子在它的骨架上蹭来蹭去,像刀剐一样。不久,胯骨上磨掉一层皮,渗出了血,很疼。几只苍蝇飞过来吮血,它甩起尾巴把它们赶走。它曾经在休息的时候疼得抖动,将蹄下的土踢出老远,大声地哞叫,可主人好像没听见。这是左边的一块。右边肯定也有相似的一块,是一起磨出来的,像两块烙印,像两个落难的兄弟。好多年了。只是现在,牛可能早把它忘记了。

这是我经常散步的一条田间小径。在小径两边劳动的人我差不多都认识。而这头牛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牛到这儿做什么?我不知道。但牛知道。一年中有多少活儿需要它干,它心里很清楚。什么时候犁一块地,什么时候拉几趟庄稼,它都知道。什么庄稼长在哪块地里,收成的好坏,它也知道。它在这里已经干很多年了。这些小地块,是人们在一条水沟旁边开出来的,地块小得调不开犁,每年春天,人们都是用锨把地翻起。此刻这儿没有牛要做的活儿。也许主人把它牵出来不是为了让它做什么活儿,而是让在牛栏里憋了一冬的牛出来吹吹风,活动一下筋骨。这真是一个善解牛意的主人。

牛肯定不是为了耕地做活而生的。就像劳作不是人活着的唯一目的一样。虽然牛也做活,但那就像人不得不劳作一样。

牛也许是为了启示我们的生活而生的。它像一棵树一样扎根在一片土地上,有什么事情是它不知道的呢?它把祸福“告诉”我们,把坦途“指”给我们,那深长浑厚的牛哞难道不是它明晰无误的诉说和忠告吗?可惜人不懂牛语,仍然懵里懵懂地过日子,以至幸福来临时惊慌失措,悲痛降临时痛哭流涕。看到这些,牛遗憾地摇摇头,摇摇头。

牛这会儿正对着我站着。可能在我走过去的时候,它就转过身来,一直看着我。我感到它的目光很深邃,甚至带着几分悲悯。

在我散步的这段时间里,牛都做了些什么?我不得而知。它可能躺在地上翻了一个身,又站起来抖掉粘在身上的草屑,然后就像现在这样看着我看着周围的一切。我很想听到牛的哞叫,然而牛没有叫,就像一个人没有话要说。它就这样看着我,目送我走远。

短暂的相遇与相视,在牛眼里,我大概就是一个懵懂而莫名其妙的路人。

(选自《人民日报》2016-08-10,有删改)

1.本文以“一次邂逅”为题的好处。

2.试从修辞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右边肯定也有相似的一块,是一起磨出来的,像两块烙印,像两个落难的兄弟。好多年了。

3.作者在文中写到“牛也许是为了启示我们的生活而生的”,请结合全文及自己的理解,说说牛给了人类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话说筋骨

梅万林

①所谓筋骨,包括筋肉和骨头两个部分。一个人如果没有筋骨,或者筋骨软弱,即使长再多的肌肉,也终究寸步难行,甚至连独立支撑也很勉强。如果某人被骂作没有骨头,那便是他的奇耻大辱了。

②因此,筋骨之重要,不仅关乎一个人的生存与否,而且更关乎一个人的生存要义。所以,在古人眼里,一个能担当大义的人,摆在面前的第一道关口必是劳其筋骨。这里,筋骨早已超出了身体本身的含义,而上升到了人生乃至境界的层面。

③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要创作出更多更优质的文艺作品,有筋骨必然是摆在谋篇布局之前的第一道关口。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在我看来,这里的“文”,不仅指文采,而且更主要的还是指文章能否“载道”,而欲有所承载,离了筋骨是万万不能的。可以说,载道之文,必有筋骨。而一篇不能载道、没有筋骨的文章,只怕连存世的可能也没有,更遑论穿越时光、流传千古。

④这种筋骨,绝不是认识上 的似是而非,绝不是态度上的模棱两可,更不是不着边际的顾左右而 言他。它所表达的必是掷地有声的启迪,必是见物见人见思想的多棱镜,传递的是一种力量,温暖的是人的心灵。

⑤这种筋骨,追求的不是表面的光鲜,不是理解的曲折和艰深,也不是毫无嚼劲的一览无余。相反,它的意蕴犹如冰山漂浮在海面,露出来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其中的大部分则深埋于水下。

⑥王国维说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文,唐之诗,宋之词, 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这里的“一代之文学”之所以能够独领时代风骚,流传后世而不朽,莫不与其本身的筋骨有关。“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的筋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 泰山.或轻干鸿毛”是司马迁的筋骨;“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是陶渊明的筋骨;“我辈岂是蓬蒿人”是李白的筋骨;“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的筋骨;“                                                   ”是苏轼的筋骨;“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筋骨;“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是关汉卿的筋骨:“铁扁担道义”是李大钊的筋骨;“我以我血荐轩辕”是鲁迅的筋骨……

⑦一代之文学因其筋骨量的多样性而多姿多彩,因作者的小我与时代的大我互为表里从而流淌不息,因其深刻的内涵与时代精神的高度契合而获得永生。没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就没有辛弃疾的筋骨;没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就没有陆游的筋骨;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没有范仲淹的筋骨。

⑧在今天,每一位艺术家都希望能够“发现世界不被注意的部分”,从而到达个人艺术的巅峰。但如果没有德艺双馨的艺术追求,企望靠小资的敷衍、靠穿越和玄幻的演绎,从而创作出传之后世、有筋骨的美妙文章,则与缘木求鱼无异。真正的写作,有筋骨远比皮肉上的光鲜更为重要。

1.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简要分析第①~③段的论证思路。

3.文章第⑦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请从苏轼的作品中任选一句以恰当地填在第⑥段的横线上,从而符合第⑥段的论证思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涉世家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亦死,举大计亦死        亡:逃走

B. 楚人之                    怜:爱戴

C.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兵      将:将军

D. 至陈,车六七百乘            比:等到

2.下列句子中,加点“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例句:扶苏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诚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令辱之,激怒其众

C.不物喜,不以己悲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文者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天下苦秦久矣。

(2)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4.阅读下面的短文,用斜线(/)给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3处)

周文,陈之贤人也,尝为项燕军视日,事春申君自言习兵陈王与之将军印西击秦。行收兵至关,车千乘,卒数十万,至戏,军焉。

(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润州听暮角

李涉

江城①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

惊起暮天沙上雁, 海门②斜去两三行。

(注)①江城:润州。②海门:大江入海口,形容很远很远的地方

1.诗人选取了                       等典型的意象,营造了一种荒凉与寂寞的意境。

2.本诗是李涉很有名的即景抒情之作,最后两句写“沙上雁”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

(1)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

(2)______________________,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

(3)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5)同样写愁思,李后主把它化作了一江东流的春水,李清照却在《武陵春》中把它装上了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魏尚自比,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