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牟取 家醅 窥探 顾名思义 B. 哂笑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牟取    家醅   窥探   顾名思义

B. 哂笑    藉贯   干涸   逢场作戏

C. 焦燥    崩塌   黯然   龙吟凤哕

D. 佳肴    压韵   顾忌   左右逢源

 

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B项中“藉贯”应写作“籍贯”;C项中“焦燥”应写作“焦躁”;D项中“压韵”应写作“押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kǎn)狼(jí)蓬(gāo)繁(yǎn)

B. 露(1uǒ)秆(jiē)默(xiān)枯(zào)

C. (qiè)巍(zhàn)禁(gù)尔(chù)

D. (xùn)补(mí)留(zhì)尴(gà)

 

查看答案

请以“陪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文体特征鲜明;

(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查看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一次邂逅

孙继泉

那是一次“邂逅”。

我走过来的时候,牛已经在这儿站了不知多长时间。如果它往前迈一步,地上马上就会现出四朵如模具一般深深的蹄“花”。被牛蹄踏住的几棵野菜慢慢地直起头来,舒展腰身。牛斜斜地站在地里,呈给我一个侧面——左面的背腹,半个脸和半个臀。我可能早就被牛发现了,或者它早就听到了我走过来的脚步声。我走近它的时候,它微微地扭一下头,想把我看得更仔细些。它的眼睛长在两侧,微微地扭一下,就把一边的东西全看清楚了。不像人,得把头扭成直角,才能看清。它的嘴巴在上下翕动,嘴角流出一道白沫,它正在咀嚼什么,或者反刍,一边默默地回忆往事,就像我喜欢慢慢地嚼着花生米想事情。牛戴着鼻圈,鼻圈戴得久了,磨得锃亮。鼻圈上面是两块交叉着的扁铁,扁铁和两个套在牛角上的铁环紧紧连着。扁铁上面还印着两道简单的花纹。一截绳子从鼻圈上耷拉下来,隐没在草丛里。其实把牛拴住是多余的,牛不会自己走出很远。就像人长着双腿,但有的人一辈子也没有走出过自己的村庄。牛的胯骨上有一片白,那儿的牛毛被什么东西蹭掉了,露出坚硬的皮。这得回到它第一次做活的时候。一天,主人将它牵出牛栏,把一套用木头和绳子做成的东西箍在它身上,当时它的肚子还没有凸起,腰身不像现在这么饱满,粗硬的绳子在它的骨架上蹭来蹭去,像刀剐一样。不久,胯骨上磨掉一层皮,渗出了血,很疼。几只苍蝇飞过来吮血,它甩起尾巴把它们赶走。它曾经在休息的时候疼得抖动,将蹄下的土踢出老远,大声地哞叫,可主人好像没听见。这是左边的一块。右边肯定也有相似的一块,是一起磨出来的,像两块烙印,像两个落难的兄弟。好多年了。只是现在,牛可能早把它忘记了。

这是我经常散步的一条田间小径。在小径两边劳动的人我差不多都认识。而这头牛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牛到这儿做什么?我不知道。但牛知道。一年中有多少活儿需要它干,它心里很清楚。什么时候犁一块地,什么时候拉几趟庄稼,它都知道。什么庄稼长在哪块地里,收成的好坏,它也知道。它在这里已经干很多年了。这些小地块,是人们在一条水沟旁边开出来的,地块小得调不开犁,每年春天,人们都是用锨把地翻起。此刻这儿没有牛要做的活儿。也许主人把它牵出来不是为了让它做什么活儿,而是让在牛栏里憋了一冬的牛出来吹吹风,活动一下筋骨。这真是一个善解牛意的主人。

牛肯定不是为了耕地做活而生的。就像劳作不是人活着的唯一目的一样。虽然牛也做活,但那就像人不得不劳作一样。

牛也许是为了启示我们的生活而生的。它像一棵树一样扎根在一片土地上,有什么事情是它不知道的呢?它把祸福“告诉”我们,把坦途“指”给我们,那深长浑厚的牛哞难道不是它明晰无误的诉说和忠告吗?可惜人不懂牛语,仍然懵里懵懂地过日子,以至幸福来临时惊慌失措,悲痛降临时痛哭流涕。看到这些,牛遗憾地摇摇头,摇摇头。

牛这会儿正对着我站着。可能在我走过去的时候,它就转过身来,一直看着我。我感到它的目光很深邃,甚至带着几分悲悯。

在我散步的这段时间里,牛都做了些什么?我不得而知。它可能躺在地上翻了一个身,又站起来抖掉粘在身上的草屑,然后就像现在这样看着我看着周围的一切。我很想听到牛的哞叫,然而牛没有叫,就像一个人没有话要说。它就这样看着我,目送我走远。

短暂的相遇与相视,在牛眼里,我大概就是一个懵懂而莫名其妙的路人。

(选自《人民日报》2016-08-10,有删改)

1.本文以“一次邂逅”为题的好处。

2.试从修辞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右边肯定也有相似的一块,是一起磨出来的,像两块烙印,像两个落难的兄弟。好多年了。

3.作者在文中写到“牛也许是为了启示我们的生活而生的”,请结合全文及自己的理解,说说牛给了人类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话说筋骨

梅万林

①所谓筋骨,包括筋肉和骨头两个部分。一个人如果没有筋骨,或者筋骨软弱,即使长再多的肌肉,也终究寸步难行,甚至连独立支撑也很勉强。如果某人被骂作没有骨头,那便是他的奇耻大辱了。

②因此,筋骨之重要,不仅关乎一个人的生存与否,而且更关乎一个人的生存要义。所以,在古人眼里,一个能担当大义的人,摆在面前的第一道关口必是劳其筋骨。这里,筋骨早已超出了身体本身的含义,而上升到了人生乃至境界的层面。

③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要创作出更多更优质的文艺作品,有筋骨必然是摆在谋篇布局之前的第一道关口。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在我看来,这里的“文”,不仅指文采,而且更主要的还是指文章能否“载道”,而欲有所承载,离了筋骨是万万不能的。可以说,载道之文,必有筋骨。而一篇不能载道、没有筋骨的文章,只怕连存世的可能也没有,更遑论穿越时光、流传千古。

④这种筋骨,绝不是认识上 的似是而非,绝不是态度上的模棱两可,更不是不着边际的顾左右而 言他。它所表达的必是掷地有声的启迪,必是见物见人见思想的多棱镜,传递的是一种力量,温暖的是人的心灵。

⑤这种筋骨,追求的不是表面的光鲜,不是理解的曲折和艰深,也不是毫无嚼劲的一览无余。相反,它的意蕴犹如冰山漂浮在海面,露出来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其中的大部分则深埋于水下。

⑥王国维说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文,唐之诗,宋之词, 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这里的“一代之文学”之所以能够独领时代风骚,流传后世而不朽,莫不与其本身的筋骨有关。“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的筋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 泰山.或轻干鸿毛”是司马迁的筋骨;“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是陶渊明的筋骨;“我辈岂是蓬蒿人”是李白的筋骨;“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的筋骨;“                                                   ”是苏轼的筋骨;“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筋骨;“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是关汉卿的筋骨:“铁扁担道义”是李大钊的筋骨;“我以我血荐轩辕”是鲁迅的筋骨……

⑦一代之文学因其筋骨量的多样性而多姿多彩,因作者的小我与时代的大我互为表里从而流淌不息,因其深刻的内涵与时代精神的高度契合而获得永生。没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就没有辛弃疾的筋骨;没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就没有陆游的筋骨;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没有范仲淹的筋骨。

⑧在今天,每一位艺术家都希望能够“发现世界不被注意的部分”,从而到达个人艺术的巅峰。但如果没有德艺双馨的艺术追求,企望靠小资的敷衍、靠穿越和玄幻的演绎,从而创作出传之后世、有筋骨的美妙文章,则与缘木求鱼无异。真正的写作,有筋骨远比皮肉上的光鲜更为重要。

1.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简要分析第①~③段的论证思路。

3.文章第⑦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请从苏轼的作品中任选一句以恰当地填在第⑥段的横线上,从而符合第⑥段的论证思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涉世家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亦死,举大计亦死        亡:逃走

B. 楚人之                    怜:爱戴

C.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兵      将:将军

D. 至陈,车六七百乘            比:等到

2.下列句子中,加点“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例句:扶苏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诚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令辱之,激怒其众

C.不物喜,不以己悲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文者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天下苦秦久矣。

(2)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4.阅读下面的短文,用斜线(/)给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3处)

周文,陈之贤人也,尝为项燕军视日,事春申君自言习兵陈王与之将军印西击秦。行收兵至关,车千乘,卒数十万,至戏,军焉。

(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