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担的一生
范宇
①在村庄的记忆里,几乎任何时间、任何角落都能见到扁担的身影。挑粪、挑种子、挑谷子、挑土豆、挑橘子……农人在土地上的所有倾注与收获,都与扁担密不可分。扁担就是农人的精神脊梁,让他们挑起一个家庭重担的同时,也挑起了一个村庄沉重的历史与殷殷期盼。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母亲嫁给父亲时,半背篼谷子便是全部的家当。泥墙茅顶的房子破败不堪,常常在狂风骤雨中摇摇欲坠,只有立于墙角略弯的扁担显得精神抖擞,给人信心与希望。或许,母亲嫁给父亲的勇气,有几分便来自于扁担的抖擞精神。总之,在昼夜有序更替的村庄里,父母用扁担慢慢挑起了生活的担子,就像蚂蚁搬家一样,虽然缓慢,却渐渐挑出了一个家庭的崭新面貌。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20年前,父亲从山里找到一截不错的木材,正想着用来做点什么呢。身为木匠的舅舅几乎脱口而出—扁担。对,扁担!父亲也认为,只有改成一根扁担,才不辜负这上好的木材。说干就干,粗糙的木材到了舅舅手里,不用半天,就变成了一根笔直的扁担。扁担不能太直,太直则易伤肩头和腰。因此,还得将扁担以火烤之后,用外力将之略微压弯成弓形。可这根扁担实在太有骨气了,即便火烤、重压,仍然笔直,没有半点屈服。
⑤这根扁担挑起来更吃力,父亲却爱不释手。之后的许多年里,父亲无论挑什么,都用她。有次在挑玉米时,父亲不小心闪了腰,疼了好长一段时间。但父亲并没有放弃她,用汗水和心血一点点浸润着她,渐渐地,她坚硬的心被融化了,挺直的腰板,也弯了下来。父亲挑起扁担来越来越有默契,像与母亲的婚烟一样,虽偶有磕磕绊绊,感情却越来越深厚。她也没有辜负父亲的良苦用心,苦心经营,以顶天立地般的气慨,让一个家庭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足安逸。
⑥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少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离开村庄,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扁担也渐渐地走向了落寞。不少人再也没有回来,在城里买了房子,过上了舒坦的日子。这也让父亲坚信一根扁担能够挑出一个未来的信念,逐渐土崩瓦解。或许,这背后更多是村庄现实的无奈。
⑦无论如何,父亲最终选择了离开。
⑧曾经朝夕相处的扁担被搁置在了一个冰冷的墙角,孤零零的。说来也奇怪,没有了重压,扁担却一天比一天更弯,弯得像一个苟延残喘的暮年老者。或许,再过几年,抑或十余年,她便将走完一生,彻底告别深爱了一生也奋斗了一生的村庄。
⑨这也是农人的一生。
⑩九月,村庄又迎来冷冷清清的收获季节。我返城时,碰见正挑着谷子从田边迎面走来的大伯。大伯今年已60余岁了,还在田间劳作着,他也曾短离开过村庄,却始终没能走出像扁担一样的命运,他仍然坚信着,只要村庄还在,扇担还在,就一定能够杠起生活的重担,甚至,在人烟越来越少的村庄里,不少死守的农人还是坚信一一根扁担仍能挑起一个村庄。
⑪这是一种可贵精神,或许它与现实追求早已背道而驰,却让人肃然起敬。
1.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章②③两段横线处,第②段应填( ),第③段应填( )。
A. 这让我有了探常一根扁担一生的浓厚兴趣。
B. 我的家也是扁担挑起来的。
2.阅读文章④一⑥段,概括补充扁担经历的主要变化过程。(每空不超过5个字)(2分)上好的木材→___________________→渐弯的扁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提到“扁担”,多次使用第三人称“她”,有何表达效果?
4.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⑩段画线句子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扁担”在文中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驿路梨花(节选)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还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树、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开”。
1.选段插叙了一件什么事?(从原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简要概括)插叙的作用是什么?
2.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树、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科这小茅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末引用“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有何作用?
下面这段文字的语言不够简明,请你把它改虚一段简洁的文字。
还有一种正体的书,也很吸引人,很多人围上去看,它的插图都是立体的,当你把书打的时候,书里的人和动物会马上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请用不超过15字的一句话,补充完整下面文段的内容要点。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意见》指出:
|
|
|
|
|
|
|
|
|
|
|
|
|
|
|
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①脱我战时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⑤《游山西村》中写村民们在迎接神的箫鼓中来来往往祈求丰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己亥杂诗》中,表观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甘愿牺牲自己,培植新生力量的高尚品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谷口①春残黄鸟稀,辛夷②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①谷口,山谷的入口。②辛夷,木兰树的花,比杏花开得早。
1.试分析诗歌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2.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