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面对无意义的朋友关系时不如坦荡如砥,立马绝交,投身下一段高质量的友谊中。
B. 初中的科目比小学较多,因此,在学习中我们不能揠苗助长,一定要循序渐进。
C. 十八岁是成人的年纪,那时我们绝不可以继续惴惴不安地挥霍父母辛苦所赚的金钱。
D. 若疾病在人体皮肤上,一定不要讳疾忌医,以免病情恶化后造成诸多不良的后果。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秀颀 妙手偶得 潜滋暗长
B. 涸辄 旁逸斜出 纵横绝荡
C. 甬道 浮想联翩 无边无垠
D. 荒诞 叩石垦壤 恹恹欲睡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的一项是( )
A. 虬(qiú)枝 楠(nán)木 坦荡如砥(dǐ)
B. 淅沥(lì) 蕈(xùn)菌 揠(yà)苗助长
C. 斛(hú)树 泾(jìng)流 惴(zhuì)惴不安
D. 腠(còu)理 婵(chán)娟 当(dàng)其租入
请以《总会想起那张照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5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海底两万里》测试题
(1)判断题。请在括号内正确的打“√”中错误的打“×”。
①《海底两万里》这部作品叙述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_____)
②“鱼叉手之王”指的是尼德兰。(________)
③潜艇上的人睡的床是用大头鯨皮做的。(________)
④阿龙纳斯接受尼摩船长的建议,步行到海底采珠场。(_______)
(2)选择题。
①鹦鹉螺号总计费用是多少法郎。(______)
A.225万 B.100万 C.500万 D.1200万
②___________是加拿大人,勇敢机智,捕鯨技艺天下无双。(_________)
A.康塞尔 B.尼德 C.阿龙纳斯 D.尼摩
尼摩船长邀请我们去打猎,他们打到了什么?(_________)
A.兔子 B.水獺 C.鲨鱼 D.海象
在托雷斯海峡遇到什么危险?(_______)
A.鲨鱼 B.撞上一块暗礁,搁浅 C.被炸弹轰炸 D.土人攻击
为什么尼摩船长要将死去的同伴安葬在珊瑚地呢?(________)
A.因为珊瑚地很美丽 B.因为珊瑚虫将永远封闭墓穴
C.牺牲地 D.很喜欢珊瑚
⑥“大海就是一切,它覆盖了地球表面的七分之一。大海纯净清新、大海充满了生命力、大海具有宽广的胸怀、大海就是水恒。”这句话是谁说的?(_________)
A.阿龙纳斯 B.康塞尔 C.尼德 D.尼摩船长
扁担的一生
范宇
①在村庄的记忆里,几乎任何时间、任何角落都能见到扁担的身影。挑粪、挑种子、挑谷子、挑土豆、挑橘子……农人在土地上的所有倾注与收获,都与扁担密不可分。扁担就是农人的精神脊梁,让他们挑起一个家庭重担的同时,也挑起了一个村庄沉重的历史与殷殷期盼。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母亲嫁给父亲时,半背篼谷子便是全部的家当。泥墙茅顶的房子破败不堪,常常在狂风骤雨中摇摇欲坠,只有立于墙角略弯的扁担显得精神抖擞,给人信心与希望。或许,母亲嫁给父亲的勇气,有几分便来自于扁担的抖擞精神。总之,在昼夜有序更替的村庄里,父母用扁担慢慢挑起了生活的担子,就像蚂蚁搬家一样,虽然缓慢,却渐渐挑出了一个家庭的崭新面貌。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20年前,父亲从山里找到一截不错的木材,正想着用来做点什么呢。身为木匠的舅舅几乎脱口而出—扁担。对,扁担!父亲也认为,只有改成一根扁担,才不辜负这上好的木材。说干就干,粗糙的木材到了舅舅手里,不用半天,就变成了一根笔直的扁担。扁担不能太直,太直则易伤肩头和腰。因此,还得将扁担以火烤之后,用外力将之略微压弯成弓形。可这根扁担实在太有骨气了,即便火烤、重压,仍然笔直,没有半点屈服。
⑤这根扁担挑起来更吃力,父亲却爱不释手。之后的许多年里,父亲无论挑什么,都用她。有次在挑玉米时,父亲不小心闪了腰,疼了好长一段时间。但父亲并没有放弃她,用汗水和心血一点点浸润着她,渐渐地,她坚硬的心被融化了,挺直的腰板,也弯了下来。父亲挑起扁担来越来越有默契,像与母亲的婚烟一样,虽偶有磕磕绊绊,感情却越来越深厚。她也没有辜负父亲的良苦用心,苦心经营,以顶天立地般的气慨,让一个家庭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足安逸。
⑥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少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离开村庄,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扁担也渐渐地走向了落寞。不少人再也没有回来,在城里买了房子,过上了舒坦的日子。这也让父亲坚信一根扁担能够挑出一个未来的信念,逐渐土崩瓦解。或许,这背后更多是村庄现实的无奈。
⑦无论如何,父亲最终选择了离开。
⑧曾经朝夕相处的扁担被搁置在了一个冰冷的墙角,孤零零的。说来也奇怪,没有了重压,扁担却一天比一天更弯,弯得像一个苟延残喘的暮年老者。或许,再过几年,抑或十余年,她便将走完一生,彻底告别深爱了一生也奋斗了一生的村庄。
⑨这也是农人的一生。
⑩九月,村庄又迎来冷冷清清的收获季节。我返城时,碰见正挑着谷子从田边迎面走来的大伯。大伯今年已60余岁了,还在田间劳作着,他也曾短离开过村庄,却始终没能走出像扁担一样的命运,他仍然坚信着,只要村庄还在,扇担还在,就一定能够杠起生活的重担,甚至,在人烟越来越少的村庄里,不少死守的农人还是坚信一一根扁担仍能挑起一个村庄。
⑪这是一种可贵精神,或许它与现实追求早已背道而驰,却让人肃然起敬。
1.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章②③两段横线处,第②段应填( ),第③段应填( )。
A. 这让我有了探常一根扁担一生的浓厚兴趣。
B. 我的家也是扁担挑起来的。
2.阅读文章④一⑥段,概括补充扁担经历的主要变化过程。(每空不超过5个字)(2分)上好的木材→___________________→渐弯的扁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提到“扁担”,多次使用第三人称“她”,有何表达效果?
4.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⑩段画线句子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扁担”在文中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