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1)也许你曾经因学习的重压而放...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1)也许你曾经因学习的重压而放弃过;也许你曾经因朋友的误解而苦恼过;也许你曾经因父母的指责而伤心过;也许你曾经因老师的批评而自卑过;也许你曾经因生活的失意而痛哭过……不过,这一切都已过去,这一切都成为你永久的怀念。回首往事,你一定会有很多感触。

请以“从此,我不再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立意自定;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文中的人名、地名、单位名一律用“××”代替;卷面整洁,字迹清楚;不少于500字,最多写满格。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火了,也火了来自复旦附中16岁的诗词学霸——武亦姝。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评价:“武亦姝站在那里气定神闲的样子,诗意就出来了,这就是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想学金融的上海高二学生姜闻页,并不觉得读诗词浪费时间,她说“接受美的熏陶,让自己能诗意地栖居在现实的土地上。”有的同学说:“中考只占5分的古诗文默写,用背书的时间可以多做好几道理科题,分数早回来了!”“我又不读中文系,有必要学这么多吗?”还有的同学说:“中国的未来不会属于像武亦姝那样只会背中国古诗词的少年。”

请参照以上材料的内容及含意,根据你的理解和体会写一篇文章。

要求: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立意自定;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文中的人名、地名、单位名一律用“××”代替;卷面整洁,字迹清楚;不少于500字,最多写满格。

 

(1)从此,我不再迷茫 人生难免挫折,迷茫对我们个人来说是一种挑战,一种考验。 ——题记 那一年,很多事情让我不再迷茫,让我懂得人生难免挫折,人生难免困难,人生难免坎坷…… 在生活上,也许有人很坚强,也有人很懦弱,也许是因为种种原因造成的,使有些人找不到迷茫走向成功的方向。难道他们就不会航船去找到原来那一条路吗?我想他们会能的,也许吧……在学习上,我们也会难免困哪,当遇到困难,我们要有坚强的意志去克服,开辟出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使得在学习上更为突出的表现。 有次,我考试失败了,当时很失落。但是还好有爸爸在鼓励着我,使得我找到了方向,使得我积极进取,使得我不再迷茫。爸爸对我说过,人生难免会有“乌云”,但是天空最终属于蓝的,只有你有信心,只要你有自强的精神。从爸爸的话让我感悟到:人生难免挫折,面对挫折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去战胜它。夜晚是一个让人寂静,让人感到清凉的气氛。可是对我来说,是一个害怕的夜晚,恐惧的夜晚。夜晚每次都是爸爸妈妈为我“拧灯”,可是有个夜晚,我的屋子里的灯没亮,黑漆漆的,当时很害怕,我想:我还是自己去拧灯吧!于是我就静悄悄地走向那台灯,扭一下,灯亮了。结果让我吃惊的是,台灯里有一张纸,是爸爸妈妈一起写给我的,他们说到:孩子,以后的路还有很长,要为自己“拧灯”,不要再迷茫,只要你有信念,美好的明天最终属于你的。爸妈的话让我很感动,我想他们是让我在迷茫的方向里找到了自信,古人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也是这句诗的寓意吧! 也许有人会说迷茫的方向就不再找回,也许有人会说迷茫方向永远也找不回来,难道你们就这么认为吗?难道你们没有思考过吗?难道你们没有经历过吗?我想未必…… 从身边许许多多的事情,我感受到,人生在世有成功有失败,我们要感谢成功,也要感谢失败。并享受成功与失败的滋味。最后,值得我去思考和感悟是:从此,我不再迷茫。 (2)在诗意里追寻“文化原乡”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去年第一季,节目一经推出就收获好评如潮,如今第二季的节目“观众缘”更强,“诗词力”更猛。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去年第一季,节目一经推出就收获好评如潮,如今第二季的节目“观众缘”更强,“诗词力”更猛。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为什么《中国诗词大会》能够以如此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腹有诗书气自华”,用来形容《中国诗词大会》的参赛选手再合适不过。观众为武亦姝、陈更、彭敏等选手的才华所折服,也为白茹云等普通参赛者的励志故事所感动。古诗词虽然“曲高”,但“和者众”,从50后、60后到00后,都有着咿呀学诗的共同经历和共同记忆。正是这共同的文化记忆,构成了文化传承的大众基础,所以《中国诗词大会》能够靠着“熟悉的陌生题”,大面积地唤起观众的参与感。尤其是在春节这个全家人围炉夜话、共享团圆的节日里,跟随节目一起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宋词,让团聚别增了思接千载的文化韵味。 很少有哪个民族,能像我们这样,拥有灿若星汉的经典诗篇;也很少有哪个国度,能像我们这样,无论童叟都能念诵几句古典诗词。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歌缘起,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情怀,《中国诗词大会》以其纵横捭阖的集纳,让观众不禁发出对传统文化的由衷钦佩。“铜雀台”是谁修的?“谢公屐”的“谢公”是谁?“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看”怎么读?类似“日用而不知”的知识,在丰富观众眼界学识的同时,也激发起不少人学习传统文化的自觉。既有丰富多彩的内涵,也注重切身感、共同性,正是《中国诗词大会》触发“传统文化热”带给我们的启示。 “诗词是小众的,但在某些家庭、某个人的心灵岛屿里,诗词却是千山万水,是他们的‘主旋律’。”一位观众的感触,引来许多人同声感慨。农民大姐白茹云曾患淋巴癌,诗词给了她用朴实乐观直面清贫家境和病痛煎熬的力量,也让人看到了文化滋养如何对抗命途多舛。65岁农民王海军,一边摆着修车摊,一边和众人“推敲”诗词语句,如果有人帮他改一个字,他就请对方喝一瓶啤酒。生活的平凡,挡不住内心里对诗意远方的向往。而古典诗词的力量,正在于穿越千年而与普通个体的人生和命运发生关联,并在个体面对生活的惊涛骇浪时给予他们平静的力量。诗心是个人的,而诗意是共同的,诗歌里有的是古今一脉的文化印记,有的是慰藉人生的精神给养,有的是耐人寻味的审美趣味。正像一位参赛者所说,热爱古诗词,只因其中有太多“现代人完全给不了你的这种感觉”。 有人疑问,古诗文默写在高考语文中占比不多,为什么要让学生花那么多时间去背?以“应试心态”对待传统文化,难免会产生“划不划算”的困惑。一位大学生如此回应:“背诵的许多内容已经忘记,但在诵读经典时,心灵受到的触动、激发的思考和从中汲取的养分,将受益终身”。我们重温那些代代相传的诗词文本,不是因为它们行将消失、即将毁灭,也不是因为我们忧思古人、恋旧复古,而是因为它们记述着我们民族所特有的精神追求、人文精神和智慧力量,是我们生生不息的文化滋养,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在今天这个文化多元、选择多样的时代,我们应有视通万里、贯通中西的容纳胸怀,也要激发返本开新、别开生面的时代创新力,但决不能脱离传统文化的根脉。说到底,现代中国人的心灵仍然渴望着古典诗词的甘霖,恰如现代中国的前行,同样需要从传统的文化原乡汲取精神力量。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文化是流动的历史,让古代的精粹流入今天的生活,让古人的哲思照耀今人的征程,我们才能怀着自信从容前行。 【解析】(1)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作文题目是“从此,我不再-----”,在写作时要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此”,这应该写一个给“我”留下较大震撼的场面;一是“我不再”,就是我的所思所为,停止了自己错误的言行,写作文时,这两方面的内容都要有所兼顾。写作时应采用第一人称。本文适合写记叙文,或者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不适合写议论文。写作文时,可以加适当的创新形式,比如加一个与主题相关的题记。也可以使用几个小标题,串联起自己发现的几个瞬间,使文章层次清晰,也很好。 (2)在题目要求中没有明确的任务驱动指令,但在命题所给的材料中暗含了对考生思考、辨析与选择能力的思辨考查,同时命题的材料彰显时代特色,既体现命题者对时代热点问题的把握,也意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关注社会,关注现实。作文材料具有一定的情境性,立意角度多,鼓励发散思维,有效地防止抄袭。如果仅就材料中的武亦妹和姜闻页谈古诗文积累对他们成长的影响为就事论事,如果就材料中的武亦妹和姜闻页谈古诗文对一个人的成长的作用,谈中学生应该如何对待古诗词的学习为就事论类;如果就材料论及优秀传统文化对一个人的成长,对一个民族的作用等为就事论理。 点睛:半命题作文让考生感到好写,能写出自己喜欢的文字,这有利于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选择贴近自己生活的材料讲行写作。此半命题作文适合于各种文体,利于考生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进行写作,更利于考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提示语简单明白,涵盖的范围广泛,文题也让考生没有陌生感,容易理解,写起来不容易跑题。这样的考题体现了命题的科学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仿照下面画横线的部分,续写一个句子组成排比句。

潇洒是人们心中的美丽风景,潇洒的内涵包罗万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种与世无争的潇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是一种豪迈自信的潇洒;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情境中的语言表达是否得体。不得体的是(        )

A. 中秋节那天,全家去酒店聚餐。结束后,只喝了一点儿酒的爸爸坚持要自己开车。女儿劝阻说:“爸爸,酒后驾车会造成车毁人亡的悲剧,你不要命了吗?”

B. 舅舅送给小明一款新手机,父母不让他把手机带到学校去,小明很郁闷,有同学安慰他说:“你父母是为你着想,担心手机会影响你的学习,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吧。”

C. 我国《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规定: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小玺在车站候车室看到一位老大爷正在吸烟,于是对老大爷说:“老大爷,您好!为了大家的健康,请您到车站吸烟区吸烟,好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窗 中 戏 剧

①女人倚在窗子边,朝对面望去。风微微地从河边吹来,感觉和平常没什么不一样。她住在顶楼的倒数第二层,街道在远远的下面,就连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的噪音也很少传到这里。就在女人准备从窗边转身离开的时候,她突然发现,对面那个老人房间里的灯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打开了。天色还不晚,外面还很亮,老人房间里的灯光并不明显,那种感觉就好像太阳底下开着的街灯,又像是灯火通明的教堂里,某个人在窗边点亮的蜡烛

②女人站住了。

③老人打开窗子,朝着这边点了点头。

④他是在向我打招呼吗?女人心里暗自想道。她所住的房子上面一层是空着的,下面一层是一个工厂,这会儿早就关门了。女人于是微微地点了点头,作为对老人的回应。只见老人又冲着这边点点头,同时伸手去摘帽子,却突然发现,自己的头上并没有帽子。老人转身消失在了后面的房间里。

⑤很快,老人又出现在了窗前。这次,他的头上多了一顶帽子,身上加了一件外套。他脱下帽子,微笑着向女人致意。接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白色的手帕,开始挥舞起来。一开始,是轻轻的,接着,越来越激烈。他把身子倾在窗台上,让人不得不为他担心他的整个身体会从窗子里跌出来。女人有些愕然地后退了一步。

⑥这时,窗子对面的老人一抬手,将手中的帽子远远地甩开了。同时,他将围巾顶在了自己的头上,就像一个穆斯林人一样,将自己的头包裹了起来。接着,他将双臂交叉,合在胸前,开始鞠躬。每次抬起头时,他的左眼都闭着,仿佛在向女人传递着他们两人之间的某种秘密信息。女人饶有兴味地看着这一切,直到她突然发现,窗子中出现了两条穿着窄窄的、打着补丁的丝绒裤子的双腿。老人在做倒立!当他那满脸通红、满是汗水而又兴高采烈的脸重新出现在窗前时,女人终于拨打了警察局的电话。

⑦老人仍然没有停下来。他披着一个床单,在两个窗子前交替出现。三条街道以外的警局接到了女人的电话,女人在电话中有些语无伦次、声音十分激动,以至于警察们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此刻,对面的老人笑得更厉害了,脸上的皱纹堆成了一团。他伸出一只手,做了个模糊的手势,在脸上一抹,随即,他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似乎,他的笑容已经瞬间被他攥在了手里。女人一直站在窗边看着这一切,直到警车赶到楼下。

⑧女人气喘吁吁地跑下楼。警车周围已经围了许多人。一群人跟着警察和女人上了楼,有好几个甚至跟到了最后一级楼梯上。他们凑在一起,好奇地等待着——先是有人上前敲门,没有人应;然后按门铃,仍然没有回应。作为训练有素的警察,打开一道门并不是难事——门很快被打开了,干净利落。顺着窄窄的走廊,他们终于捕捉到了走廊尽头隐约的灯光。女人蹑手蹑脚地,紧紧地跟在警察后面。当通往里间的那道门被打开时,只见老人背对着他们,仍站在窗子旁。他的双手拿着一个大大的白色的枕头,放在自己头上,又拿下,不断重复着。那样子仿佛是在告诉什么人,他要去睡觉了。而他的肩上,还披着一块地毯。众人几乎已经走到了他的身后,老人仍然没有转身——这个老人的听觉已经非常迟钝了。女人的视线越过老人,望向对面,她看到了自己家那扇昏暗的窗子。

⑨就像她所想的那样,底下那一层的工厂已经下班了。不过,在她家楼顶上,不知什么时候搬来了一对小夫妻。在他们房间的窗子旁,有一个围着栏杆的儿童床。一个小男孩正站在里面。

⑩这个小孩儿头上也顶着一个枕头,身上披着一个床单。他不停地在床上蹦着跳着,朝着这边挥动着双手,嘴里咿咿呀呀地叫着。他先是笑着,接着,用手在脸上抹了一把,随即,他的脸变得严肃起来,仿佛他在一秒钟之内将自己的笑容攥在了手中。紧接着,小男孩伸出手,用尽全身力气将手中的笑容抛到了所有目瞪口呆的人们脸上。

(选自《读者》,作者:[德]伊尔泽·爱辛格尔)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小说使用多种人称方式,通过有限视角和无限视角的自如转换,讲述了一个女人驻足窗边偶然发现的“窗中戏剧”——一位老人为对面楼上的小男孩的倾情表演

B. 外面还很亮,老人房间里的灯光并不明显”这句话暗示女人能够看到老人的表演,较好地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C. 这篇小说精心刻画了一位老人的形象。一方面尽情展示窗中戏剧,对老人进行正面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另一方面也通过小男孩的表演对老人进行了侧面烘托。

D. 窗子这个意象在小说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窗中戏剧窗子是观察点、立足点,女人所站立的窗子和老人表演的窗子分别是误会的源起点和终结点。

E. 小说选择一个偏僻的题材,尽情展示老人在窗前逗孩子玩的独角戏剧,老人表演只是排遣自己的孤独寂寞,让我们透视到了当时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猜疑。

2.小说开头第段画线句对老人房间灯光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答出二点即可)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是怎样刻画老人形象的?请从人物描写方面指出两种描写手法,举例并作出简要的分析。

4.小说题为窗中戏剧,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拟题的理由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2)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3)河伯欣然自喜,__________。(《庄子》)

(4)__________,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

(5)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浣  溪  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下面是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请选“A”,错误的请选“B”。

(1)上片抒写由喝醉酒后而触发的怀旧之感、伤今之情、惜时之意。______

(2)下片抒写了消逝中的再现、重现中的变化,以及词人对这种现象的感受与思索。_____

(3)“夕阳西下几时回”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和难忘情事的流连,以及对光阴流逝的惆怅。_____

(4)结句“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突出了独享歌筵之乐的得意之情。_____

(5)此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年华流逝、好景不长的伤感之情。_____

2.下片“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传诵千古的佳句,请简要分析这两句诗,并说说这两句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