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恣睢(suī) 抽噎(chù) 度德量力(dù) 窸窸窣窣(sū)
B. 鄙夷(yí) 腆着(tiǎn) 帝王之胄(wèi) 锲而不舍(qì)
C. 觅食(mì) 画缯(cēng) 箪食壶浆(dān) 味同嚼蜡(jiáo)
D. 拮据(jié) 鳏寡(guān) 鞠躬尽瘁(cuì) 狂妄自大(wàng)
请从下面两道文题中任选其一,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1)歌手蔡琴说:“我是一个善于捕捉幸福的人。比如,阳光落到桌子上,温暖安静,那一刻好幸福。我喜欢养花,花开放了,我也感到幸福”。是啊,只要用心去捕捉,你会发现,幸福一直都在。
请以“捕捉幸福”为题,写一篇作文。
(2)我们总是在羡慕别人,而对自己所拥有的却常常视而不见:坚强、快乐、自信、勇敢、爱心,澄澈的蓝天、温暖的眼神……只要用心去感受,你会恍然发现,原来,我拥有的也很多!
请以“原来,我也有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请把文题补充完整后再作文;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写出真情实感。
(哈尔滨中考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环而攻之而不胜 (包围)
B. 池非不深也 (水池)
C.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通“叛”,背叛)
D.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这里是“限制”的意思)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孟子》相传是孟子的弟子所作。
B. 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C. 文章中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D. 本文骈散结合,读来朗朗上口,朗读时要注意节奏正确。比如“城/非不高也”“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
B. 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了“人和”。
C.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 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法治”的思想。
5.结合现实,谈谈你对“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理解。
(莆田中考)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二章》)
【乙】当今天下之病,臣请譬诸病者: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之,病且安矣。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①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天下之病,势已如是,于可医之时,陛下又选任良医,倘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徒愈病,又致民于寿。若于此时,使②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③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
(选自蔡襄奏折《乞④用韩琦⑤、范仲淹》,有删改)
【注】①支:通“肢”。②使:假使。③惮:怕,畏惧。④乞:乞求,请求。⑤韩琦:北宋政治家,名将。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____)
(2)劳其筋骨(________)
(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______)
(4)非徒愈病(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选文中的句子填空。
(1)【甲】文中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了这样的磨炼,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乙】文作者认为“天下之病愈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都论述了治理国家的问题,它们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在人才的问题上,它们的看法又有何相同之处?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言欲报仇。王即购之千金。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客有逢者,谓:“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曰:“吾干将、莫邪子也,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儿曰:“幸甚!”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客曰:“不负子也。”于是尸乃仆。
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客曰:“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镬煮之。”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踬目大怒。客曰:“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也。”王即临之。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堕汤中。三首俱烂,不可识别,乃分其汤肉葬之。
1.下面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侍奉)
B. 王如其言(按照)
C. 是必烂也(这)
D. 客以剑拟王(用)
2.下列对“当于汤镬煮之”的“于”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 B. 被…… C. 在…… D. 自……
3.文末两次用“拟”,而不直接用“杀”或“砍”,“拟”是“比画”的意思,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从“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堕汤中”这句话应怎样理解“客”这个人?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平的艰辛,命运的多舛。
B.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的痛苦。
C. 文中通过“惶恐”“零丁”两个词语,写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忧叹。
D. 尾联自问自答,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无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2.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B. 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深沉。
C.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借地名表现内心孤苦无依的苦痛。
D. 本诗风格慷慨悲凉。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