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淡雅百合》回答小题。 淡 雅 百 合 枫 林 ①记得小时候,母亲在院子里种...

阅读《淡雅百合》回答小题。

淡 雅 百 合

枫 林

①记得小时候,母亲在院子里种了很多花卉,每到夏季,各种鲜花争芳吐艳,满院飘香。

②我喜欢那一簇簇迎风盛开的山百合。那时的我经常和小伙伴们躲在花丛下捉迷藏;用那些紫色的百合种子穿成“珠珠串”,美美地戴在手上。有时在盛开的花朵上,还可以捉到漂亮的蜻蜓或者蝴蝶。花儿的馨香、翩翩起舞的蝴蝶和孩子们的欢笑声,充盈着院中的每一个角落。那份温馨、那份快乐,幸福着我的童年。望着我们沾满花粉的手臂和笑脸,母亲总会忍俊不禁,并小心拾起那些紫褐色的种子,继续种在花圃里。因为有母亲的精心培育,我家的百合年年花繁叶茂,美丽旖旎。母亲不仅培育了美丽的百合,也把爱花、养花、惜花的情愫遗传给了我,把对花儿的痴情种进了我的灵魂,使之成为成年的我生活中唯一的嗜好。

③百合花又叫夜合花,原产于新疆吐鲁番盆地。自古以来,百合的美,常是诗人墨客吟咏的对象,一般人对它也喜爱有加,无论是栽植于庭园或瓶插于室内,它都散发出一股与众不同的清纯高雅的气息。至于百合名称的由来,则因其根茎由许多白色的鳞片层层环抱,状似白莲,取其“万事随心”“百年好合”之意。

④我寓所周围的山上生长着许多野生的山百合,“学染淡黄萱草色,几枝带露立风斜”。每年到了百合的花季,你看那红色的花瓣上,点缀着颗颗褐色的笑靥,紫色的花蕊突出于花瓣之外,俏丽的绽放于树下、林间。与庭院中种植的各色百合遥相辉映,芬芳妩媚,香馥悠长,成为我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⑤我爱百合花,尤为喜爱白色的百合花,也许是它身上美丽、纯洁、脱俗、清馨的气质深深打动着我。你看百合花那绿绿的叶,片片衬托着花枝上白白的花瓣,喇叭形的花朵自然舒展;花无异色,含露低垂;那洁白的百合花,像月下的霜雪,像无瑕疵的白玉,像少女的肌肤,像水洗的胭脂。清新脱俗的百合花散发淡淡的清香,就像婀娜多姿的清秀佳人,如梦似幻,超然脱俗,不染纤尘。

⑥我对百合花是一往情深的。我喜欢她不附庸风雅的品格,喜欢她“天然淡泊好精神”的本色,喜欢她超凡脱俗、矜持含蓄的气质。当你走近百合花丛,便不由自主地沉醉于陆游“芳兰移取通中林,余地何妨种玉簪,更乞两丛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所描绘的诗意之中。

⑦百合花,尽管羸弱轻柔,却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激进的灵魂,无论刮风下雨,它都能在墙角一隅淡然的伫立。它不比四君子的刚毅,但却在柔柔的妩媚中有着矜持的顽强和脱俗的清雅。它不为流俗而动,依然保持了原始的简单,一色的白,一心的坚持,一生的自持。尽管人们培植了更多眩目的品种,但它依然无动于衷地坚持着自己,成就了永恒的白色经典,保持了永恒的纯净。

⑧每每在百合盛开的季节,采撷一束淡雅秀逸的百合花放置我的桌案上,独自欣赏着如此纯净、淡雅、清馨的花朵,自是一种最美的享受。在人与花的互相凝视中欣赏着、交流着,仿佛她就是我的亲人、我的朋友、我的知己。每次面对她,一切压力、忧郁和不快,都会荡然无存。她给小屋带来了祥和、安宁和温馨,她把我带入一个生机勃勃、如歌如诗般的境界,让我尽享熏风送暖的惬意。愿她在我的心谷里永不凋谢,让她的清香萦绕着我,与我相依相随。

⑨也许我早已被中国的花文化潜移默化却浑然不知,不然我怎么会在万种娇艳中独爱那一种?是的,“花非花,人非人,花是人,人是花”,百合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存在体,更是一种心情,一种文化,一种经典的创造。

⑩常听人说起“花语”:牡丹象征富贵,康乃馨象征温馨、祝福,玫瑰象征着爱情。我喜欢百合,希望她成为“圣洁”和“友谊”的象征。

⑾美丽的花儿,只有当她脱离大自然的田野,悄然进入人们心田的一瞬间,她才会变成一种永恒。

(选自散文在线“精美散文”,有删改)

1.阅读文章④----⑦段,简要概述百合花的特点。

2.第⑤段划线句子使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3.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第③段是一段说明性文字,主要介绍百合花名字的由来。

B. “花儿的馨香、翩翩起舞的蝴蝶和孩子们的欢笑声,充盈着院中的每一个角落。’”写出了百合花给“我”的童年带来的浓浓的幸福。

C. 第⑧段“熏风送暖的惬意”是指百合给我带来的祥和、安宁和温馨。

D. 第⑨段运用设问修辞,突出百合花已进入了文化,成为一种经典。

E. 文中的百合已不是一种简单的存在体,作者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力和价值。

4.阅读文章结尾,请结合全文,说说百合花是如何进入作者的心田成为一种永恒的。

 

1.(1)美丽、芬芳、妩媚;(2)清纯高雅(超凡脱俗、不附庸风雅、天然淡泊)、矜持含蓄;(3)羸弱轻柔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激进的灵魂。可分别从百合花的美感姿态、气质、精神品格等方面进行概括。 2.比喻、排比。作者连用多个比喻生动形象写出白色百合花的美丽、纯洁、脱俗、清馨的气质,突出表现了作者对白色百合花的喜爱之情。 3.AD 4.百合幸福着我的童年;成年后,百合成为我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百合的独特气质深深打动着我,百合的优秀品质熏染着我,百合给我带来了祥和、安宁和温馨;百合在作者的心中成为“圣法”和“友谊”的象征。所以,百合已由一种简单的自然之物,走进了作者的生活,走进了作者的心谷,更走进了潜移默化影响着作者的传统文化。它具有了新的生命力和价值,成了经典,成了一种永恒。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百合花的形象特点,分析时,可从作者对百合花的形象的直接描述和通过一些描写中,抓住能代表百合花形象的一些关键词语进行总结归纳概括出来即可。可分别从百合花的美感姿态、气质、精神品格等方面进行概括。 2.试题分析:此题是考查比喻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分析时,可先根据四个喻体形象及比喻词来判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为比喻句。然后再分别结合着四个喻体形象的特点,来分析其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百合花形象特点。如“月下的霜雪”,以“霜雪”的白来形象的写出花朵颜色的乳白、朦胧幽雅的特点。以此类推即可。 3.试题分析:A“第③段是一段说明性文字,主要介绍百合花名字的由来”错。主要介绍的是百合花的产地、成为诗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及百合花名字的由来。D“第⑨段运用设问修辞,突出百合花已进入了文化,成为一种经典”错。“不然我怎么会在万种娇艳中独爱那一种”是反问而非设问。 4.试题分析:此题首先要从这句话的本义来分析答题,可从自然与人的关系角度分析作答;然后,结合着文章内容,从作者童年与百合花的关系,百合花对作者的影响,百合花的象征意义,作者的写作目的等更深层的含义角度进行分析答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屦:麻鞋。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④跣:赤脚。

1.解释句中点字的含义。

(1)或谓之曰

(2)以子之长

2.翻译句子。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查看答案

古诗词默写

(1)愁与恨之类,原是一种抽象的情意,看不见,摸不着。李清照的《武陵春》化虚为实,语意新奇,描摹愁思的绝妙佳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的《破陈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充分表达作者作战目的和最高理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京口北固亭有怀》)

(4)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__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6)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1.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公问其                    扶苏以数谏

B. 多应者                    乎众矣

C. 陈胜、吴广乃曰            聚室而

D. 或以为                    国恒

2.读下列语句,停顿不当的是(      )

A.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B.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C.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3.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下苦秦久矣”道出了起义的深刻历史背景。

B.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是起义的直接原因。

C. “死国可乎”表现出陈胜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D. 这段文字大意应概括为:记叙了陈胜、吴广起义前的舆论准备。

 

查看答案

议论文阅读,完成小题。

辩证看压力

邵景均

①人生在世,大都喜欢活得自由自在,恐怕极少有人愿意为他人所逼、受环境所迫。但是,外界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一般来说不受人的主观意愿支配,具有某种必然性。换个角度,用发展的、辩证的观点看,外界压力也有可能是人们获得发展与成就的机遇和先导,并不一定都是坏事。

②从历史上看,生存压力带给人类发展进步。在恶劣环境下,有巢氏“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在病痛之下,燧人氏“钻燧取火以化腥臊”;在饥饿之下,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农作”。可见,外在压力迫使人类学会了盖房子、煮食物、种粮食。人类社会能有今天这样发达的科学技术、生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与人类克服外来压力的奋斗过程相关。

③对于做学问来说,压力之下能产生出重大成就。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有很多。史载:“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曹植的七步诗,更是在以死相逼的巨大压力下产生的。曹植富于才学,受其父曹操赏识,然而却遭其兄曹丕忌恨。曹丕称帝后,一日召曹植,命他于七步之内成一诗,否则处死。曹植于悲愤之下,写成了著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面对生死而成就的诗,不但保住了曹植的性命,也为中国文坛留下一篇千古佳作。

④毋庸讳言,如果没有外界的种种压力,许多人生活的基本轨迹就是循规蹈矩、安于现状,而不是改变现状、推陈出新。铁人王进喜当年说过:“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有了压力,就有了革命、创造、发明与发愤的动力,就有了创作和改变的愿望与毅力。压力能够使人明确前进的方向。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压力能够让人生发出超常的毅力。被动和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使人更能坚强不屈,表现出坚韧的美德。因此,压力能够激发出人们平常难以显现的智慧和创造力。

⑤不同的人面对压力会有不同的态度,当然结果也就大不相同。同样面对苦难和不幸,有的奋力抗争,成了强者、智者、英雄;有的则被压垮,成了乞丐、懦夫、失败者。如同巴尔扎克所说“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面对压力,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抓住机遇,有效应对,使压力变动力,从而激发出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潜力。

(《人民日报》2008年4月8日第7版)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画线句中“盖房子”“煮食物”“种粮食”的顺序可换成“种粮食”“煮食物”“盖房子”。

B. 第③段用了概括举例和具体举例的方法论证“对于做学问来说,压力之下能产生出重大成就”的观点。

C. 第⑤段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褒贬鲜明,阐明面对压力有不同的态度,会有不同的结果。

D. 文章告诉我们,不要害怕压力,因为压力可变为动力,压力能够激发出人们平常难以显现的智慧和创造力。

2.通读全文后,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

A. 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压力。

B. 从历史上看,生存压力带给人类发展进步。

C. 对于做学问来说,压力之下能产生出重大成就。

D. 用发展的、辩证的观点看,外界压力也有可能是人们获得发展与成就的机遇和先导,并不一定都是坏事。

3.关于第三段,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段画线句中三个分号“;”运用的错误,应该为顿号“、”。

B. 本段画线句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强调对做学问来说,压力下产生重大成就的例子有很多。

C. 本段画线句属于事实论据。

D. 曹植的七步诗不属于理论论据。

 

查看答案

对《渔家傲 秋思》这首词赏析有误的是(     )

A. 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和“霜”等词可以看出。

B. “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 这首词表达了将士们的爱国之心,也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 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现了将士们鲜明的反战和厌战情绪。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