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田园情趣的感受,一、二句写的是___________,三、四句写的是____________。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中“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画,主客欢谈桑麻的话语,好像萦绕读者耳边。
B. 诗歌叙写诗人应邀到一位农家故友家作客受到热情款待的经过,在恬静淳朴的田园风光中,欢饮畅谈农家之事。
C. 诗人用平淡的文字,写了从往访田家到以相约告别故友;用朴质的语言咏唱田园风光;写友情之真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D. 这首诗仅仅将景、情、事结合在一起写,诗中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作者描写的对象——物质丰富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3.关于这首诗所表达的主客间浑厚的情谊和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有人认为是从最后两句诗集中表现出来的,有人认为是贯穿全诗的。谈谈你的看法。
综合性学习。
为了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某学校开展以“走近诗歌”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下面是一部分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活动任务。
(1)学校文学爱好者准备成立一个诗社,特向同学们征求社名。请你参照示例的形式,为他们拟个社名,并说明理由。
示例:社名:浅草
理由: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别小看了自己,大地正由小草来装点。
你所拟的文学社名:__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
(2)仿照下面诗歌另写一节诗。要求另选对象,修辞手法相同,句式相近。
眼睛很宽容,能装下整个世界;它又很苛刻,容不得一粒沙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往往把情感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具有可感性。借鉴这种写法,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写自己的一种感情(如“思念”“悲伤”“欢欣”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阅读。
皇帝和全朝官员都站在岸上,等待着这一次伟大冒险的结果。他们只看到船只排成一个大半月形向前推进,却看不到我,因为这时水已经没过了我的胸脯。当我走到海峡中间时,他们更加愁闷,因为这时只有我的头是露在水面上的。皇帝断定我是溺死了,而敌人的舰队又来势汹汹地从对面开来。可是不久他就放心了。我越往前走,海峡也就越浅。不多一会我已经走近岸边,到了可以听见喊声的地方。
上述文段选自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斯威夫特的小说_________________。“这一次伟大冒险”是指__________________。“我”还机智地扑灭了利立浦特国皇宫的大火。“我”这么一个勇敢、聪明并且正直的人,利立浦特国君臣却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我”被迫逃离该国。“我”在利立浦特国的经历,体现了这部小说最鲜明的特征,那就是:奇异的想象,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提示,填写相关的语句。
(1)千嶂里,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2)_________________;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________________。(苏轼《浣溪沙》)
(4)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中用听觉写冰天雪地,呈现出一股肃杀、冷寂的寒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5)我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出现扑朔迷离的情况,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便会突然发现一个全新的天地。陆游写的《游山西村》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包含了这个哲理。
填入下列语段空缺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语文的学习,就是一段精彩的旅行。____________
①在这些美味大餐中,我们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体味人生的千姿百态。
②你将与安东尼奥交流,领悟戏剧中的人生,人生中的戏剧。
③你将与孔乙己对话,体味生命的本质,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④所以,爱语文,就是爱生活,爱人生!
⑤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是一道道视觉美味,也是一道道精神大餐。
⑥在旅行中,你将走进小说天地,登上戏剧舞台。
A. ⑤①④⑥②③ B. ⑥⑤①③②④
C. ⑥③②⑤①④ D. ⑤①⑥③②④
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写的一篇描述承天寺月夜美景的散文。
B. 《小石潭记》描写了小石潭及周围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自得的心情。
C. 《湖心亭看雪》写作者在“十二月”“大雪三日”往湖心亭看雪,可见其“痴”。
D.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句“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