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在十几年的生活经历中,你一定到过不少地方,其中一定有值得留恋之处,请你把所见到的...

在十几年的生活经历中,你一定到过不少地方,其中一定有值得留恋之处,请你把所见到的景物和所想到的感受描绘或抒写下来。

要求:

(1)以“难忘的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游记;

(2)以描写为主,有一定的议论或抒情;

(3)不少于600字。

 

难忘的故宫之旅 历史车轮碾下一条长长的轨迹,故宫经历一次次风雨,屹立于北京近六百年。所有繁华的词语都是用来修饰浩大的紫禁城。我踏入北京故宫,人群的拥挤使我匆匆瞥过午门一眼,却在内心禁不住地感叹它的三峦环抱,五峰雄起,气势雄伟。 继续跟随导游走向太和殿,屡经焚烧,殿内却依然富丽堂皇,皇帝的龙椅在殿中显得那么威严不可侵犯,不论历经多少年的沧桑、入侵,它给人的感觉依旧高贵,威德通四方。我并未在太和殿停留多久,我向往的是每任明清皇帝批阅奏折的乾清宫。 乾清宫檐下上层单翘双昂七踩斗栱,下层单翘单昂五彩斗栱,饰金龙和玺彩画,三交六菱花隔扇门窗。堂皇背后却是悲惨含冤的“壬寅宫变”的发生地,当年十余宫女因不堪劳累企图勒死嘉靖帝,后因胆小宫女告到方皇后那里,嘉靖帝被方皇后解救。但嘉靖帝宠爱的并不知情的曹端妃却因为方皇后的嫉妒怀恨,被凌迟处死。我不知道当时曹端妃真实的心理,但我也敢揣测几分,她可能有希望在里,希望皇帝可以解救她,但她也是绝望的,与她相伴的枕边人迟迟未醒,自己会被残忍地凌迟处死。皇帝是深喜端妃的,等他醒来,宠爱的妃子不在,他剩下的流年只会羽化成思念,沙漏流转的时间已是人世变迁,纵然他是皇,也无法阻止宫斗和爱妃的离去。权位金钱是无用的,它可以买到国家的安康,却从来没有一位皇帝靠着权位得到真情,仍是要向百姓一样经历生死。恶有恶报,方皇后最后也在寝殿被烧死。许是嘉靖帝的报复,亦或上天佛祖的忍耐至极。 紫禁城固然壮观令世人惊叹,但它的背后也只是百姓的眼泪、汗水;历任皇帝、妃子、大臣的丧命之地。 怀着沉重的心,走入御花园。古柏老槐与奇花异草,星罗棋布的亭阁与横纵交错的石子路,不失宫廷大气,也不失幽静典雅。春日的海棠花飘落,宛如红色雪花一般,悠悠然地落下,不带一分沉重,如此,我的心情也瞬间开朗起来。从未见过紫色的藤萝,只是满眼紫色,好像是大瀑布一般地落下。这里风景优异,令我流连忘返。不谓乾隆皇帝写下“负冰锦鬣游文沼,试暖文禽绕鱼堂”此句。 参观完故宫,我真的犹为感到自豪,中华的历史不谓5000年,人民是智慧的,但在美丽的世界背后也总会有不为人知的百姓的付出。富丽堂皇的故宫给我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比任何其他景点的印象都要深刻。 【解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考查学生能不能认真观察生活,从生活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提炼出富有内涵的思考。根据提示语“请你把所见到的景物和所想到的感受描绘或抒写下来。”可知这次的作文是要求写一篇游记,写游记的方法一是写山水风光、名胜古迹;二是写与上述风光名胜有关的社会文化内容;三是写自己的见闻感想。当然,这三方面的内容在文章中并不是截然分开,而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要写出难忘之处,可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独有的心境。文中的景物是思想感情的载体,是为抒发主观感受服务的,即“一切景语皆情语”。 点睛:写游记要注意写作的顺序。怎么游?最常用的方法是移步换景法。移步换景,就是游踪的变化和景物的转换为序,从不同的立足点描写景物的写法。但写作时有两点必须注意。一是游踪线索首尾要一致,要把立足点的变化交待清楚,前后一致,才能使读者抓住作者的游踪,从而领悟文章的旨趣;二是游踪的变化与景物的转换必须一致,即边走边看,边看边想,边想边记,有条不紊地将观察到的景物描绘出来。当然,我们也可以先对景点的特点作总的介绍,然后再分别来写,由总到分,如《与朱元思书》。但不管采用怎样的顺序,我们必须做到条理清晰,层次清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五)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其阴逾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èn):卧席。④濡(rú):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衽以从阴  ____________

(2)其阴逾  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查看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竹柏影也       __________

(2)月色入  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4.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查看答案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犬牙差互 _______________

(2)隶而者 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的“以”字含义是“因为”的有(    )

A. 全石以为底    B. 卷石底以出

C. 以其境过清    D. 因以为号焉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初见小石潭的心情是“____________”,游览到最后,作者的心情起了变化:“_____________”。(横线可填入原文句子)

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1段由远及近叙述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绘声绘形绘色,写出了小石潭水清、石奇、树绿的特点,展示了小石潭的美。

B.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这句话,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写了水的清澈,侧面则写了鱼在水中嬉戏。

C. 第3段描写了小石潭的岸势和源头,设喻贴切,突出了溪流的曲折有致,溪岸的峭拔多姿,以及溪源的神秘莫测。

D. 本文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如第4段写小石潭“寂寥无人”“其境过清”,正是作者政治受挫遭贬谪后忧伤心情的自然流露。

 

查看答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运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句中“飞”“渡”“洒”“挂罥”“飘转”几个动词,写出了暴风对茅屋的____________

2.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请你谈谈杜甫这首诗是如何“为时”“为事”而写的?

“为时”(为反映社会现实):_______________

“为事”(为体现诗人思想):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田园情趣的感受,一、二句写的是___________,三、四句写的是____________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中“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画,主客欢谈桑麻的话语,好像萦绕读者耳边。

B. 诗歌叙写诗人应邀到一位农家故友家作客受到热情款待的经过,在恬静淳朴的田园风光中,欢饮畅谈农家之事。

C. 诗人用平淡的文字,写了从往访田家到以相约告别故友;用朴质的语言咏唱田园风光;写友情之真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D. 这首诗仅仅将景、情、事结合在一起写,诗中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作者描写的对象——物质丰富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3.关于这首诗所表达的主客间浑厚的情谊和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有人认为是从最后两句诗集中表现出来的,有人认为是贯穿全诗的。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