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最后一课》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阅读《最后一课》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语段从___________、  ____三方面描写韩麦尔先生,表现他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选文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是哪一句话?写在下面。

3.“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句话是         描写。“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原因是什么?

4.在最后一课上韩麦尔先生讲了许多饱含深情的话,可结束时却表现得这么“平静”,你觉得这样结尾好不好,为什么?

 

1.语言; 动作;神态;爱国主义 2.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 3.心理;小弗朗士对韩麦尔先生爱国精神的崇敬。 4.一方面先生面对祖国沦陷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而说不上话来,二是这样结束,此时无声胜有声,收到了意境无穷的艺术效果。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描写的类型及表达效果。“我的朋友们啊”“我——我——”是语言描写。“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是动作描写。“脸色惨白”“他呆在那儿”是神态描写。目的:表现他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答作用得结合人物形象及中心。 2.试题分析:选文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是“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这句话。暗示自己的领土已经被德国占领,同时这也是一个时间的提示,这时的号角是士兵结束训练收操的号声,对学生而言意思是下课的时间也到了,我们的最后一课也将结束了。 3.试题分析:考查描写的类型及表达效果。“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句话是心理描写。“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原因是小弗朗士对韩麦尔先生爱国精神的崇敬。此题比较好答,通过这“最后一节课”对韩麦尔先生的刻画,小弗朗士对韩麦尔先生品格的感觉高大了许多。 点睛:描写。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式。描写的作用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写文章,只有通过描写,才能做到“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历历在目”“惟妙惟肖”。这是因为作者通过具体的形象化的语言写人、状物,把客观对象写得有声、有色、有昧、有形,使人有亲临其境、如睹其人、如闻其声、如嗅其味、如见其色、如历其事的感觉。 4.试题分析:考查细节的艺术魅力。此时的韩麦尔先生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他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平静”说明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就收到了意境无穷的艺术效果。这很好地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对法国的感情之深和他永远都不会忘记、放弃自己热爱的祖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题目。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乘间以文字问之  ____              ② 即求人   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

疵病不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翻译:                     

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为学》,完成后面的问题。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子何而往! 恃:____           

②西蜀之南海 去: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欲之南海,何如?

翻译:_________________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翻译: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两处“子何恃而往”,为什么第一处用的是问号,而第二处用的是叹号?请作简要分析。

4.学习本文后,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

阅读《木兰诗》选段,回答问题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请从修辞的角度对诗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进行赏析。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

①山际见来烟,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上有黄鹂深树鸣。

③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

④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________

⑤“思乡”是诗词中极为鲜明的主题之一,请你从积累的诗词中列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 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

A. 《为学》出自《白鹤堂文集》,作者是清代的彭端淑,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

B.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

C. 《木兰诗》出自宋代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

D. 《伤仲永》出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是北宋的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