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 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所以西路军当面之敌锐不可当,纷纷溃退。
B. 长江,好比一位叱咤风云的勇士,一路翻山越岭,呼啸着奔向大海。
C. 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攻下了敌人阵地。
D. 夜晚,街上五彩斑斓的霓虹灯看得我眼花缭乱。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和词语的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
A. 溃退(kuì) 要塞(sài)
磅礴 锐不可当(dàng)
B. 颁发(bān) 仲裁(zāi)
吞食 由衷(zhōng)
C. 凌空(líng) 酷似(kù)
潇飒 轻盈(yíng)
D. 巍然(wēi) 横亘(gèn)
广袤 铿锵(kēng)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那个春天,很暖
章月珍
女儿一岁时,婆婆得了精神疾病,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自己每天买菜做饭洗衣服,只是一到傍晚,就会出现幻觉,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把家里的东西扔掉。记得有一次女儿感冒,她竟把感冒药全部扔到了池塘里,还振振有词地说那些都是毒药。说着说着,婆婆害怕地哭了。女儿一边咳嗽一边也哭个不停。我看着两个泪人,也忍不住哭了。
那个冬天,很冷……
女儿五岁那年,有一天她( )对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换掉我奶奶呀?我要让惜愉的奶奶做我的奶奶!”我说为什么呀,她说:“我的奶奶一点都不好!从来没有疼爱过我!但是惜愉的奶奶对惜愉可好了!每天来幼儿园接惜愉回家,回到家还给他做好多好吃的,冬天她灌好热水袋给惜愉焐手,夏天她拿着扇子不停地给惜愉赶蚊子。”我把女儿搂在怀里:“这世上每一个做奶奶的都会疼爱自己的孙女。奶奶没有好好疼爱你照顾你,那是因为她病了。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她注定是你一辈子的奶奶,这个是谁也无法替代的。”女儿( )低下了头。
女儿七岁时,上小学一年级。有一天,她回家狠狠地把书包扔在桌上,( )说:“我有这么个奶奶真是倒霉死了!害得我天天被同学们嘲笑,抬不起头来!”我问怎么了,她说:“奶奶每天去菜市场买菜,每天都经过我们学校。你说她可笑不可笑,冬天扇扇子,夏天戴个绒线帽,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婆子! ”我气得把女儿的书包扔在地上,恶狠狠地说:“别人可以看不起你奶奶,可以嘲笑她,歧视她,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是她最亲的人,你的身上流着她的血!你要想同学们尊重你奶奶,首先要做到自己尊重你奶奶!不管奶奶变成什么样子,她永远是你要去敬重的人! ”女儿第一次看到我情绪如此激动,不停地说:“妈妈,我错了。”
女儿九岁那年,有一天我送她去学校。远远地看见学校门口有三个男孩正将香蕉皮扔向婆婆,我刚想制止,却见女儿用力挣脱我的手,飞一般地跑过去,用小小的身体护着奶奶,大声喊着:“不许你们欺负我奶奶! ”三个男孩愣住了,呆立在那里。我走过去,轻声对他们说,我不跟你们讲大道理。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每个人也都会有生病的时候,想想看是不是?”三个男孩愣了一会儿,默默地走到我女儿面前说:“我们再也不欺负你奶奶了。”
女儿十一岁那年,院子里开满了鲜花。祖孙俩手持一根木棍,木棍的一头系着一根漂亮的红丝线,红丝线在风中轻盈地飘着。女儿说她在和奶奶钓蝴蝶。我问,没有钩怎么能钓得着蝴蝶呢?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看着祖孙俩灿烂的笑容,我笑了。
那个春天,很暖……
(选自《2015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改动)
1.“女儿”对“奶奶”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请依据原文,在表格空缺处填人恰当的内容。
五岁时 |
|
七岁时 | 觉得奶奶可笑,看不起奶奶 |
九岁时 |
|
十一岁时 | 与奶奶一起做游戏,关爱奶奶 |
2.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怯怯地 愤愤地 失望地
B. 失望地 愤愤地 怯怯地
C. 愤愤地 怯怯地 失望地
D. 怯怯地 失望地 愤愤地
3.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①那个冬天,很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我”既是儿媳,又是母亲,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5.“女儿”的经历给你带来哪些关于“成长”的思考?请结合原文,写出两点启示。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手掌里的清凉
树阴下,有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大的约七岁,小的看来不到三岁。树下有几个用砖块砌起的墩子,大的孩子以砖墩当桌子趴在上面做作业,小的也拿了一截铅笔在一张纸上胡乱画着。
他们是兄弟俩,大的孩子放了暑假,从农村到这座城市打工的父母便把兄弟俩从家里接来,与他们团聚一些时日。
风就是一个淘气的孩子,特别爱恶作剧,越是酷热,它越是要把自己藏起来。弟弟大约是受不了那酷热,抓耳挠腮的,满脸通红,有汗水从腮上掉了下来。这时,哥哥好像变戏法一样,从树丫上拿出一把扇子。确切地说,那不是扇子,只是一小块三夹板,拿绳子绑上了一根小木棍做柄。哥哥捏着那柄一个劲地给弟弟扇着。
【甲】热热的风让兄弟俩感觉不到一丝凉快。这时,哥哥两眼直直地从街的缺口处望过去,他渴望有风吹过来,可是没有。
【乙】哥哥显得非常失落。他下意识地四处瞅着,眼光突然就落到了一个地方,那多么像一块侧立起来的池子。也许他思绪的鱼儿已游回到了家乡,他家门前有一块池塘,不管多热的天,只要坐在池塘边树下的青石墩上,将双脚伸到水里,就会有一股透心的凉从脚下一直凉到头顶。
哥哥来到了那“侧起的池子”前,他是认识的,那是一块玻璃。下面是墙砖,玻璃有些高,他踮了踮脚,仍然够不着那玻璃。随之,他“吭哧吭哧”地搬来几块砖头,顺着墙根码起来,站在砖头,他这下能够着了。他将双手贴在玻璃上,感觉到了阵阵凉意。
这时,他突然想起什么,赶紧将弟弟抱了过来。他要抱着弟弟站到那码好的砖头上,可就是上不去。努力几次后,他放弃了——因为他明白,凭着自己的力量,是不能抱着弟弟上到砖头上去的。
他想了想,将弟弟抱回到树阴下,把自己的双手在玻璃上贴了一会儿,然后赶紧去握住弟弟的手。几乎在两个多小时里,哥哥就一直重复着这样的动作。
直到快中午了,在工地上做饭的母亲来叫兄弟俩去吃饭,哥哥的这一动作才停止。妈妈问哥哥:“孩子,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哥哥说:“我不能让弟弟热着,再说弟弟要是热得哭了起来,会影响爸爸妈妈工作的。”妈妈的两眼不禁红了,可哥哥似乎没有看到妈妈的表情,只顾高兴地说下去,“妈妈,我知道阴处的玻璃会是凉的,想不到城里的玻璃会这么凉。”
妈妈本想告诉儿子:这玻璃之所以会这样凉,是因为玻璃后面的屋子里有大功率的空调。可妈妈没有说,她相信能将一手清凉传递给弟弟、心中想的是让爸爸妈妈安心工作的孩子,无论将来的日子过得如何,他都是人间最富有的。
(段奇清/文,选自《铜陵日报》,有删改)
1.本文标题原为“兄弟俩”,后来改为“手掌里的清凉”。通读全文,说说这样改的好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梳理全文内容,将横线上的内容填充完整。
3.按要求品析语言。
①风就是一个淘气的孩子,特别爱恶作剧,越是酷热,它越是要把自己藏起来。(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吭哧吭哧”地搬来几块砖头,顺着墙根码起来,站在砖头上,他这下能够着了。(品味加点词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句子是从文中抽取出来的,如果将它还原,你认为应该放到【甲】【乙】两处的哪一处?(_______)
哥哥扇起的风,将砖墩上的灰尘搅起,在树叶缝隙筛落的阳光的照射下,就像一绺绺舞动的火。
5.妈妈为什么相信“无论将来的日子过得如何,他都是人间最富有的”?请从哥哥的性格特点方面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母亲养蜗牛
梁晓声
①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令人感到凄楚。
②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
③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她经常将那小铁盒放在窗台上,盒盖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内。
④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
⑤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
⑥“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
⑦“奶奶,你吃过蜗牛吗?”
⑧“吃?……”
⑨“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
⑩“可……它们现在还小啊……’’
⑪“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奶奶你说是不是?”
⑫母亲愕然。
⑬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
⑭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
⑮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
⑯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
⑰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而母亲总是摇头——根本就没长。
⑱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它们的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屋”内探出时,憨态可掬,很有妙趣了。
⑲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
⑳“奶奶,它们就是长大了吧?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
㉑“不行。得长到和你拳头一般儿大。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
㉒“奶奶,我不想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
母亲默不作答。
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跟前,对他讲奶奶一生多么不容易;讲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于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说:“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点儿欢悦。”从此,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
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汤,对儿子说:“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我给你做了,快喝吧。”我狠狠瞪儿子一眼。儿子辩白:“不是我让奶奶做的!”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我困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蜊汤。
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棵老树下。她依然每日将菜蔬之最鲜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棵树下........
一天,母亲说:“我又看到它们了!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我望着母亲,见母亲满面异彩。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对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肃然,令我震颤,令我沉思……
(有删改)
1.“母亲养蜗牛”的故事可谓波澜起伏。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横线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澜顿起。
②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人新居,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波澜再起。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澜又起。
2.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3.细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
4.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的内容简要分析。
作文小练笔
课文对母亲的形象塑造比较成功,缘自作者对母亲的深刻了解和细致体察。请你也仔细观察一个人物,写一个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