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生活中,遗憾总会时常出现,但是在我们的生命中,总有那么一个“满分”,让你铭刻在心...

生活中,遗憾总会时常出现,但是在我们的生命中,总有那么一个“满分”,让你铭刻在心,甚至终身难忘。请以“满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 选材真实,情感真挚。

(2)不少于600字。

(3)不出现真实校名、班名、人名。

(4)书写工整规范。(4分)

 

满分 暗淡的天空,寒风凛冽.漫长的水泥路上人群了了无几,显得格外冷清。 早晨,我去上学,妈妈说:“今天气温要下降,把大衣穿在外面吧!”从暖和的楼道里走下来,刚出楼门,一股寒风扑面而来,我立刻感到一股寒意,好象一下子来到了北极。 “啊——糗”我打了一个喷嚏。就在这时,我看见一辆拖拉机的主人站在马路旁,他的鼻子冻的通红,脸色灰暗;他的手插在衣服两边的口袋里,身体不停地晃动着。 过了一会,来了一个五十多岁农民模样的人,他骨瘦如柴,身上穿着一件蓝色的大衣,下身穿着一条淡色的长裤。他那顶黑帽子同那油光发亮的脸简直叫人分辨不出来,一双目光柔和的眼睛显得很突出,在嘴角上带着微笑时,露出微微发黄的牙齿。手背粗糙得像松树皮,裂开了一道道口子,手掌上磨出厚厚的老茧。他拽了拽棉被上的四个角,回过头来大声的吆喝起来:“卖菜喽!新鲜的蔬菜喽!有芹菜、青菜、包菜、西红柿……” 哦!原来他们是从农村到我们小区卖菜的。厚厚的棉被掀开了一角,我立刻把目光朝向了棉被下的蔬菜,棉被下有着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蔬菜。翡翠一样晶莹的大白菜,女孩子脸蛋一样娇红的西红柿,鹅黄色的韭黄,翠绿色的蒜苗,他们都是那么鲜嫩欲滴。我快步跑上前问道:“伯伯,这些蔬菜都是从哪儿运来的?”“杏林啊。”“哇,好远啊,他们肯定很早就要起来……。”我自言自语的嘀咕了起来。那个伯伯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着说:“我们四点半到五点就要起床。”“那么早,要是我的话……”我又犯起了嘀咕。 因为上学时间紧迫,我又顶着寒风走着,当我再次回头的时候,我发现他俩还在热情百倍的吆喝着,还在不断的扯着棉被捂着他们心爱的蔬菜。 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他们的辛勤劳动,更加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啊!感谢你们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 【解析】 试题分析:审题要准审题是指细心揣摩题意,把握题旨,明确要求,即对作文题目所显示的中心、范围和所暗示的体裁特点等作全面审视。对于命题作文,其中心要依据对题目的分析来确定,因此,审题至关重要,写作前一定要瞻前顾后,审清其中的内涵,明确题目的范围及重点,找准题眼,来确立要表现的中心。否则,一旦跑题,即使语言非常生动精炼,内容新颖精彩,该文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得分更难以提高。审题通常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要抓住题目中的题眼,即标题中的关键词,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二要注意题目中的前缀或后缀,即标题中的限制词和修饰语。三要深入分析题目中的言外之意,理解题目语言中所包含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四是要审准材料选择的切入口。命题作文比话题作文的审题要求高,命题作文动笔前,把握题意、找准切入口十分重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四)

第一堂课

老舍

①铃声,对于一个作惯了教员的,有时候很好听,有时候很不悦耳。祁瑞宣向来不讨厌铃声,因为他只要决定上课,他必须已经把应教的功课或该发还的卷子准备得好好的。他不怕学生质问,所以也不怕铃声。今天,他可是怕听那个管辖着全校的人的行动的铃声,像一个受死刑的囚犯怕那绑缚刑场的号声或鼓声似的。他一向镇定,就是十年前他首次上课堂讲书的时节,他的手也没有发颤。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

②铃声响了。他迷迷糊糊地往外走,脚好像踩在棉花上。他似乎不晓得往哪里走呢。凭着几年的习惯,他的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低着头,他进了课堂。屋里极静,他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上了讲台,把颤动着的右手放在讲桌上,他慢慢地抬起头来。学生们坐得很齐,一致的竖齐了背,扬着脸,在看他。他们的脸都是白的,没有任何表情,像是石头刻的。一点辣儿堵塞住他的嗓子,他咳了两声。泪开始在他的眼眶里转。

③他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卖傻的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

④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们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较大的把泪在脸上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⑤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⑥学生们的眼睛开始活动,似乎都希望他说点与国事有关的消息或意见。他也很想说,好使他们或者能够得着一点点安慰。可是,他说不出来。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狠了狠心,他走下了讲台。……

(节选自《四世同堂》)

1.本文描写了北平被日军占领后,某学校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的情景。这堂课

的课堂气氛和人物情绪同以往有何不同,请各用一个词语概括。

答:课堂气氛: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情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中说铃声 “有时候很好听,有时候很不悦耳”,你是如何理解的?

3.文中多次写到祁瑞宣老师的手,如“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 “把颤动着的右手放在讲桌上”,这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4.第④段画线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5.本文与都德的《最后一课》,在内容和情感上有哪些相同相似之处,请结合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维生素A的是非(6分)

有些人一到了晚上就看不清东西,医学上叫夜盲症。我们现在知道,夜盲症是由于

体内缺乏维生素A。不过,古人很早就发现吃动物的肝脏可以有效治疗夜盲症。因为动物

肝脏是储存几种维生素的地方,其中一种就是维生生素A

维生素A参与了人体诸多生理功能,除了视力,对骨骼生长、生殖、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和免疫功能也很重要。所以缺乏维生素A除了夜盲,还有其他的症状,例如皮肤干燥。

维生素A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但是吃得过多也会有不良反应,甚至引起急性中毒、死亡。历史上,就有北极探险家因为吃了北极熊的肝脏导致维生素A中毒差点死掉的。那么一天摄入多少维生素A合适呢?推荐量是男性每天900微克,女性每天700微克,安全量的上限是每天3000微克,超过了这个量,就有导致肝中毒、畸胎和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等不良反应的危险。

对准备生育的妇女或孕妇来说,尤其要注意避免摄入维生素A过量导致胎儿畸形。吃动物肝脏很容易就导致维生素A摄入过量。此外,由于肝脏是解毒器官,重金属、农药、兽药会在肝脏中积蓄,并不是健康食品,孕妇应该避免吃肝脏。

据估计,全世界5岁以下的儿童大约三分之一患有维生素A缺乏症。每年有几十万名儿童由于维生素A缺乏症而失明、死亡。所以也不能因为担心维生素A中毒而忽视了补充维生素A。要补充维生素A,有比吃肝脏更安全的方式,例如鸡蛋、牛奶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A,但是量又不至于高得离谱。此外,植物中的胡萝卜素在人体内能转化成维生素,而且吃胡萝卜素是不用担心过量的。这是因为人体对胡萝卜素转化成维生素A存在负反馈控制,如果维生素A的量够了,就不再转化了。所以吃胡萝卜素,是不用担心会导致维生素A中毒的,如果吃得实在太多,也只是让皮肤暂时变黄色而已,并无害处。

除了胡萝卜,还有菠菜、哈密瓜等蔬菜、瓜果也富含胡萝卜素。随着科技发展,人类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让大米也能生产胡萝卜素,这样即使不吃别的食物,也足以满足人体对维生素A的需求,彻底消灭维生素A缺乏症,挽救无数儿童的生命了。

1.说说第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

 

2.段中加点词语据估计能否删去,说明理由。(3)

 

 

 

查看答案

张仪受笞

张仪已学而游说①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②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璧。”共执张仪,掠笞③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后)张仪既相秦,为文檄④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⑤且盗而城!”

(司马迁《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

注释:

①游说:战国时代策士们周游列国,劝说君主采纳其政治主张的一种活动。说,劝说、说服。   

②意:认为是,这里是“猜疑”的意思。   

③笞:用竹板、荆条打。

④文檄:即檄文。古代用于征召或声讨的文书。     ⑤顾:却,反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张仪学而游说诸侯(_______________)  (2)已而楚相(_____________)

(3)不,释之(___________________)      (4)张仪相秦(_______________)

2.“行”读“xíng”时主要有五种意思。A行走、车船行驶。B运动、运行。C做、执行、实行。D品德、品行。E将、快要。请为下列各句选择正确的义项并将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璧。________  (2)天行有常__________

(3)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___________    (4)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张仪受辱后,他并没有消沉下去,而是继续努力,终成大业。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查看答案

农家望晴(4分)

(唐)雍裕之

尝闻秦地①西风雨②,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翁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注:①秦地:指今陕西关中一带,古属秦。②西风雨:刮西风就下雨。

1.对上面这首诗理解和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首句“尝闻”二字开篇造成紧迫感,有烘托气氛的作用。

B.“早晚回”即何时回,这一问表现的心情是无可奈何的。

C.“望”字含义深刻,可以使读者联想到农家一年半载的辛勤,也可以使读者想到嗷嗷待哺的农家儿孙。

D.这首诗选取收割时节西风已至大雨将来时的一个农家生活片段,通过近似于绘画的语言来表述,较之直接的叙写,更为含蓄、有力。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白发老翁如鹤立”这句诗。(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这儿是小镇的近郊,又阴郁,又冷清,只有松树林轻轻的低语和从复苏的大地上散发出来的春天新鲜的气味。……就在这地方,他的同志们英勇就义,为了使那些生于贫贱的、那些一出生就当奴隶的人们能有美好的生活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这段文字出自__________(书名)。选段所写的内容是:________(人名)病愈后即将回到基辅,他来到烈士墓前悼念革命战友。作为新时代的英雄,他身上表现了这样的人格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