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句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 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瘫痪:比喻机构、交通等不能正常运转或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B.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憔悴:形容人脸色不好。)
C.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唠叨。)
D. 黄色的花淡雅。(淡雅:素净雅致;素淡典雅。)
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爆怒无常。
B.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C.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复去地睡不了觉。
D.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竞是永远的诀别。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 瘫痪(tān) 雁阵(yàn) 昏迷(hūn)
B. 沉寂(jì) 憔悴(cuì) 诀别(jué)
C. 絮叨(xù) 侍弄(sì) 淡雅(yǎ)
D. 烂漫(màn) 高洁(jié) 敏感(mǐn)
在家里,你可以感受到父母的爱;在学校,你可以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爱;陌生的人向你伸出援助之手,你可以感受到社会处处是爱。爱是亲情,爱是友情,爱是真情,爱是人类永恒的美丽。
请以“爱”为话题,写一组排比句。
“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气、风格与风尚。“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心灵,塑造着人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学校小记者站正在开展“家风伴我成长”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家训四则:①有德者虽年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虽年高于我,我必远之。(宋•朱熹《朱子家训》)②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③观人家起卧之早晚,而知其兴衰。(明•庞尚鹏《庞氏家训》)④一孝立,万善从,是为孝子,是为完人。(明•姚舜牧《药言》)。
材料二:央视记者采访,问:你的家风是什么?赵本山说:“我头发都白了,我爹还骂我生活不够节俭。人要有信仰,爱国家,不爱国的人我看不起。”莫言则表示:过去给儿子找媳妇,给女儿找婆家的时候,都会了解一下这个家庭的家风,家风好代表在这个家庭出生的人人品好,受的教育好。我们中国大多数的家庭实际上是受中国儒家文化所熏陶的,也就是勤俭、节约、好学、上进……这些构成了家风的基本内容,家风也在与时倶进,日益健康向上。我们家最主要的就是勤学上进,与人为善。姚明则坦言,小时候曾因不诚实被家人揍过,他对家教的最深体会是两个字——诚实。重庆老大爷说:“不准喝酒,不准回家太晚,不准在外头熬夜,这种也是家风。”
(1)阅读材料一、二,简要概括“家风”的内容涵盖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班上开展“家风伴我成长”手抄报评比活动,请你参照示例设计一个栏目名称,并简要说明其主要内容。
示例:
栏目名称:千姿百态秀家风
主要内容:从古至今,展示名家名人的治家之道、普通人的家教文化。
栏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母亲养蜗牛
梁晓声
①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令人感到凄楚。
②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
③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她经常将那小铁盒放在窗台上,盒盖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内。
④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
⑤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
⑥“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
⑦“奶奶,你吃过蜗牛吗?”
⑧“吃?……”
⑨“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
⑩“可……它们现在还小啊……’’
⑪“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奶奶你说是不是?”
⑫母亲愕然。
⑬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
⑭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
⑮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
⑯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
⑰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而母亲总是摇头——根本就没长。
⑱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它们的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屋”内探出时,憨态可掬,很有妙趣了。
⑲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
⑳“奶奶,它们就是长大了吧?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
㉑“不行。得长到和你拳头一般儿大。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
㉒“奶奶,我不想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
母亲默不作答。
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跟前,对他讲奶奶一生多么不容易;讲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于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说:“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点儿欢悦。”从此,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
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汤,对儿子说:“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我给你做了,快喝吧。”我狠狠瞪儿子一眼。儿子辩白:“不是我让奶奶做的!”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我困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蜊汤。
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棵老树下。她依然每日将菜蔬之最鲜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棵树下........
一天,母亲说:“我又看到它们了!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我望着母亲,见母亲满面异彩。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对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肃然,令我震颤,令我沉思……
(有删改)
1.“母亲养蜗牛”的故事可谓波澜起伏。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横线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澜顿起。
②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人新居,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波澜再起。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澜又起。
2.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3.细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
4.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的内容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