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

2.文中加点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

3.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4.结合内容说说文中加点的动词为什么用得好。

5.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1.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 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 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2.①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的苦衷。 ②母亲周到细心,尽可能不去惊扰儿子。 ③母亲的心里更难受。 3.第一处:“母亲喜欢花……”。 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 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 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痛……” 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 ②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 第三处:“别人告诉我……”。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4.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 5.①“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 ②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文章中重要情节的作用。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要从这一中心事件来分析作用,特别是要答出“看花”在线索的作用,引出母爱及象征意义等方面的作用。 2.试题分析:考查文章关键性词语的作用。文中加点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的苦衷。尽可能不去惊扰儿子。母亲的心里更难受。读懂上下文,从母亲关心“我”的角度来作答,最好分出层次。 3.试题分析:考查插叙的内容及其作用。第一处:“母亲喜欢花……”。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痛……”。 第三处:“别人告诉我……”。在答作用时要分点去答,要以母亲为陈述对象,从母亲对我的关怀和她的人物形象去考虑答案,还要考虑不同的语境要求。 点睛:插叙的作用。(1)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3)使文章脉络清晰。(4)推动情节发展,更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5)突出主题。(6)为下文作铺垫。(7)突出中心思想。 4.试题分析:考查细节描写的艺术魅力。加点的动词“扑”和“挡”说明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这样的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关键性的动词能恰到好处地刻画人物形象。 5.试题分析:考查用词的讲究。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不好。“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答此题要读懂全文内容,根据文章的中心和写作的目的来确定答案。不要“就词论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 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 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

D. 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查看答案

二、古诗文阅读:

陈大丘与友期①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②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导读:陈元方虽年小,对“无信”“无礼”的人正色批评,令人敬畏。有其子必有其父,从元方的年幼不凡可以看到陈太丘的为人和修养。

1.解释加点的词

(1)太丘舍

(2)尊君在

(3)下车

(4)元方入门不

2.翻译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节日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品尝浸润历史味道的节日食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中,人们更能得到文化的熏陶、精神的洗礼。让我们一同走进主题为徜徉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节日搜集】很多古诗句浸润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1)[示例]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节日:

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节日: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节日:               

C.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节日:               

(2)母亲节(Mothers Day),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这个节日最早出现在古希腊;而现代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是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母亲们在这一天通常会收到礼物和祝福,康乃馨被视为献给母亲的花,而中国的母亲花是萱草花,又叫忘忧草。下面请你在母亲节这天给妈妈发短信表示祝福,祝福的内容是: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原名《_________》,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____________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在《朝花夕拾》这几篇文章中,你最喜欢哪一篇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

(4)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

(5)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做个的一份事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