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捕蛇者说》回答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

阅读《捕蛇者说》回答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是_____

A/乡邻之生/日蹙        B/与吾/祖居者

C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D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2.文中“殚其地之出”的“殚”的意思是_________,“则久已病矣”的“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向吾不为斯役”一句中“斯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4.今其室十无一焉”这句话,可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成语是________

5.翻译句子。

号呼而转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试分析造成“今其室十无一焉”的主要原因。

7.(1)依据选文,把下列选项按对比的内容两两组合,将它们的字母填入括号内______)(______)(_______

A蒋氏以捕蛇独存           B乡邻之旦旦有是

C乡邻鸡犬不宁             D乡邻非死则徙

E蒋氏驰然而卧             F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

(2)以上三组对比是围绕选文中的哪句话展开的?______

 

1.A 2.尽困苦不堪 3.捕蛇 4.十室九空 5.(被苛税所迫)哭喊着辗转迁移。(献蛇)回来就可以有滋有味地吃着那土地上生产的东西,来过完我的岁月。 6.乡邻们不堪重赋,有得被逼死,有得被迫逃走。 7.ADBFCE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解析】选自《柳河东集》 作者:柳宗元 年代: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B项应为:曩/与吾祖居者;C项应为: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D项应为: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2.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古今义的了解。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有些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变化情况: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等。“病”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是“困苦不堪”的意思。 3.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因此,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斯役”在这里指的是蒋氏上文所说的“捕蛇”一事。 4.此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来源的了解。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今其室十无一焉”的意思是:如今十家中连一家也没有。据此可以把成语概括为:十室九空。 5.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转徒”“退”“尽”“齿”是句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6.此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十室九空”的主要原因是赋税的繁重,乡邻们不堪重赋,有得被逼死,有得被迫逃走。 7.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此题可以围绕蒋氏和乡邻的不用境遇进行对比,即用具体的事实来表现“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的观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房奴、拼客、养眼、狂顶、神马浮云、给力……这些“网络新词”会不会出现在中、高考的试卷中,到目前为止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它与中国文化背道而驰,有人说,这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体现,你对“网络新词”现象是如何理解的,请说一说。(包括标点在内不超过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按原文填空。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比喻在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中,没落的事物终被新事物所代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中发出议论感慨借物兴感,以假设评论赤壁之战胜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零丁洋》中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调歌头》中富有人生哲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美好愿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走近名著。

《三国演义》中“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是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又是谁?

 

查看答案

读下面这首题为“如果”的诗,仔细揣摩内容和句式,补写出其中空缺的句子。

如果你是大河,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你是春色,何必为一瓣花朵的凋零二叹息;________________,何必为还没有结出果实二着急;如果你就是你,那就静静地微笑沉默不语。

 

查看答案

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书籍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②小而言之,读书不但可以提升自我,而且能够增长知识。③大而言之,读书可以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④让书香溢满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和生活,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呢!

  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