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野马嘴里有清泉 王宗仁 ①跋涉在青藏高原上,你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野马嘴里有清泉

王宗仁

跋涉在青藏高原上,你最希望看到蓝天上的太阳。阳光给雪山、冰河、草地铺上一层柔软的锦缎,让你找不着季节的地段,分不清阴山和阳坡,满眼的灿烂!可是有一个地方例外:走在沙漠里,你最怕的是悬挂在头顶的太阳。

那天,我和作家王鹏随一支测绘队到柴达木盆地深处,去完成一次采访任务。盛夏的中午,天空无云,只有太阳像一盆燃旺的炭火,暴烤得每颗沙粒都在狂跳,甚至发出吱吱的脆响声。望不到边的沙漠像一口烧红的铁锅,仿佛可以把人蒸熟,我们被烈日烤得脊背流油,喉咙冒烟,口渴得要命。一壶水倒进嘴里,根本不管用,谁都巴不得有一条河或一眼泉出现在面前,美美地喝他个饱。大多数人的水壶干得可以当锣敲了。同志们忍着干渴赶路,每隔一会儿,便有人举起水壶摇一摇,让大家听听壶底那一点点水稀里哗啦的响声,进行一番精神安慰。可是,这能解决什么问题呢!大家的嘴唇干得像撒了一层盐粉,上面裂开了一道道细缝,渗着血迹。

哪里有水?水在哪里呢?

和我们一起进沙漠的蒙古族老人巴图,是个老高原,别人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呢,没事一样,不紧不慢地说:咱们找向导吧,它会把我们领到泉边去的。

⑤“向导?谁啊?我发问。

⑥“它终年在沙漠里生活,能不知道哪里有水吗?

⑦“可是他到底是谁呀?您认识吗?

巴图大爷捻了捻胡子,又松开手,说:是野马。

我们一听泄气了。野马,我当然见过,它不比一般的马大多少,但奔跑起来飞快,像一辆小汽车。

⑩“野马能当向导么?

⑩“怎么不能?!巴图大爷认真地说,野马离开水能活吗?哪里有野马,那里必定有水。停了停他又说:碰不上野马,能见到野牦牛、野驴或藏羚羊也行呀。它们都能给我们帮忙。野马嘴里有清泉!

说得有理。于是,我们十多个人散开去找向导。沙丘连绵起伏,热气在晃晃悠悠地升腾着,漠风在不停地扑面而来,我们跑了不少地方,连一片草叶也没有,哪里会有野生动物?

⑩“性急的人总是翻不过雪山的。耐着性子吧,雪莲花是属于爱花的人!喜欢唱民歌的巴图大爷像在念歌词。

大家轮流抿了一口水壶底的那点水,一边在沙海里勘测,一边继续寻找着野马。

终于,我们看见前面的洼地有一群黑影在晃动。大家像看到了希望,加快步伐走去。看清了:腿细,尾短,粗脖子,鬃毛特别长……啊,是野马!它们正扎着头喝水哩。像一幅油画,一幅又一幅,丰沛在干渴的沙漠上。大家似乎听见了吱噜的喝水声,多么诱人的声音呀!还有一只叫不上名字的鸟站在一匹马的背上,它好自在!

野马发现了我们,长嘶一声,一尥蹄子,没影儿了。那只鸟飞向了天空。

我们立即去追。可是,每个人疲劳加干渴,腿脚没有一点劲了。同志们追呀,要得到前面的清泉水,只能靠我们自己!巴图大爷傲然像一位将军,下了命令。说也怪,我们浑身忽地长出一股力气,跑步追了上去。野马没有追上,却在它们刚才停留的地方发现一池清凌凌的水。池子很小,只有洗脸盆那么大。水池周围,那湿漉漉的泥土上,长着丛丛小草,还开放着朵朵小花,美极了。真想不到,茫茫沙漠里还有这么一个世外桃源,有水,有草,有花。水池边上留着各种形状的蹄印,显然那些野生动物常来这里喝水。

我们的心儿早就润吱吱了。我却有点舍不得张开口喝这水了,便用手指蘸了一滴水,滴溜溜转亮晶晶的一滴水。它将以强大的抗干渴的力量进入我们的体内,变成汪洋大海征服征途上一切干渴!巴图老人嘹亮地喊了一声:开始!大家便同时趴在地上,将嘴伸进水池﹣﹣瞧,这个喝水法,够了吧1

喝足水以后,我们在一起合计了一下,给这个泉起了个名字:望柳池。

我们都希望不久的将来,这儿柳树成荫,乌语花香。之后,我们又把轻便的帐篷撑起来,这儿就成了测绘队的大本营﹣﹣供水站。

可喜的是,没有多日,当我们告别望柳池继续往沙漠深处跋涉后,在别处一群野马的带领下,又找到一眼泉水,大家爱给它起名叫珍珠水,它成了我们的第二个水站。

有野马这样的好向导,我们在戈壁滩工作就不愁没水喝了!

(选自2016年第2期《小小说选刊》)

1.概括选文主要内容。

2.结合选文,分析巴图大爷的形象。

3.品味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妙处。

水池周围,那湿漉漉的泥土上,长着丛丛小草,还开放着朵朵小花,美极了。

大家便同时趴在地上,将嘴伸进水池﹣﹣瞧,这个喝水法,够了吧!

4.从修辞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子。

盛夏的中午,天空无语,只有太阳像一盆燃旺的炭火,暴烤得每颗沙粒都在狂跳,甚至发出吱吱的脆响声。

5.“野马嘴里有清泉。假如你身处生活的沙漠,没有野马作向导,你将怎样寻找清泉?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1.选文记叙了我们在巴图大爷的带领下追寻野马的足迹,在沙漠中找水源的故事。(要有人物、地点、经过、结果,否则酌情扣分) 2.巴图大爷是一个沉着(冷静)、乐观、有耐心(坚持不懈)、阅历丰富、有智慧的老人。(答对任意二点2分,结合选文分析1﹣2处1分7.意近即可) 3.①“美”字不仅表现在清泉滋润下小草、小花的勃勃生机,而且表达出我们千辛万苦找到水源时的惊喜心情(意近即可)。②“野”字不仅表现出我们干渴之极而无拘无束喝水的样子,而且表达出作者对充满野性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的赞美。(意近即可) 4.选句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炎热环境的恶劣,表达出我们烦躁不安的心情(答出二种修辞1分,其余两个要点各1分,五“生动形象”扣1分,其它情况酌情给分) 5.有希望,我们的生命就有力量的源泉。身处生活的“沙漠”,既是没有“野马”做向导,只要我们沉着、乐观、有耐心…就一定能找到生命的“清泉”。(扣住文章意旨,2分;结合生活实际,1分;语言组织,1分。意近即可) 【解析】 1.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D。 4.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D。 5.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泰州①

文天祥

羁臣家万里,天目鉴孤忠。

心在坤维②外,身游坎窞③中。

长淮④行不断,苦海望无穷。

晚鹊传佳讯,通州路已通。

注:①南宋末年,诗人为避元军追捕,行经泰州,藏身于船十余日,后向东由通州出海,南归,继续抗元。②坤维:指西南方,当时诗人家人和益王(后来在福州登位,即端宗)都在西南方。③坎窞(dàn):地底深穴。④长淮:辽阔的江淮大地。 

阅读上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

1.谈谈你对颔联中“心在坤维外”的理解。

2.请对尾联作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则宓子贱为之怒。吏甚患之,辞而请归。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

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不可为书。”君曰:“何故?”对曰:“宓子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又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

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五岁而言其要。”宓子敬诺,乃得行其术于亶父。

(《吕氏春秋》)

【注释】 ① 宓子贱:春秋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② 亶父:古地名。 ③ 勉归:回去努力。 ④ 爱:指宠信的人。 ⑤ 言:指报告。

1.下列句中的“之”与“吾欲辱”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恐鲁君听谗人    B. 俱至亶父

C. 而时掣摇臣    D. 而令亶父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什么是“掣肘”?宓子贱在本文中为我们作了十分生动的诠释。

B. 宓子贱“得行其术于亶父”,除了宓子贱提前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外,鲁君的贤明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C. 宓子贱对鲁君进行了婉谏之后,亶父就不再是鲁君的天下了,而成了宓子贱的天下了。

D. 这则故事中的宓子贱机智聪明,既敢于向君王进谏,更巧于进谏。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从旁时摇其肘  掣:_________       ②此臣所以辞而去也    所以:_________

③必有之矣      数:_________       ④得行其术于亶父    乃: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1)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二人,寡人几过!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作为座右铭的文字,是出自苏联作家____________,文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作为一个新时代的英雄,他身上表现了这样的人格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保尔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格操守成为了青少年永恒的人生精神坐标。

 

查看答案

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作者在他双目失明、脊柱硬化的极度困难条件下创作完成的,苏联政府为表彰作者的忘我劳动和卓著功绩,授予他“列宁勋章”。

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作者塑造了革命和建设中产生出来的青年英雄形象,把同时代人波澜壮阔的斗争生涯和富有激情的建设蓝图描绘了出来。

C. 保尔病愈后回到了基辅,他来到烈士墓前悼念革命战友,在烈士墓前默念的那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的名言成了保尔人生的准则,同时也是全书的中心思想。

D. 烈士墓前松林、医院、广场、墓地,这一系列环境描写营造了肃穆悲壮的气氛,象征着革命者的博大胸怀和永不衰败的革命情操。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中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相似,其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也,寡人反取焉。”

A. 相似  徒:只    B. 味不同     实:果实

C. 圣人非所与也  熙:同“嬉” ,开玩笑    D. 寡人反取焉   病:生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