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大树盛开的槐花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气,惹得蜜蜂们呼朋引伴,往来穿梭,要酿出最香甜的蜜来。
B. 墙边一排一排的板凳上,坐着些粉白黛绿、花枝招展的妇女。
C. 哪怕是儿子的任何一点点进步,爸爸妈妈都看在眼里,都让他们喜出望外。
D. 母亲节那天,她在网上发了微博,絮絮叨叨地祝愿母亲及天下母亲节日快乐。
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 )
A. 嘹亮(liáo) 黄晕(yuèn) 棱镜( líng) 贮蓄
B. 吝啬( lìn ) 澄澈(dèng) 着落(zháo) 抖数
C. 宛转(wǎn) 碣石( jié ) 干涩(sè ) 粗犷
D. 淅沥 (xīlì) 草垛(duó ) 应和(yīng) 静谧
题目:体验了,才明白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10月25日,上海首批获得资质证书的8名街头艺人在静安嘉里中心广场“上岗”.在此之前,市演出行业协会委托上海戏剧学院等专业机构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加以辅导,“街头艺人不是流浪者、也不是乞讨者,他们必须具有专业的表演技能,且文明素养要与城市形象相匹配.”在一个月的试点演出期间,他们均需按照“持有证书、规定时间、指定区域”的要求进行表演活动.
材料二:一些新兴的表演形式,在没有获得社会认可前以街头艺术的形式获得了存在和发展的空间.一些公众喜闻乐见的表演文化,也可以以街头艺术的形式得到发展和传承.同时,街头艺术的表演收费低廉或采取自愿捐赠的形式,对经济能力有限的公众而言足其文化娱乐的很好选择.许多街头艺人也通过街头表演赢得公众和社会认可,获得了演出邀请和发展机会;街头表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底层艺人的生计问题,成为他们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
(1)根据材料判断,以下不属于上海市首批街头艺人特征的是(________)
A.持证上岗 B.定时定点演出 C.向所有观众收取报酬 D.表演专业富有吸引力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上海试点“街头艺术”的积极意义。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海演出行业协会会长韦芝表示,今后街头艺人表演的指定区域会常有变更,根据材料和生活经验,以下哪两项符合街头艺人表演指定区域选择的条件.(_________)
A.大牌云集,能吸引高端人群. B.场地开阔,可以搭建正式舞台.
C.人流适中,演出不会造成拥堵. D.年轻人多,对新事物接受度高.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我说,你听
①她曾经可以做到,连续数小时说个不停,且是站着说,微笑着说,声情并茂的说。她也会让身边的人开口说话,无论你多木nè、多胆怯,她都有办法让你开口。她的提问方式极为温和。时间久了,即使是最不爱学习的学生也会被她的课迷住。
②有一个学生,恰好转在她的班。因刚到新地方,新同学上课有点走神。她正在台上讲作文,说到细节描写的话题。她说:“譬如,(甲)那位新同学的头发天生的黑而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③大家一齐向那个新同学的头发看,新同学的脸微微发红,心立刻回到课堂上。
④接着,她若无其事地继续说:“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
⑤那个新同学先获得了发言的机会。她鼓励说:“我刚才说了你的头发,你现在可以说我的某个特征。看,你可以后发制人,主动权更大。”同学们又笑。气氛轻松活泼了,新同学也不怕了,她果断地说:“(乙)老师,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⑥她大声说“好”。
⑦那位新同学渐渐发现,她们班有一个共同的喜好,就是特别喜欢语文,这与她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
⑧那个当年的新同学就是我。后来,有幸和她一起共事,向她学习教书的艺术。
⑨有一年,学校考虑到她快退休了,没有给她排课,只是让她负责年级学科的教研工作。她很生气。那是我第一次见她生气。她说:“不上课,有什么教可以研的?”学校只好继续让她授课。就这样,她一直工作在讲坛第一线。从教几十年,没有缺过学生一节课,也从未对学生发过一次火。最后,她是从讲台上退休的。
⑩可是,现在她不会讲话了,经常一个人长时间静坐。别人问她话,她也不理。医生说她是脑梗。我不愿相信,一个擅长语言的人,并且是一个让语言散发魅力的人,会失去语言。也许,她是讲累了,一旦有机会休息,就想好好享受一下。等她休息好了,就好了。(丙)可我面对她,呼唤“老师”的时候,她坐在轮椅上,头微低,没有任何反应。我的眼泪喷涌而出。
⑾她家的茶几上有不少中学语文课本,是进行刺激治疗的道具。我打开一本书,轻轻对她说:“老师,我以前听你讲了许多。今天,我来说,你听。”她没有一点反应,保持原姿态坐着,雕塑一样。
⑿“她的头发天生得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⒀“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⒁她的头微抬,面部表情有了细微的变化,似乎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她的嘴唇颤抖着用微弱的声音说:“好!”(选自《小小说选刊》,有改动)
1.根据第一段的拼音写汉字。
木nà(____________)
2.结合全文内容,请简要概括相关情节。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拒绝学校照顾,坚持上课直到退休。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四段加点词“若无其事”四个字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
4.对文中四句划线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句表现了老师对新同学的观察细致入微以及她独特的教学艺术。
B. (乙)句表现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专心听课,对学习内容有了领悟。
C. (丙)句体现了学生在看到老师病情之后难以抑制的伤心与后悔之情。
D. (丁)句通过对老师的细致描写,表现了老师对教学工作的无限热爱。
5.结合全文,体会本文标题的妙处。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①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②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③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 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 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báshè。
④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
⑤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
⑥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
⑦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
(摘自《人民日报》2010年4月19日,文字有改动)
1.根据拼音写汉字:báshè
2.根据上下文,填入第3段画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 所以 B. 一方面 一方面
C. 即使 也 D. 要么 要么
3.上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追求优秀,作者在4-6段提出了三条建议: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选文论据的一项是( )
A. (俄国)门捷列夫: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既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
B. (英国)赫胥黎:没有哪一个聪明人会否定痛苦与忧愁的锻炼价值。
C. (法国)大仲马:一两重的真诚,等于一吨重的聪明。
D. (爱尔兰)萧伯纳: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