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君子之道》,回答下列小题。
君子之道
①“君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范畴,是数千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和推崇的人格范式,是中华民族理想而现实、尊贵而亲切、高尚而平凡的人格形象。
②君子必守道。
③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个真正的君子,心系苍生,关心的是国家大事,总是把原则、道义置于首位。在君子眼中国家安危、黎民幸福才是他最为关心的事情。君子为国家、为百姓,文可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武可以投笔从戎,战死沙场。君子可以“我自横刀向天笑”,“留取丹心照汗青”。国家安逸时君子可以退隐山野,泛舟五湖;可当国家于危难时、百姓于水火时,君子可以慷慨赴死,舍身取义。
④古往今来,身为君子者,必定是刚正不阿,藐视权贵,宁折不弯。如李白的“天子呼来不上朝”,如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身为君子,可以入世,可以做事,但始终保持着自己人格的独立。接人待物,处朋交友,看重的是性情相投、品德高尚,决不是看其是否为高官达人,能否为己所用。屈身事权贵,阿谀奉承,君子不齿。君子当是坦坦荡荡,见到权贵不卑躬屈膝。能做到俯仰无愧,方乃君子本色也。
⑤君子之道,在于藐视金钱。富贵于我如浮云,“千金散尽还复来”。“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①。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别人不堪其忧,颜回却不改其乐。君子得财,取之有道;君子之财,广施天下,为的是帮助天下穷苦之人。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不求奢华、不求富贵,行事为人,无愧己心。吝惜钱财、自私自利、斤斤计较之人,离君子之德已远。
⑥君子之言,言必行,行必果。荆轲刺秦王,风萧萧易水寒,壮士明知一去不复还,仍然义无返顾,断然出征,抛却性命,为的就是一个“信”字。君子之诺,重于泰山;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与君子相交,可以袒怀心思,可以全然相托,因为君子一旦承诺,必然是以性命践行之,绝无半点反悔。
⑦何谓君子,“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时下某些人,喜欢照搬西方,处处学做绅士,以为这就是真正的素质与涵养。中华浩瀚五千年文化所孕育的君子之道,足以与所谓的绅士礼仪相媲美。君子之道,体现着一个真正的中国人的灵魂与傲骨,支撑着中华民族的尊严与脊梁。
(选文有改动)
【注释】①君子的本性,即使他的主张通行于天下,也并不因此而增加;即使困窘隐居,也不会因此而减损。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君子之道”包含哪些内容。
3.请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论证方法。(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论证方法)
(1)富贵于我如浮云,“千金散尽还复来”。“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风萧萧易水寒,壮士明知一去不复还,仍然义无返顾,断然出征,抛却性命,为的就是一个“信”字。(______________)
4.下列材料放在第几段内最合适?请说明理由。
杜甫自己身处茅屋之中,尚且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声。
第________段
理由:
阅读《老如朽木的父亲》,完成下列小题。
老如朽木的父亲
①父亲比我大了整整50岁,老来得子,高兴得放了两大挂鞭炮,摆了10桌宴席,还开了那瓶存放了两年都没舍得喝的五粮液。
②8岁时,父亲带我去学二胡,从家到少年宫,骑自行车足足要一个小时。等我放学了,他把我送过去,晚上9点再去接我。到家时,已经10点多了,我饭没吃,功课也没做,不得不继续奋战到深夜。于是,父亲决定买一辆摩托车,这样我就能在晚上11点之前上床睡觉。我妈说:“你都这么大年纪了,能学会吗?”父亲握紧拳头,一边展示胳膊上的肌肉一边豪情万丈地说:“穆桂英53岁还挂帅出征呢,我是个大老爷们,小小摩托车还征服不了?”他胳膊上的肌肉松垮垮的,看得我一个劲儿地捂着嘴偷笑。
③我10岁时,父亲60岁,从单位光荣退休后的第二天,他就找个人多的街道,摆起了修鞋摊。收费低,活儿做得又好,常常忙得抽不出身吃饭。以前的同事闲逛到他的摊前,不解地调侃:“老黄,退休工资还不够花呀?都这么大岁数了,还干这活。你这手艺什么时候学会的呀?”父亲一边抱着鞋飞针走线,一边爽朗地笑:“这么年轻就闲着,还不得闲出病来。”看着他沟壑丛生的脸,我忽然感觉有点难为情。
④我读高三那年,父亲执意在学校附近租间房子,学人家搞陪读,还不辞辛苦地把修鞋摊也搬了过来。我上课时,他在家做饭;我放学时,他急匆匆出摊。饭做早了会凉,但他总是把时间掐得很准,每次我都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可这样的话,他就只能饿着肚子干活,能吃饭时菜早已凉透。我帮他收摊,一个补鞋的中年妇女说:“你孙子都这么大了呀,那你干吗还这么拼命?让儿子养着就好了。”我站在旁边,脸上火烧火燎的,命令他:“以后不要再摆摊了,家里又不是穷得揭不开锅!”他把脸一沉,气呼呼地说:“我还这么年轻,还能多挣点!”说这话时,他68岁,原本挺拔的腰身已经有些佝偻。
⑤大学时,远离家乡,我和父亲难得见上一面,所有的交流都靠一根细细的电话线维系。他总是在电话里说:“想买啥就买啥,别太寒碜,我还年轻,养得起你。”
⑥毕业后,我留在大城市发展,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让自己离远方的父母越来越远,连电话都打得少了。偶尔打过去,父亲还是那一套话:“家里一切都好,我这么年轻,能有什么事儿啊?在外面好好干,别瞎操心!”听他这样说,我就真的很少操心,连谈恋爱、买房子也心安理得地接受了父母的经济支援。此时的父亲已经快80岁了,我知道他已经不年轻,但是我却一直以为他至少身体健康、没病没灾。直到母亲的电话打过来,我才知道,原来有那么多的秘密,我一直不知道。
⑦父亲病了,是脑出血。他一直有高血压,常年离不开降压药。他是在鞋摊前病倒的,中午的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年轻人都避之不及,何况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父亲躺在床上,高大的身躯被岁月打磨得像一片瘦小的叶子,眼窝深陷,颧骨突出,头发白得如一团蓬松的棉花。而一周前,他还在电话里对我说:“我还年轻……”
⑧看见我,父亲想要坐起来,并努力张大干瘪的嘴,做好了展示年轻的准备,但最终,只发出极低的声音:“我一直不敢老,怕我老了,你就没有父亲帮、没有父亲疼了,可我还是老了……”
⑨原来,这么些年,父亲一直在用行动和语言激励自己、强逼自己时刻保持年轻状态,好给我挣足够多的钱,给我足够多的帮助,给我足够多的爱,也给我足够多的从容与坦然,让我不因有一个年迈的父亲而自卑自怜!
⑩而我,居然根本不懂父亲的良苦用心,竟在他夸耀自己还年轻时,曾生出一丝厌恶与不满。如今,在父亲病床前,看着老如朽木的父亲,我终于忍不住泪流满面。
1.阅读全文,除了“修鞋”这件事外,文章还写了哪些表现父亲良苦用心的行为?
2.分析文中两处划线句所表现的人物的心理。
(1)我一个劲儿地捂着嘴偷笑。
(2)我站在旁边,脸上火烧火燎的,命令他:“以后不要再摆摊了,家里又不是穷得揭不开锅!”
3.第⑥段中“直到母亲的电话打过来,我才知道,原来有那么多的秘密,我一直不知道。”这句话里的“秘密”具体指什么?
4.第⑦段中“父亲躺在床上,高大的身躯被岁月打磨得像一片瘦小的叶子,眼窝深陷,颧骨突出,头发白得如一团蓬松的棉花。”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5.结合全文,说一说作者以“老如朽木的父亲”为题,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神州第一味》,回答下列小题。
神州第一味
刘英敏
①“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此亦豆腐之谓乎?
②认识中国,可从豆腐找到绝佳切入口。儒释道左右中国几千年。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豆腐最能代表中国的味道,因其多有“道味”。这,首先因豆腐的发明者是道者。中国文化史上地位很高的《淮南子》是道家的重要经典之一。淮南王刘安聚数千方士一边在炼丹中发明了豆腐,一边成就了《淮南子》。豆腐先是道者的长寿膏丹,后来传入民间。道家发明的豆腐营养中华文明两千余年,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刘安乃汉高祖刘邦之孙。豆腐因而有了庙堂、江湖和红尘三者的机缘。故,国人上上下下,神州东西南北,莫不深爱之。
③若说豆腐为道家之味,则红烧肉为法家之味,大蒜炒肉为儒家之味,苦瓜肉丁为墨家之味吧。红烧肉不能日日吃(犹如治国不能长期用法家),其它的,但食无妨。豆腐之味有容乃大,因其“几乎无味”,所以左右逢源:加点肉末,则具儒家韵味;油豆腐烧肉,别有法家风貌;白水煮豆腐,深得佛家情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一块霉豆腐可为穷人下一餐饭,一桌豆腐宴可为主人壮脸面。豆腐干豆腐丝霉豆腐臭豆腐乃至水豆腐或者豆浆……士农工商兵家戏子三教九流均可在那儿找到胃的知音,正如西方人在“啃得急”、汉堡包以及可乐中寻到胃的伴侣。据说西方人也开始兴做豆腐,不一味地“啃得急”了——心放慢而食热豆腐也,以至于英文多了个新词“TOFU”(豆腐)。我想,这不仅仅因豆腐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和低热量之实用大优点,更因“豆腐得味,远胜燕窝”的至味和内中所藏的东方生活趣味与哲理吧。
④豆腐的温柔朴善,源自她的“娘”——黄豆的良善仁厚。黄土地,黄豆子。五谷之一的“菽”(大豆),中国是最早的栽培者。《诗经•小雅•小宛》云:“中原有菽。”读之,思古之幽,五内俱热。豆子、豆腐为国粹。玉米、红薯等许多粮食作物传自外邦。菽,总让我们亲切。“煮豆燃豆萁”的心酸,“种豆南山下”的向往,“菽水承欢”的亲情,“喜看稻菽千重浪”的农家乐……这些,很中国。菽,实在有中国人的朴茂含蓄,予多取少,没有麦之芒,不像高粱那样张扬……它营养丰富,以至于军粮(含军马饲料)也少不了它。但它却不需多少肥料,因为自备了根瘤菌,可固定大气中的游离氮素而自产肥料并改良土壤。许多粮食用来做酒,大豆却“不参加这类派对”,甘心平凡,大智若愚。如此良善之“娘”,其“后代”能不好吗?豆腐“之前”的水豆腐,似黛玉,芳心如水才思荡漾。水豆腐“之前”的豆浆,外活泼内仁和,如史湘云。豆浆配油条,乃乾与坤、阴与阳、水与火、刚与柔……之配,因其含如许高度之哲理,方成就“油条加豆浆”之美味。豆浆和牛奶,国人宜豆浆。牛奶有游牧文明的冲动野力;豆浆具农耕文明的隐忍良善。豆腐呢,好比宝钗,入得厨房,上得厅堂。豆干像晴雯,性韧味厚。油豆腐,可比附一下王熙凤。霉豆腐像刘姥姥……
⑤“旋乾磨上流琼液,煮月档中滚雪花。”——唐诗的如此意境当永随国人。“才闻香气已先贪,白褚油封由小餐。滑似油膏挑不起,可怜风味似淮南。”(清•李调元《豆腐乳》),如此滋味当长存人间。“信知磨砺出精神,宵旰勤劳泄我真。最是清廉方正客,一生知己属贫人。”(清•胡济苍《豆腐》),如此精神美味应永存天地间!
⑥啊,豆腐,识君之味,百味可解!
1.仿照所给示例,请根据文章内容,在横线上填空。
豆腐之源→_______→豆腐之性→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实用角度看, 国人乃至西方人喜爱豆腐的原因是什么?
3.指出下列语句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1)菽,实在有中国人的朴茂含蓄,予多取少,没有麦之芒,不像高粱那样张扬……
(_________)
(2)豆腐“之前”的水豆腐,似黛玉,芳心如水才思荡漾。(_________)
4.文末说:“识君之味,百味可解。”结合全文,你从作者的说明中“识”到豆腐的哪两种味道?
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回答下列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 加: (2)福:
2.(4分)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在曹刿和庄公关于战前准备的对话中,曹刿的远谋和庄公的鄙陋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按课文原文填空。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6)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有的学生为了迎接中考,整天埋在书堆里,从不参加体育课。体育课上,你邀请不爱运动的小强参加体育活动。你说:
A. 小强,你怎么总也不参加体育运动?走!
B. 小强,你整天窝在教室里,也不闷得慌?出去活动活动。
C. 小强,我们一起出去活动吧,这样可以使你的大脑得到放松,学习效率也可以大大提高。
D. 小强,打打篮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