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1)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形成鲜明对比的词语有哪些?这些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文中此种情况是指什么内容?作者在分析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时,前一个略写,后一个详写,这样安排材料有什么作用?

(3)用一句话概括语段的主要内容。

(4)选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

A.记叙    说明     B.记叙    议论

C.议论    抒情     D.说明    议论

 

(1)英勇善战,锐不可当。藐视敌军,赞扬我军。 (2)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作用:详略得当,略写部分点明我军渡江英勇善战是不言而喻的,详写部分则有力证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在政治上完全正确。 (3)我西路军的渡江情况。 (4)B 【解析】试题分析:(1)考查词语的表现力及对比的作用。与“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形成鲜明对比的词语有“英勇善战”、“锐不可当”。这些词语表达了作者藐视敌军、赞扬我军的思想感情。对比主要是为了突出一个方面,即我军的强大威力。 (2)一问,考查文中“此种情况”的指代内容。答案就在这个词语前“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二问,考查详略得当。详写部分则有力证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在政治上完全正确。而略写部分点明我军渡江英勇善战是不言而喻的,不用细说。 (3)概括段落大意。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本语段主要写我西路军的渡江情况。 (4)考查基本的表达方式。选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和议论。前三句是记叙,第四句是分析议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给下面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

中国青年报515日电    为鼓励广大青少年编创、制作、传播优秀微电影作品,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青团中央启动2016“向上·向善中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赛活动。大赛突出向上·向善的活动主题。向上即心系祖国、追求梦想,勤奋学习、提高本领,开拓进取、创新创业,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向善即正直善良、诚实守信,爱岗勤勉、敬业奉献,敬老爱幼、睦亲敦邻,助人为乐、热心公益。参赛作品分为微电影成片和微电影项目书两类,获奖者将得到荣誉证书和奖金,获奖作品将推荐至中央、省市电视台和知名网络媒体进行展播。

 

查看答案

语言赏析。

(1)分析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句中”“广大”“的作用。

(2)将第二则消息中的大军改为军队”,“冲破改为攻进”,“横渡改为渡过好不好?为什么?

 

查看答案

填空。

(1)第一则消息的题目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三十万大军突出了_______________,“胜利南渡点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则消息的电头是_______________”,导语中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是_________,主体部分中记录我军节节胜利的史实的一个四字成语是________”。

 

查看答案

选词填空。

我已歼灭及________击溃   击败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_______占领    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查看答案

选出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B.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C.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D.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