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走过年少轻狂的日子,母爱依然;走过风风雨雨的岁月,故乡依然;多少次跌落与登顶,奋...

走过年少轻狂的日子,母爱依然;走过风风雨雨的岁月,故乡依然;多少次跌落与登顶,奋斗依然……蓦然回首,山水依然,初心依然。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文章。

题目:             依然

 

思念依然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才过几天,我又想起我小学的班主任—耿老师。 她是我在小学二年级时,带我们班主任的。虽然在学校所有的老师中,她只是所有普通老师中的一员,她不是特别优秀的老师,但是在我眼中她是那么的优秀,她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为她所爱的学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二年级时,我是耿老师带的那个班的插班生。也许你不会相信,在我进班的第一天,见到一张张陌生的脸,我吓哭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一位老师走过来,蹲下来抱着我说:“不哭。今天上学第一天,哭多难看呀!”我听到老师温和的声音,看着老师笑咪咪的脸容,我停止了哭泣,走向了座位。 如今我都上初三了,耿老师的笑容始终印在我的脑海里。耿老师,我想念你,想念你教会了我做一个坚强勇敢的孩子!那时候,老师让我上课回答问题,我的声音比蚊子还小,同桌都听不见,我害怕……,但是耿老师却让我当上了音乐科代表,因为耿老师是音乐老师。那时第一次当官,欢天喜地地向来接我的妈妈报告,妈妈看到此时高高兴兴我,妈妈几天来紧皱的眉头舒展了,也开心地笑了。妈妈对耿老师连连说了几声“谢谢”,耿老师也会心地笑了。 想到耿老师,我总会想起,是耿老师在那时教会了我笑!教会了我勇敢地面对同学,面对困难。耿老师,我天天在思念你! 到了学期末,耿老师问我能开朗一些吗?能再活泼一些吗?由于当时还是那么胆小,所以羞于开口,没有敢给予老师回答。 人生不可能都总是在团聚,三年级时,耿老师进修去了。从此之后,我再也没有见到她,我的心在疼,但是我却变了,变得开朗了,活泼了,只为答复那个没有回答的问题。耿老师,虽然你我远隔一方,但是我依然天天在思念你!你知道我在想念你吗? 我和耿老师之间的故事,虽然不是那么感人至深,但都是因为有了耿老师,才有今天活泼可爱的我,才有我的开朗和阳光。 耿老师,你在哪里?你还记得我吗?一个爱哭鼻子的小女孩,你的音乐科代表。 我含着泪将这思念的记忆碎片努力拼起,但留下的仍是我无尽的依然的思念! 【解析】试题分析:现在很多作文的命题要求学生写“变化”,如成长话题的作文。而本作文是要求写“没有变化”,写一种“坚守”甚至“永存”的东西,比如所引导语所暗示,“母爱”“故乡情”“奋斗的精神”“纯洁的心灵”,等等,这些都是也应该是“依然”存在的。在写法上与普通作文的写作不什么区别,就是选一些事例来写某种东西(感情)没有消失,“依然”在自己身边,或自己心间,自己“依然”能感受到,“依然”享受着,甚至更加感受更加深刻,更加浓烈。在写作中一定要用抒情的笔调来突出“ 依然”的题旨,把自己丰富的感受抒发出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现代文,完成下列小题

窗前的树

我的窗前有一棵树。

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树冠差不多可达六层的楼顶。粗壮的树干与三层的阳台相齐,碧绿而茂密的树叶部分正对着我的四楼的窗户。

坐在我的书桌前,一树浓阴收入眼底。从春到秋,由晨至昏,任是着意的或是不经意抬头,终是满眼的赏心悦目。

那树想必已生长了多年。我们还没有搬来的时候,它就站立在这里了。或许,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它就已成为一棵树了。就因为它的缘故,我们曾真心希望能拥有这个单元的一扇窗。后来果真如愿,我们从此天夭享受着它的清凉与恬静,很是满足,很觉幸福。

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它的树都沉稳些。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它才爆出米拉般大的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绝不喧哗。又过了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色。那个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你寻着这馥郁走上阳台,你的精神为之一振,你的眼前为之一亮,顿时整个世界都因此灿烂而壮丽: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

便设法用手勾一串鲜嫩的槐花,一小朵一小朵地放进嘴里,如一个圣洁的吻,甜津津、凉丝丝的。轻轻地咽下,心也香了。洋槐开花的日子,是我们的槐花节。

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铺在桌上的稿纸,便也文思灵动起来。那时的文字,就有了些许轻松。

夏日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的生机勃发。骄阳下如华盖蔽日,烈焰下送来阵阵清风。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颤栗,它呻吟。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身上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

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自己的心似乎也变得干净而澄明。雨后清新的湿气萦绕书桌徘徊不去,我想这书桌会不会是用洋槐木做成的呢?否则为何它负载着沉重的思维却依然结实有力。

洋槐给我一春一夏的绿色,到秋天,艳阳在树顶涂出一抹金黄,不几日,窗前已被装点得金碧辉煌。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断。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它们一日日稀疏凋零,安然地沉入泥土,把自己还原给自己。他们需要休养生息,一如我需要忘却所有的陈词滥调而寻找新的开始。所以凝望这棵斑驳而残缺的树,我并不怎么觉得感伤和悲凉——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再回来。

冬天的洋槐便静静地沉默。它赤裸着全身一无遮挡,向我展示它的挺拔与骄傲。或许没人理会过它的存在,它活得孤独,却也活得自信,活得潇洒。寒流摇撼它时,它黑色的枝条俨然如乐队指挥庄严的手臂,指挥着风的合奏。树叶落尽以后,树权间露出一只褐色的鸟窝,肥硕的喜鹊啄着树枝喳喳欢叫,几只麻雀飞来飞去到我的阳台上寻食,偶尔还有乌鸦的黑影匆匆掠过,时喜时悲地营造出一派生命的气氛,使我常常猜测着鸟们的语言,也许是在提醒着我什么。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槐花如雪。

四季的洋槐便如一幅幅不倦变幻的图画,镶入我窗口这巨大的画框。冬去春来,老槐衰而复荣、败而复兴,重新回来的是原来那棵老槐;可是,我知道它已不再是原来的那棵槐树了——它的每一片树叶、每一滴浆汁,都由新的细胞、新的物质构成。它是一棵新的老槐树。

年复一年,我已同我的洋槐度过了六个春秋。在我的一生中,我与槐树无言相对的时间将超过所有的人。这段漫长又真实的日子,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便构成一种神秘的默契。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洋槐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特征。

2.从文中提供的信息看,你觉得洋槐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3.作者写夏日的洋槐,为什么要着力写暴风雨中的洋槐?

4.自选角度品析下列语句。

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瑰花如雪。”

 

查看答案

阅读说明文,回答下列小题。

①当你在路边草地或自家庭院里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时,你肯定不会感到惊讶。但在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们看来,这或许不是件寻常小事。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②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在自然条件下,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可能随风飘荡几十千米后才会落地,如果各种条件适合,它会在那里生根、发芽、成长;山间溪水中的鱼虾可能随着水流游到大江大河中安家落户……凡此种种,都是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缓慢进行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都非常有限,因此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③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④“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选自《生物入侵者》)

1.根据第①段的表述,给“生物入侵者”下一个定义。

2.第②段在选文中起什么作用?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③~④段的主要内容。

4.选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试各举一例说明其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节选)

[乙]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

《陶侃惜谷》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日蹙  日:______________     (2) 以尽吾齿  齿:__________

(3 )执而鞭之  __________          (4) 汝既不田 田: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文中“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内容谈谈此人是个怎样的人?

4.甲乙两文的作者都是地方官,根据两段文字中划线句子,试比较两位父母官的异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精舍,僧道居住或讲道说法之所。霁:雨止。

1.诗的前两句描写诗人遥闻钟声、泊舟穿径的情景,“微”“深”二字体现出了柏林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特点。

2.诗的后两句描写云峰相依的景象,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查看答案

走进专题——气象物候

(1)仔细阅读下面三首诗,请你归纳出我国各地入梅时间的基本规律。

A《梅雨》,柳宗元作于广西柳州。“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注:小春,指农历三月。

B《梅雨》,杜甫作于四川成都。“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注:南京,指当时的成都。

C《舶趠风》,苏轼作于浙江湖州。“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几处萦回度山曲,一时清驶满江东。惊飘簌簌先秋叶,唤醒昏昏嗜睡翁。欲作兰台快哉赋,却嫌分别问雌雄。”注:三时,指夏至以后的十五天,时当农历五月。

答:基本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界气象日”(World Meteorological Day)又称国际气象日”,是世界气象组织成立的纪念日,时间在每年的323日。每年的世界气象日都确定一个主题,要求各成员国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并广泛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作用。(附:2007年的主题是: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2012年的主题是:观测我们的星球,共创更美好的未来

A、同学们,结合我们学习专题的知识,为2018年的“世界气象日”拟个主题: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请你设计活动,来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作用:(至少3个活动项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