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一) 念昔游三首(其一)① [唐]杜牧 十载飘然绳检②外,樽前自献自为酬③。 ...

(一)

念昔游三首(其一)①

[唐]杜牧

十载飘然绳检②外,樽前自献自为酬③。

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

【注释】①念昔游:诗人追忆曾经在江南十年的游历而写的组诗。②绳检:官场的约束。③酬:劝酒。

有人认为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游历江南的悠闲,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浪迹江南的的落寞之感。对此,你的看法如何?请结合诗句简述理由。

 

示例1:我认为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游历江南的悠闲。诗人说自己十年间没有官场的约束,感觉飘然而不受拘束,两个“自”字,充分体现诗人自斟自饮,自得其乐的悠闲。 示例2:我认为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游历江南的悠闲。作者没有官场的束缚,“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写出诗人寄情山水,徜徉在爽朗的秋山、连绵的春雨中、江南众多的寺院中,可见潇洒、悠闲。 示例3:我认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浪迹江南的的落寞之感。“十载”暗示出飘泊江南时日之久,“自献自为酬”一句两个“自”字,写出了诗人自己为自己劝酒的孤独,所以虽说“飘然绳检外”,看似潇洒自得,实则透是一种浪迹江南的落寞。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应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情、境。可以理解为作者游历江南的悠闲,也可以理解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浪迹江南的的落寞之感。答案不唯一,写出自己的看法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珍惜你的“最好时光”

陈鲁民

①央视曾推出一个街访节目:“你最好的时光是什么时候?”采访了街头小贩、大学老师、转业军人、快递员工、企业老板、退休干部等,每人都有不同答案,各具特点。有人怀想过去,有人喜欢当下,有人曾为梦想倾情打拼,有人为事业青丝变白发,有人为自己的贡献而自豪,有人为自己的成就而骄傲。

②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们,也会受到启发,不由想起自己的“最好时光”。大千世界,人海茫茫,一个人不论贫富贵贱,年老年轻,都会有过自己的最好时光,有过最值得怀念的日子,其具体内容可能多种多样,但总会有一些共同点,肯定要与幸福、愉悦、满足、自豪这些字眼相联系。从一般逻辑上来说,心情愉悦源于生活幸福,生活幸福源于事业成功,事业成功源于拼搏奋斗,这是美好时光的四个要素,环环紧扣,缺一不可。

③有首老歌唱得好“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生活等不来”,同理,最好时光也是通过拼搏奋斗才能换来的。【A】赵薇的最好时光,是她初出茅庐,就成了《还珠格格》里的主角小燕子的扮演者,一时红遍天下,家喻户晓,无人不知,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马云的最好时光,是他的阿里巴巴问世,惊艳天下,一举占领电子商务头把交椅,开创了新纪元。莫言的最好时光,当然是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站在领奖台上顾盼自得,侃侃而谈。他们的最好时光,无一不是拼出来的,多年的卧薪尝胆,殚精竭虑,坚忍不拔,滴水石穿,才换来了自己的最好时光。

④人生苦短,转瞬百年,最好时光也不会老是陪伴着我们,积极而达观的态度是,珍惜最好时光,创造最好时光,捍卫最好时光,尽可能延长最好时光,还要坦然面对曾经有过已经逝去的最好时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保尔名言或许已不那么时髦,但他言说的道理却永不会过时:“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可以说,有所作为是延长最好时光的灵丹妙药。

⑤最好时光也与人的心态有关。西晋名将羊祜说“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居七八”。的确,人生在世,谁都不可能总是顺风顺水,一辈子会有许多沟沟坎坎,如能保持良好心态,适时调整情绪,苦中作乐,自强不息,就会战胜困难,走出逆境,创造或延续最好时光,把不顺心的日子过成好日子。【B】诚如佛家名偈所言:“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是心头无挂碍,天天都是好时节。”

⑥一个人有最好时光,一个民族也有最好时光。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都是中华民族的最好时光,没有战争,没有动乱,社会安定,国家强盛,人民安居乐业,因而为史家津津乐道。我们应记取这个道理:无数个人好时光的总和就是民族和国家的好时光,每个人把自己的事业搞好了,价值发挥了,目标实现了,日子过顺了,心情舒畅了,国家也肯定会一片吉祥之气,民族则必然呈现兴盛之态。因而,你若热爱这个国家,以自己的民族为荣,就要先力争把自己的事业干好,工作尽职尽责,学习精益求精,对人热诚坦荡,遇事敢于担当,努力创造自己的最好时光,以千千万万人的最好时光积沙成塔,集腋成裘,戮力同心,众志成城,共同创造中华民族的最好时光!

(选自网络)

1.文章开头介绍央视推出的街访节目有什么作用?

2.下面的论据应放在文章的【A】还是【B】处?请说明理由。

姚明,他在20多岁时,身体好,状态好,在球场上大杀四方,勇不可当,在NBA闯出一片天地,为国争光更是一柱擎天。

3.文章第④段划线处能否换成“珍惜、创造、捍卫、延长最好时光”?请说明理由。

4.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怎样珍惜你的“最好时光”。

 

查看答案

 

秋声一片

林清玄

①生活在都市的人,愈来愈不了解季节了。

②我们不能像在儿时的乡下,看到满地野花怒放,而嗅到春风的讯息;也不能在夜里的庭院,看挥扇乘凉的老人,感受到夏夜的乐趣;更不能在东北季风来临前,做最后一次出海航行捕鱼,而知道秋季将尽。

③都市就是这样的,夏夜里我们坐在冷气房子里,远望落地窗外的明星,怀疑是在秋天;冬寒的时候,我们走过聚集的花市,还以为春天正盛。然后我们慢慢迷惑了,迷失了,季节对我们已失去了意义,因为在都市里的工作是没有季节的。

④前几天,一位朋友来访,兴冲冲地告诉我:“秋天到了,你知不知道?”他突来的问话使我大吃一惊,后来打听清楚,才知道他秋天的讯息来自市场,他到市场去买菜,看到市场里的蟹儿全黄了,才惊觉秋天已至,不禁令我哑然失笑。对“春江水暖鸭先知”的鸭子来说,它要是知道人是从市场知道秋天的,恐怕也要笑吧?

⑤古人是怎样知道秋天的呢?我记得宋朝的词人蒋捷写过一首词,题名就是《秋声》: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这首词很短,但用了十个“声”字,在宋朝辈起的词人里也是罕见的;蒋捷用了风声、雨声、更声、铃声、彩角声、笳声、砧声、蛩声、雁声来形容秋天的到来,真是令人感受到一个有节奏的秋天。中国过去的文学作品里都有着十分强烈的季节感,可惜这种对季节的感应已经慢慢在流失了。

⑥如今,我们对大自然的感应甚至不如一棵树。一棵树知道什么时候抽芽、开花、结实、落叶等,并且把它的生命经验记录在一圈圈或松或紧的年轮中,而我们呢?有许多年轻的孩子甚至不知道玫瑰、杜鹃什么时候开花,更不要说从声音里体会秋天来临了。

⑦自从我们可以控制室内的气温以来,季节的感受就变成被遗弃的孩子,尽管它在冬天里猛力地哭号,也没有多少人能听见了。有一次我在纽约,窗外正飘着大雪,由于室内的暖气很强,我们在朋友家只穿着单衣,朋友从冰箱拿出冰淇淋来招待我们,我拿着冰淇淋看窗外大雪竞自呆了,怀念着“红泥小火炉,能饮一杯无”那样冬天的生活。那时,季节的孩子在窗外探寻,我仿佛看见它蹑着足,走入了远方的树林。

⑧由于人在室内改变了,自然,我们就不容易明白冬天午后的阳光有多么可爱,也不容易体知夏夜庭院,静听蟋蟀鸣唱任凉风吹拂的快意了。因为温室栽培,我们四季都有玫瑰花,但我们就不能知道春天玫瑰是多么的美;我们四季都有杜鹃可赏,也就不知道杜鹃血一样的花是如何动人了。

⑨传说唐朝的武则天,因为嫌牡丹开花太迟,曾下令将牡丹用火焙燔,吓得牡丹仙子大为惊慌,连忙连夜开花以娱武后的欢心,才免去焙燔之苦。读到这则传说的时候,我还是一个不经事的少年,也不禁掩卷而叹:我们现在那些温室里的花朵,不正是用火烘烤着的各种花的精灵吗?使牡丹在室外还下着大雪的冬天开花,到底能让人有什么样的乐趣呢?我不明白。

⑩萌芽的春、绿阴的夏、凋零的秋、枯寂的冬在人类科学的进化中也逐渐消失了。我们知道秋天的来临,竟不再是从满地的落叶,而是市场上的蟹黄,是电视、报纸上暖气与毛毡的广告,使我在秋天临窗北望的时候,有着一种伤感的心情。这种心情,恐怕是我们下一代生活在都市中的孩子永远也不会知道的吧!

(选自《林清玄散文》)

1.作者为什么说“生活在都市的人,愈来愈不了解季节了”?请阅读②至④段并概括原因。

2.请按要求完成括号里的任务。

⑴季节的孩子在窗外探寻,我仿佛看见它蹑着足,走入了远方的树林。____________________(请自选角度进行赏析)

⑵我们现在那些温室里的花朵,正是用火烘烤着的各种花的精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原句比较,哪一种表达效果更好?请作简要分析)

3.文章第⑤段引用蒋捷的词《秋声》有什么作用?

4.文章最后一段写到了人们不是从落叶中而是从蟹黄和广告中知道秋天的来临,作者对此为什么会“有着一种伤感的心情”?请联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理解。

中秋节没有月亮真是扫兴的事。

我想到,我们在乎的可能不是月亮,而是在乎期待的落空,否则每个月十五都是月圆,大部分人都没有什么感觉的。生活实在太忙了,一般人平常抽不出时间看天色,中秋几乎成为惟一看天空的日子,我们准备了月饼、柚子、茶食就在表示我们是多么慎重地想看看月亮,让月亮看看我们。

好!月亮既然不出现,也就算了,我们吃吃月饼、尝尝柚子,在夜暗中睡去,明天再开始投人忙碌的生活,期待明年的中秋月亮。

——林清玄《月亮永不去》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音色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登峰顶。”

1.以上语段选自《________》,文中的“你”是________(填人名)。

2.右图是九年级学生鸿雁对语段中的“我”所做的读书卡片,请你结合整部作品帮助他完成卡片。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_____

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_____

⑶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词名句默写。

________________,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________________,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

⑶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___。(刘方平《月夜》)      

⑷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⑸诵读经典:欣赏温庭筠《商山早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清霜冷的黎明之景;感受白居易《观刈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炎炎赤日下农人的矛盾心理……曾经淡忘的情景,曾经模糊的面容,就能与你隔空邂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