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lIl南}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①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②,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③以来,未复有能与④其奇者。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 不见曦月(_______)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____)
(3) 沿 溯 阻 绝(______) (4) 与其奇者(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何陋之有 B. 下车引之
C. 山川之美 D.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
4.两文都写到了“猿呜”,请分别说明“猿呜”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巧借“替换品读法”可以帮我们更好理解原诗用词的精妙。如果将颔联中的“几处”换成“处处”、“谁家”换成“家家”好不好?为什么?
2.诗歌写了西湖诸多美景,却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一联结尾,说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仿照画波浪线的例句。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句子
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写出下面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⑵树树皆秋色,________。(王绩《野望》)
⑶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⑷__________,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⑸ 《与朱元思书》中文中表达作者人生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_________ 。
(6)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仔细阅读下面的新闻图片,按要求答题。
73岁的王加荣是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马头镇房一村农民,过够了苦日子的她,从小就养成捡拾散落在田间粮食的好习惯。每年“三秋三夏”,她不顾子孙的反对都要到田间捡拾掉在地里的小麦、水稻、花生等粮食。30年不间断地捡拾粮食,只是因为她“过够了苦日子”,知道粮食的可贵、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请你根据相关内容,拟写恰当的新闻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这则新闻,请你给王加荣拟写赞美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B.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C. 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D. 消息和新闻特写都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都要抓住新闻事件的片段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