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清明节可以成为“我们的节日” 周龙 清明临近...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清明节可以成为“我们的节日”

周龙

    清明临近,合肥市文明办提出将在全市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活动。此消息一出,有市民认为,不该把本属于逝者的清明节称作“我们的节日”,有网友则调侃该标语“穿越阴阳两界”,确实有些雷人。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避谈生死,连孔圣人在被问及生死问题时,都以“未知生,焉知死”给搪塞了过去。在很多普通百姓心目中,清明节就是扫墓、上坟,文雅一点顶多也是祭祀先祖、缅怀先烈。有公众质疑“我们的节日”,似乎在情理之中。

    但从清明节的起源来看,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首先是农耕的一个时间节点,“清明前后,点瓜种豆”与“植树造林,莫过清明”这样的农谚都反映了清明节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只是随着历史的演进,寒食、祭祖、踏青等文化元素不断融入,清明节也由起初单纯的农业节气,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可以说,清明节并非天然就是祭祀,只不过人们后来约定俗成地选择了在清明节祭祀。

清明节本来是轻松的,南宋诗人吴惟信曾在《苏堤清明即事》一诗中写到:“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清明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经过了漫长的严寒之后,人们终于可以在春光之中外出踏青,感受生命的美好。因此,我国自古便有清明节踏青和开展多种体育活动的习俗,登山、拔河、荡秋千、放风筝等活动成为清明节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通过种种亲近自然的户外活动,人们也表达出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或许是因为享受了明媚春光的美好之后,人们觉得有必要与逝者“分享”,奉行“百善孝为先”的中国人选择在这天祭祖,赋予了清明节一些怀念的内涵。既赞颂生命、追求生活,又追寻先人、寄托哀思;既有欢乐赏春的气氛,又传达慎终追远的感伤;既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活景象,又处处体现着生离死别的悲痛……清明节成了这样一个百感交集的日子。

    其实,作为华夏文明特有的文化符号,清明节实现了哀与乐并存、敬与畏同在,这些看似难以融合的矛盾体,恰恰是我们民族的性格和特点所在:在享受美好生活之时,因想到逝者,而不至于轻浮放浪;在追思故人的时候,因看到生活之清丽美好,又不至于过度沉重。

因此,对于清明节这样有着深厚传统文化积淀的节日,不用再赋予它更多新的文化内涵,我们需要做的是打破传统文化中杂糅交融的旧习惯,剥离和分清清明节的各个内涵。如果“梨花风起”吸引人们热爱生命的行动,就会打消很多人对“我们的节日”的质疑,也能让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并在更广的范围内发扬光大。

(选自2013年4月3日《光明日报》)

1.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    )

A. 合肥市的网民认为应该把本属于逝者的清明节称作“我们的节日”。

B. 孔子说过“未知生,焉知死”,这说明中国文化中有重视生死的传统。

C. 清明节其实并非天然就是祭祀,起初它只是单纯的农业节气而已。

D. 清明节能吸引人们参加热爱生命的行动,已很好地融入了现代生活。

2.下列的说法,不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 有公众质疑清明节为“我们的节日”的说法,在情理之中。

B. 清明节中亲近自然的户外活动,表达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C. 清明节这天进行祭祖活动,有追寻先人、寄托哀思的感伤。

D. 清明节有着深厚传统文化积淀,值得再赋予新的文化内涵。

3.阅读下面的句子,概括出“合肥市文明办”与“某些市民、网友”的观点和理由。

清明临近,合肥市文明办提出将在全市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活动。此消息一出,有市民认为把本属于逝者的清明节称作“我们的节日”,有网友则调侃该标语“穿越阴阳两界”,确实有些雷人。

 

4.清明节有哪些主要的文化内涵?且有哪些与之相关的主要活动?请分点陈述。

5.作者认为“清明节实现了哀与乐并存、敬与畏同在,这些看似难以融合的矛盾体,恰恰是我们民族的性格和特点所在” 。我们还有许多传统节日也能如此体现的“民族的性格和特点”?请从下列四个的传统节日中选择一个作简要分析。

A.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B.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

C.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D.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1.C 2.D 3.①清明节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属于大众的节日。 ②清明节本属于逝者的,不应该称“我们”。 4.(1)二十四节气之一,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农耕、植树造林; (2)怀念、祭祀,约定俗成的在这天祭祖; (3)热爱自然与生活,有登山、拔河、荡秋千、放风筝等活动。 5.DA 【解析】 1.试题分析:A.原文为“不该把……”B.原文为“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避谈生死”D.错误在“已”字上,原文最后一段最后一句,“打消……质疑,也能让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2.试题分析: D.此说法与作者观点直接对立,原文为“不用再赋予……”,而此项却说“值得赋予”。 3.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概括出“合肥市文明办”与“某些市民、网友”的观点和理由。此题要阅读好材料。针对有市民认为把本属于逝者的清明节称作“我们的节日”,概括出这种说法的错误之处:清明节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属于大众的节日。清明节本属于逝者的,不应该称“我们”,“我们”是活人。 4.试题分析:题干“清明节有哪些主要的文化内涵?且有哪些与之相关的主要活动”。此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多读书,多接触社会,多体验生活,多了解乡俗文化,多积累传统节日的知识,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 5.试题分析:D重阳节,有祭祖、登高、赏菊、插茱萸等活动,“祭祖”体现了追思故人,有哀思;但“登高、”赏菊“等表现对金秋的喜悦,享受美好的生活。又如A端午节,插艾叶、香蒲,挂钟馗像等为了驱鬼,有“畏惧”的一面;而赛龙舟、包粽子等又有对屈原“敬”的一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请解释“排云”或“昏鸦”的意思。

(2)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

 

查看答案

三、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欲言,无可进者          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B. 忌不自信,而复问妾      呜呼! 真无马邪

C. 燕、赵、韩、魏闻        盖追先帝殊遇

D. 欲有求我也              所欲有甚生者

2.翻译下列语句。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3.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邹忌从与徐公比美受蒙蔽的遭遇中敏锐地感觉到齐王受蒙蔽的程度比自己更深。

B. 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谏。下令鼓励群臣吏民进谏,数月之后,前来进谏的人让朝庭门庭若市。

C. 邹忌将治国安邦的道理寓于日常生活琐事中,有着高超的进谏艺术;同时,齐王也有勇于纳谏的胆识和气度。二人共同促成了齐国内政修明,不用兵就战胜敌国的局面。

D. 诸葛亮和邹忌都善于劝谏,诸葛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邹忌采用讽喻方法,启示我们:和别人交往态度要诚恳、语言要委婉,要尊重他人,使他人能够愉快的接受。

 

查看答案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小信未,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所识穷乏者我与?(《鱼我所欲也》)

民不以封疆之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根据课文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____________________ ,霜重鼓寒声不起。(《雁门太守行》)

③ 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____ 。(《行路难》)

_________________ ,岁晏有余粮(《观刈麦》)

⑤ 先帝知臣谨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师表》)

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____________ ,故克之。(《曹刿论战》)

(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名句。

(说明:本题有2分附加分,加分后第7 小题不超过10分。)

① 中考是你人生路上需要翻越的一座山峰。认准目标,全力以赴,你一定能体会到杜甫《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的豪迈。祝你成功!

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

A.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B.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C.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对此可以酣高楼。

D. 瀚海栏杆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E.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白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F.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