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从“雾都”到“霾都”
①在中国古代,雾是重要的审美意象,无数与雾有关的诗词佳句千古流传,中国大地上有诸多的地方以雾而著称,泰山、黄山、庐山、峨眉山,似乎没有哪座名山不以雾为奇绝。
②除了以雾闻名的风景胜地,中国还有一座城市也以雾而著称,这就是“雾都”重庆。重庆多雾,因为它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四面群山环绕,长江、嘉陵江在此交汇,空气温暖湿润,地面风速很低,江水蒸发不易扩散,潮湿的空气很轻易就会达到饱和状态而凝结成雾。据重庆气象部门统计,20世纪50年代,重庆市的年平均雾日数达103天,不过,近50年来,重庆的雾在减少,20世纪70、80年代重庆年平均雾日数在50天左右,到90年代就减少到30~40天了。气象部门说雾少了,人们却感觉不到,分析表明这是因为重庆浓雾呈逐年减少趋势,强霾呈逐年上升趋势。
③那么到底什么是雾,什么是霾呢?
④气象学上对“雾”的定义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导致水平能见度低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雾和云可以说是一母同胞,它们的形成都需要相同的条件,过量的水汽与空气中的凝结核结合在一起,它们悬浮在高空被称为云,如果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雾具有天气指示的意义,往往与特定的天气系统相联系。而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霾”的定义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霾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201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则对“霾”给出了技术性的判识标准:“当能见度小于10千米,排除了降水、沙尘暴、扬沙、浮尘等天气现象造成的视程障碍,且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时,即可判识为霾。”所以雾与霾最大的区别是相对湿度: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的低能见度现象称为雾,相对湿度低于80%的为霾。如此看来,重庆这个浪漫缥缈的“雾都”是不是正在向“霾都”演变呢?
⑤雾和霾在一定情况下,还可以相互转化。在稳定的天气条件下,排放入大气中的污染颗粒物浓度越大,霾就会越重,此时如果水汽达到饱和,污染颗粒物就会作为凝结核形成雾滴。而雾形成之后,水汽被阳光蒸发,凝结核却仍然留在空气里,此时雾又转化成了霾。
⑥国内最早提及“灰霾”的论文作者、中国气象局研究员吴兑说出一个更为残酷的现实:“我们原来认为重庆是‘雾都’其实是误解。重庆由于二战的军工开发和建国后的军工建设,一直是严重的‘霾都’,只是过去科学认识水平不够,误认为是‘雾都’。伦敦也是一样,它工业化以后就是个‘霾都’。我们以前认为能见度恶化都是雾造成的,其实很多情况下都是霾。”于是,“雾都”不再有美感,反而变成了刺耳的警报,令人忧心。而且,似乎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被冠上了“雾都”的名号。2011年10月,郑州连续三天雾气笼罩,早晨能见度更是降到仅有200米左右,被市民调侃为“宛若蓬莱仙境,郑州成‘雾都’”;2011年11月5日,西班牙《阿贝赛报》在文章中指出:“中国的首都正在与伦敦争夺世界‘雾都’称号”;2011年11月,乌鲁木齐一周七天有六天都被大雾笼罩,能见度不足100米,有的地方能见度几乎为零,被戏称为“西部雾都”、“雾”鲁木齐。
⑦然而一些关于中国近五十多年来雾日和霾日的变化研究资料显示,大部分地区雾日的变化并不明显,那么这些所谓的雾天增多了,实际上都是霾天增多。笼罩在今天都市里更多的是“霾”,新兴的中国“雾都”实际上都是“霾都”!特别是1975年以后,中国霾日明显增加,在大部分地区,这种霾日的变化更多受到了人为排放的影响,和当地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⑧霾会降低空气能见度,这主要在于大气中颗粒物的散射、吸收带来的消光作用,而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颗粒物的散射,颗粒物的家族被称为悬浮颗粒物,其组成部分PM2.5在2011年迅速蹿红。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会深入到人的肺部,造成人的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PM2.5的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急诊数量分别会增长5%和1%。如今在我国的有些城市,这种污染的最大来源是汽车排放的尾气。
⑨中国的“霾都”已经越来越多,而且还在继续增多中。中国经济和工业较发达的地区,霾日变化都呈现出增长趋势,而且这种趋势恐怕短期内也很难发生改变。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城市治理灰霾的前景不容乐观,悬浮在中国城市上空的灰霾还要很久才会消散。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第11期,有删改。)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中国名山全都以雾为奇绝,一些城市也以雾著称。
B. 重庆多雾是因为潮湿空气不易散发且饱和所致。
C. 云和雾在空气层所处位置相同,都能指示天气。
D. 雾和霾形成的条件不同,互相转化的条件相同。
2.根据文意,下列关于中国的“霾都”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中国经济和工业较发达地区,霾日变化都呈增长趋势,短期内恐怕很难改变。
B. 随着对雾霾认识的逐渐深入,人们意识到中国新兴的“雾都”实际都是“霾都”。
C. 重庆从二战到建国后一直是军工生产的重地,实质早已是污染严重的“霾都”。
D. 新增的各地“霾都”都处于盆地之中,周围群山环绕,潮湿空气不容易扩散。
3.下列现象与霾的形成无关的一项是 ( )
A. 2014年APEC会议期间,北京200多万车辆停驶等措施的执行使其天空呈“APEC蓝”。
B. 1975年以后,中国大部分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人为排放量增加,中国霾日明显增加。
C. 云南兰坪有个神奇的湖泊,天气变化的时候,一条白龙似的水雾从湖面盘旋升起。
D. 曾有报道“北京盛夏季节30℃大雾弥漫”,实际上高温条件下出现的不可能是雾。
4.根据文意,“雾”和“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请分点概述。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是什么?
(1)如此看来,重庆这个浪漫缥缈的“雾都”是不是正在向“霾都”演变呢?
(2)颗粒物的家族被称为悬浮颗粒物,其组成部分PM2.5在2011年迅速蹿红。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中“竦峙”是什么意思?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往来而不绝者 以为妙绝
B. 而不知人之乐 起坐而喧哗者
C. 颓然乎其间者 其间千二百里
D. 醉翁之意不在酒 辍耕之垄上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_____)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第①段先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由远及近依次写了“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B. 作者被贬滁州,为了忘记现实的痛苦,纵情山水,借酒消愁,与山中的智仙一起修建了美丽的醉翁亭。
C. 第②段写了早晚晴阴变化,又写四时不同的景物,同时也抒发了作者沉浸在美景变化之中的愉悦之情。
D. 文末用“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表达出太守与民同乐的情怀。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隆中对》)(________)
(2)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山市》)(________)
(3)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________)
(4)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桃花源记》)(________)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陈太丘与友期》) (________)
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______)
A.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C.后值倾覆,受任于危难之间,奉命于败军之际,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D.常记西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E.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F.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朗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___________________,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③__________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④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送友人》)
⑤___________________,村南村北响缲车。(苏轼《浣溪沙》)
⑥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则》)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初中课本中合适的古诗词名句。
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报效国家,勇于献身的激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关心国家,甘于奉献的情怀。
传统手工艺既是漫长历史的见证,又是传统文化的沉淀。下面是某小组同学在“走近身边的传统手工艺”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搜集到的资料,请你根据材料归纳出传统手工艺得以传承的两个原因。(5分)
【材料1】中国各地的传统灯饰花色众多,风格各异:冰灯晶莹剔透,纱灯流光溢彩,宫灯端庄稳重……它们无不具有民间艺术的奇特魅力。传统灯饰为婚寿吉庆营造了浓厚的喜庆氛围,是中国传统的吉祥象征物。
【材料2】广绣是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民间刺绣工艺的总称,以构图饱满、形象传神、纹理清晰、色彩鲜艳、针法多样、善于变化、装饰性强等艺术特色而闻名宇内,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传统绣品往往选择吉祥喜庆、福禄寿诞、五谷丰登等题材,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材料3】西关打铜直到现在还遵循着传统的全手工打制铜器。西关老铜器饱满圆润、打磨光亮、或赤或黄、沉重坠手,以自己平和内敛、不卑不亢的姿态吸引着喜爱它的人,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铜,过去是弥足珍贵的,加上经久耐用,不少铜制器皿都变成了“传家宝”,代代相传,寄寓着家族亲人间的美好祝福。
原因①:
原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