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按要求作文。 请以“感动”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6...

按要求作文。

请以“感动”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的名称。

 

感动 感动是心灵的舞动,是灵魂的飞舞,是内心的震撼,是心中最最柔软之出的一丝颤动.感动是美好人生的启迪.它富于美好与幸福又富于感慨与同情.如果没有感动,人之灵魂也将是死寂一般,没有半点生动的感受与颤动.感动是桥梁,是通往内心深处的桥梁;是阶梯,是搭起成功人生的阶梯;感动就是真诚的召唤,是唤人觉醒的真诚的召唤;感动就是内心的呐喊,是生命支源和生命之终的发自内心的呐喊! -----题记看过舞台上那优美迷人的舞姿,《天鹅湖》最后一幕那舒缓动人的舞姿,完全表露出对生的眷恋!那是演员对角色的深入洞悉和为之感动,才能用自己那完美的舞姿来表达人物内心,传递着真挚的感情.使台下的每一位观众为之动容,为之感动,为之流泪!只要你能用心去看,用心去品,用心去体会,就一定会有所感动,一定能为之感动.人类是个感情充沛的动物,我们没有理由对生命中的美好与幸福置之不理,也没有必要板着生硬的面孔,表示你无所谓.其实生命的真谛在无时无刻地启迪我们去感动,生活的美好又在不停的配合五们去感动! 金色的阳光中,一片羽毛悠然飘落;清幽深邃的池水中,一般罗红回旋漂浮;黛蓝色的天幕中,一颗流星一瞬而逝;青嫩新绿的草叶尖,一滴晶莹剔透的露珠悄然滑落.千变万化的自然,日生日落,潮汐起伏,多少美景怦然心动,悠然神往.你都一一感受过,体验过吗?自然就是那么简单,那么朴实无华,那么自然生动!感动就在一瞬之间,就在一念之间,十分容易,十分简单.最最重要的事,你要去领听,去体会,去与自然为伍,去与人性为伴! 在飞扬的雪海中游荡,心中似有缕缕阳光绽放,有一丝笑意掠过心头,划过眉梢,在冽冽的风声中,悄然绽放在心间。于是那份温暖开始荡漾,那份魅力四射的平和聚拢在嘴角,笑容在空蒙的雪野挂在脸上和柔和的雪花一同写下今生美丽的阳光与感动。 一缕阳光照亮了整个世界,一个微笑点燃了多少个希望。梦在洋洋洒洒的雪野中飘荡沉浮,每一个沉重的脚印都印下了今生浓烈的悲戚,每一个稳健的脚印都写就了今生曾经的辉煌。然而每一脚落下去的时候都会在心底留下那轻脆的咯吱声。多少次在漫天飞舞的雪海中跋涉,就是为了听那咯吱咯吱的雪声,就是一个一个的梦在敲响我的心门,没有愁绪没有离别,似乎是一种在阳光下的凄美。在那飞舞的雪花中天空一片空洞,一个银色的世界一片沉寂,然而来自天涯海角的一声问候却如阳光般温暖了今冬的寒意。这声音似一声惊雷在空寂的雪野中回荡,于是心中又一次充满了满满的阳光,依如你,阳光的心态,阳光的思维,阳光般坦荡----阳光与我,阳光与你,阳光与感动…… 可爱的人啊!去感动吧!不要掩饰你的心扉,打开心扉面对世界,面对人生,面对自我,面对自然.一切美好的与善良的都应该去感动,感受生命的美好,感受生命的真谛.让我们动起来,让我们的心动起来,让我们的心灵舞动起来!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为命题作文,首先要做好审题, 题目“因为有你”包含了多重信息:“你”可以实指,如同学、父母、邻居以及社会上各种人、人与人、一本书、一处风景等;也可以虚指“精神”,如宽容、爱、挫折、一句名言等,还可以写古人,发挥新奇浪漫的想像力。“你”在文中要明确,避免含混不清。“因为”提示出“你”的存在是事件结果的必要条件,前因后果的逻辑性要体现在事件的叙述中,要突出“你”与另一方的联系。“没有你”和“有你”的世界于另一方有多么的不同,最好存在比较。“有”字的增加是对“你”存在的一种强调,暗示出“你”的作用影响和决定了最终另一方的命运、现实、情感或认知,“你”要成为叙事行文中的一个线索,要充分展现“你”的作用力,不能点到即止。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红书包

很多人说“三岁看大”,可是我分明感觉孩子的秉性和悟性是由着成长来雕琢的,时时都存在着改变的可能。

很多年前,我还是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和那个年龄的女孩一样,长着一头柔软的黄头发,扎着可笑的小辫子,并不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好像女孩子的天性已经萌生。有一阵格外爱美,挺注意同龄女孩穿些什么,看上后就会迷迷糊糊的,想像自己拥有它们后的模样。看见好朋友打了个淡绿色的蝴蝶结,过不了几天,非要缠着母亲也替我买一副相同的蝴蝶结,结果两个人走在路上被人误以为是双胞胎。这样的事情发生得太多了,多得都让家人感到习以为常了。

有一回,同班的女孩背了一只崭新的红书包,那书包简直美极了。我只看它一眼,心里就发颤,不由伸出手去摸一摸,大概它美到我心里去了。记得那天天气很干燥,我不知道喝了多少水却还是在喝,注意力被这美丽的红书包缠绕着,扭过脸一遍一遍地看它,别的一切感受都退得远远的,仿佛快活与否,就同这书包紧密地连在了一起。那天放学时,女孩就走在我的前面,我跟着走,听着大伙都在议论她的书包漂亮,原来人人都看出了它的好,被这种认同感影响着,一个念头从我心里升了起来:我一定要马上拥有一只这样的书包。一连几天,只要一放学,我就去街上寻找,专跑文具店。终于,我在一家小文具店的橱窗里找到了这样的红书包。隔了层光闪闪的橱窗玻璃,我发现它更加吸引人了。 我在它跟前站了许久,一会儿凑近着看,一会儿退远点看,一会儿又捂上一只眼,单眼看 。“没有什么能同它比美。”真的,当时我就那么想,“它是我最想要的。”然后我又奔又跑地赶到车站,等了三部公共汽车,才等到母亲从车上下来。她惊讶地看着我,我什么也不说,拉着她的手直奔那家文具店。到了那儿,就指着红书包说:“请给我买吧,妈妈。”“可你的书包还挺新的,而且也很漂亮。”我不知怎的就想哭,一边死活不肯离开,像是打算在这儿站一辈子。母亲摸摸我发烫的额头,心就软了。没想到她摸出钱夹要付钱时,才发觉带的钱不够。可在这时,店要打烊了。夜里,我老做梦,梦见店里的红书包让人用一把大剪刀剪坏了,急得我大嚷大叫起来。父亲把我唤醒,小声对我说,明天,他下了班就去把我的红书包买回来。

第二天的整个白天,我都非常快乐,心里涌动着紧张和激动。见了那个背红书包的女孩,我对她微笑了,心里充满模糊的好感:我马上就可以背上那只红书包,同她的一样。到了傍晚,我突然变得惴惴不安:万一那店里的书包都让别人买去了呢!于是,我三番五次往那里跑,弄得店里人都开始皱起眉头来打量我。晚上,父亲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我抢过那只鲜红的书包,高兴得打转。等狂喜过之后,才看见母亲正在给父亲搽松节油。原来,为了快点赶到店里,父亲骑车时同一部电动车撞在一起,膝盖上肿起老大一块。我的心情沉重起来:我怎么会不顾一切地迷上这红书包的,竟没发现父亲的膝盖为了它受伤了呢?父亲说:“爱美是件好事,可生活中美的东西太多了,跟着去争,永远也是跟不过来的,能体会美才是最美的事情。”

第二天,我背着红书包兴高采烈地去学校,在校门口碰见那个女孩。谁知她又换了个紫色的新款书包,比原来的红书包漂亮不知多少倍。从那天起,我依然爱一切美丽,美的旖旎永远能给予我无限的灵感,可是从此就没有再像过去那样焦躁不安了,看开了很多,能懂得美的东西美在何处有时就很知足了,也很快乐,世界上最美的东西莫过于存着的爱美的心。那个红书包用旧后,我像宝贝一样珍藏了好多年。不为别的,就因为它已经成了我童年生活的一个启示录。

(选自《秦文君文集》,有删改。)

1.根据文中“红书包”这一线索,在横线上依次填上恰当的内容。

渴望拥有红书包、 _______ 要父母买红书包 、 得到红书包、 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在写法上主要有什么特点?请写出一点并作简要分析。

3.从“我的心情沉重起来:我怎么会不顾一切地迷上这红书包的,竟没发现父亲的膝盖为了它受伤了呢?”,可以看出“我”是个怎样的人?结合上下文作简要分析。

4.结合文章主旨,谈谈你对下列链接材料的看法。

材料一:iphone4S上市时, 网上流传的一张黄牛排队买iphone4S的图片,就足以让美国人震惊。据说当天黄牛大打出手后,苹果公司只能暂停iphone4S的销售,避免疯抢而出事故,结果果粉们因为买不到手机愤怒地往店里扔鸡蛋。

材料二:苹果新版手机iphone6于2014年9月19日正式发售,世界多地的果粉们争相抢购,苹果专卖店门口更是排起了长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从“雾都”到“霾都”

①在中国古代,雾是重要的审美意象,无数与雾有关的诗词佳句千古流传,中国大地上有诸多的地方以雾而著称,泰山、黄山、庐山、峨眉山,似乎没有哪座名山不以雾为奇绝。

②除了以雾闻名的风景胜地,中国还有一座城市也以雾而著称,这就是“雾都”重庆。重庆多雾,因为它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四面群山环绕,长江、嘉陵江在此交汇,空气温暖湿润,地面风速很低,江水蒸发不易扩散,潮湿的空气很轻易就会达到饱和状态而凝结成雾。据重庆气象部门统计,20世纪50年代,重庆市的年平均雾日数达103天,不过,近50年来,重庆的雾在减少,20世纪70、80年代重庆年平均雾日数在50天左右,到90年代就减少到30~40天了。气象部门说雾少了,人们却感觉不到,分析表明这是因为重庆浓雾呈逐年减少趋势,强霾呈逐年上升趋势。

③那么到底什么是雾,什么是霾呢?

④气象学上对“雾”的定义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导致水平能见度低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雾和云可以说是一母同胞,它们的形成都需要相同的条件,过量的水汽与空气中的凝结核结合在一起,它们悬浮在高空被称为云,如果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雾具有天气指示的意义,往往与特定的天气系统相联系。而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霾”的定义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霾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201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则对“霾”给出了技术性的判识标准:“当能见度小于10千米,排除了降水、沙尘暴、扬沙、浮尘等天气现象造成的视程障碍,且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时,即可判识为霾。”所以雾与霾最大的区别是相对湿度: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的低能见度现象称为雾,相对湿度低于80%的为霾。如此看来,重庆这个浪漫缥缈的“雾都”是不是正在向“霾都”演变呢?

⑤雾和霾在一定情况下,还可以相互转化。在稳定的天气条件下,排放入大气中的污染颗粒物浓度越大,霾就会越重,此时如果水汽达到饱和,污染颗粒物就会作为凝结核形成雾滴。而雾形成之后,水汽被阳光蒸发,凝结核却仍然留在空气里,此时雾又转化成了霾。 

⑥国内最早提及“灰霾”的论文作者、中国气象局研究员吴兑说出一个更为残酷的现实:“我们原来认为重庆是‘雾都’其实是误解。重庆由于二战的军工开发和建国后的军工建设,一直是严重的‘霾都’,只是过去科学认识水平不够,误认为是‘雾都’。伦敦也是一样,它工业化以后就是个‘霾都’。我们以前认为能见度恶化都是雾造成的,其实很多情况下都是霾。”于是,“雾都”不再有美感,反而变成了刺耳的警报,令人忧心。而且,似乎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被冠上了“雾都”的名号。2011年10月,郑州连续三天雾气笼罩,早晨能见度更是降到仅有200米左右,被市民调侃为“宛若蓬莱仙境,郑州成‘雾都’”;2011年11月5日,西班牙《阿贝赛报》在文章中指出:“中国的首都正在与伦敦争夺世界‘雾都’称号”;2011年11月,乌鲁木齐一周七天有六天都被大雾笼罩,能见度不足100米,有的地方能见度几乎为零,被戏称为“西部雾都”、“雾”鲁木齐。

⑦然而一些关于中国近五十多年来雾日和霾日的变化研究资料显示,大部分地区雾日的变化并不明显,那么这些所谓的雾天增多了,实际上都是霾天增多。笼罩在今天都市里更多的是“霾”,新兴的中国“雾都”实际上都是“霾都”!特别是1975年以后,中国霾日明显增加,在大部分地区,这种霾日的变化更多受到了人为排放的影响,和当地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⑧霾会降低空气能见度,这主要在于大气中颗粒物的散射、吸收带来的消光作用,而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颗粒物的散射,颗粒物的家族被称为悬浮颗粒物,其组成部分PM2.5在2011年迅速蹿红。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会深入到人的肺部,造成人的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PM2.5的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急诊数量分别会增长5%和1%。如今在我国的有些城市,这种污染的最大来源是汽车排放的尾气。

⑨中国的“霾都”已经越来越多,而且还在继续增多中。中国经济和工业较发达的地区,霾日变化都呈现出增长趋势,而且这种趋势恐怕短期内也很难发生改变。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城市治理灰霾的前景不容乐观,悬浮在中国城市上空的灰霾还要很久才会消散。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第11期,有删改。)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中国名山全都以雾为奇绝,一些城市也以雾著称。

B. 重庆多雾是因为潮湿空气不易散发且饱和所致。

C. 云和雾在空气层所处位置相同,都能指示天气。

D. 雾和霾形成的条件不同,互相转化的条件相同。

2.根据文意,下列关于中国的“霾都”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中国经济和工业较发达地区,霾日变化都呈增长趋势,短期内恐怕很难改变。

B. 随着对雾霾认识的逐渐深入,人们意识到中国新兴的“雾都”实际都是“霾都”。

C. 重庆从二战到建国后一直是军工生产的重地,实质早已是污染严重的“霾都”。

D. 新增的各地“霾都”都处于盆地之中,周围群山环绕,潮湿空气不容易扩散。

3.下列现象与霾的形成无关的一项是 (   )

A. 2014年APEC会议期间,北京200多万车辆停驶等措施的执行使其天空呈“APEC蓝”。

B. 1975年以后,中国大部分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人为排放量增加,中国霾日明显增加。

C. 云南兰坪有个神奇的湖泊,天气变化的时候,一条白龙似的水雾从湖面盘旋升起。

D. 曾有报道“北京盛夏季节30℃大雾弥漫”,实际上高温条件下出现的不可能是雾。

4.根据文意,“雾”和“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请分点概述。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是什么?

(1)如此看来,重庆这个浪漫缥缈的“雾都”是不是正在向“霾都”演变呢?

(2)颗粒物的家族被称为悬浮颗粒物,其组成部分PM2.5在2011年迅速蹿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中“竦峙”是什么意思?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往来而不        以为妙

B. 不知人之乐        起坐喧哗者

C. 颓然乎其       千二百里

D. 醉翁意不在酒      辍耕垄上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_____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第①段先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由远及近依次写了“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B. 作者被贬滁州,为了忘记现实的痛苦,纵情山水,借酒消愁,与山中的智仙一起修建了美丽的醉翁亭。

C. 第②段写了早晚晴阴变化,又写四时不同的景物,同时也抒发了作者沉浸在美景变化之中的愉悦之情。

D. 文末用“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表达出太守与民同乐的情怀。

 

查看答案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百姓孰敢不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隆中对》)________

(2)惟楼一座,直接霄汉。                     (《山市》)________

(3)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有余。         (《公输》)________

(4)便扶向路,处处之。                       (《桃花源记》)________

(5)与人期行,相而去。                       (《陈太丘与友期》) 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