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到12月中旬止,增城区2015年十件民生实事已基本全部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B. 这次出现的短时雨夹雪,是增城气象局成立以来第一次录得的雨夹雪天气现象。
C. 在回南天气中,一些物品或食品很容易霉变腐烂,进而受潮,因此,要采取相应的防潮措施。
D. “村村通广播”因为可传递实用知识,普及法律知识,所以可以把国家政策传达给广大的农民,把政府想做、要做的事情告诉农民。
下列语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引人瞩目的电影《美人鱼》总票房已超30亿人民币!这部电影的周氏幽默让人津津乐道,而利用名人效应引致大家对环保问题重视的手法也让人折服。如果让环保内容更多地出现在电影、电视、歌声里,让公众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生态自觉,使环保意识形成如影片中人鱼婆婆用鱼尾掀起的巨浪,破坏环境的行为定会死灰复燃,环保文化也一定能够迎来新热潮。
A. 引人瞩目 B. 津津乐道 C. 潜移默化 D. 死灰复燃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惩戒 冗杂 冥思遐想 顾名思义
B. 饶恕 招徕 欲欲寡欢 消声匿迹
C. 迸贱 旁骛 廓然无累 不谢置辩
D. 郎藉 孱弱 心旷神贻 温声细语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 臆测/恻隐 躯壳/果壳 秋葵/众目睽睽
B. 疏懒/淑女 省亲/反省 斗争/气冲斗牛
C. 诅咒/阻抑 嗤笑/鞭笞 戊戌/长吁短叹
D. 苋菜/羡慕 犷野/诓骗 模拟/顶礼膜拜
有人说:“走着走着,我们就长大了。是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前行的过程。走在路上,我们欣赏春夏秋冬;走在路上,我们辨别美丑;走在路上,我们品味酸甜苦辣;走在路上,我们抒发喜怒哀乐……请以“走在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语要求:
①文体自选(除诗歌外、戏剧外)
②不得照搬所提供的作文材料。
③字数不少于5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地名、校名。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向泥土敬礼
耿立
①人们说乡村是泥土做的,是啊,木镇的一切都在泥土上。木镇的人不识字,但不妨碍他们把泥土当作《圣经》,他们知道大地上的一切都是泥土给的,炊烟呼吸,鸡啄驴鸣,花草物种,这些只是“圣经”上不同的文字。
②如果说草的种子是汉语印制的,父亲能读懂;那村长折腾土地的脾气就是英文印制的,他读不懂。因为有时村长让大家种水稻,但却颗粒无收。父亲说我们这里的地寒,水稻是金贵喜暖的玩艺,泥土有脾气,你不要拗,种子也有脾气,你不要拗,你能把庄稼种到石板上?
③有时,我看到父亲在田埂上扛着锄头走,一遇到牛从对面思索着走过来,父亲就退后一步,虽不像西方的人把手捂着胸脯那样,但绝对的虔敬,如同除夕从祖坟上把先辈的神灵请回过年一样。父亲相信离牛和人一样,离头三尺的地方有神灵。
④父亲的手,虽然如树皮一样皱褶苍老,有点变形,条条青筋如蚯蚓,但有着泥土的温暖,我一握的时候,就感觉像庄稼的汁液传到我的血管,这是泥土的温度。这样的手在泥土里绝对灵活,他锄地时,绝对不伤害庄稼,而对草,也是尽量照顾,只要和和庄稼和谐相处,父亲是不会对草痛下杀手的。
⑤父亲年老了,手指有时不太灵便,有一年惊蛰后,他在麦田松土的时候,不小心把一根在泥土下路过的蚯蚓斩断了,父亲内疚喃喃:这怎么好,这怎么好。父亲停下手,拿眼睛乜斜看我一下,从兜里掏出一枝卷烟,咝咝地吸着。然后闭上眼睛,他说出了令我吃惊的话:让我装死一会。这是在推己及物想像蚯蚓的痛吗?
⑥即使冬令时节,父亲也闲不住。他会和叫做家贼的麻雀对话,有时就撒出一些苞谷给这些小家伙,作为对它们一年来在窗前恪尽职守叫醒农人的犒赏。有时父亲要在阳光晴好的时候堆粪翻粪晒粪,这是对泥土的滋补。你想他们陪伴着小麦走了一春,陪伴着苞谷走了夏季秋季,如今到了该歇息的时候,就如女人产后要吃红皮鸡蛋喝红糖水。父亲还会到田地里去,他像逡巡的士兵,把泥土里的瓦块、砖头了剔除了,怕这些骨头硌着睡眠的泥土,怕在地里漫游的小动物们闪了腰,怕来年开春撞坏了犁耙。父亲心里最清楚,土地糊弄不得,土地和人是兄弟,多少辈子都比邻而居,对别人好也是对自己好。
⑦从地里回来的父亲脸上有一块泥巴,母亲想用手抠下,又想卷起衣襟擦,父亲招呼了一下说不用了——父亲羞涩了,但母亲的亲昵是对劳作的一种尊重,泥土在脸上怎么了?有时米粒和碎馍掉到地上,父亲拾起吹一下,或者母亲用衣襟擦一下,就填到嘴里。泥巴在父亲的脸上,不就是土地的徽章么?作为对一辈子的老邻居的奖赏,是否在父亲的脸上撒一把草籽,用洗脸水一浇就能发芽?诗人雅姆说:如果脸上有泥的人从对面走来要脱帽致敬 先让他们过去。
⑧是啊,我们什么时候,对有泥的人有过足够的尊重呢?我们向泥土敬个礼吧。
1.通读全文,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父亲”敬重泥土及其生灵的具体表现。
2.品味文章第⑥自然段画横线句子的语言特色。
3.你如何理解第⑦自然段中“泥巴在父亲的脸上,不就是土地的徽章么”这句话?
4.文中引用诗人雅姆的诗句有何作用?
5.联系全文回答,我们为什么要向泥土敬个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