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小憩(qì) 羸弱 (yíng) 忧心忡忡 (zhōng) 咬文嚼字 (jiáo)
B. 踝骨 (huái) 狡黠 (jié) 颔首低眉(hàn) 气吞斗牛(dòu)
C. 弥漫 (mí) 缄默 (jiān) 藏污纳垢(gòu) 如坐针毡 (zhān)
D. 汲取(xī) 停泊 (bó) 杳无消息 (yǎo) 怏怏不乐(yānɡ)
按要求作文
在暗夜里,你会感谢那个为你提灯照亮的人。在人生路上,也有那样的“提灯人”,帮你拨开迷雾,让你找寻到人生的方向......
请以“那个为我提灯的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
睡在芬芳的稻草床上
周志国
①睡在稻草上。小憩的庄稼人。贪玩的孩子。阳光洒在温软金黄的草堆上。花儿一样的梦。
②我睡在稻草上,是睡在用稻草铺垫的木床上。
③从农村出来后的每年春节,我是雷打不动要回老家去的。回到乡下,回到父母的身边。有一年冬天,大雪齐了膝盖,我就是连滚带爬回去的。人回去,心也回去。
④父母家里就两位老人,至今没有舍得添一件时尚的家什,没有音乐,没有电视。除了吃饭,我们就从早到晚围着曦曦燃烧的木柴火塘,嗑母亲炒的南瓜籽说话,常常要说到夜深了才想起该去睡觉。
⑤这么多年,我只要回去,都和父亲抵足而眠。今年春节回家的第一个晚上,我们说到家里的公鸡都叫了头遍。临睡了,母亲说被子床单什么的,都是新洗了的,还用米汤水浆了。父亲抢过话头,特别补充说,垫絮下面的稻草全部换了新的,是他从草垛里选那壮实金黄的稻草,把袍叶撸干净了,再用菜刀切齐整,一把一把,一层一层铺在床板上,平实,厚实,松软,睡在上面,不比席梦思差。
⑥我的脑海里,迅速出现了父亲做这一切时的情景:视线在草把里探寻,双手在草垛里翻找,拉出来,一只手捏着草尖处,另一只手的五个手指张成梳子样顺着草身一次次往下撸,袍叶撸干净了,手上就剩下了金黄的草梗。看看撸得差不多了,就顿齐了用刀切,然后抱到床边细细地铺好。稻草铺好了,再铺上棉絮,铺上床单;看看自己精心忙活打理一新的床铺,只等自己的儿子回来。老人家的幸福像蜜汁样从心底里往周身流淌。
⑦脱去臃肿的外衣,钻到被窝里躺下去,一股熟悉的稻草的气息顿时向我袭来。稻草的味道,稻谷的味道,泥土的味道,甚至父亲的味道整个包裹了我。我没有说话,我调动自己所有的感觉器官、嗅觉器官一起感受,一起回味,一起品尝,重温自己生在稻草铺上,睡在稻草铺上的那些过去了的岁月和生活。
⑧我也种过水稻。收获金黄的稻谷,也收获金黄的稻草。季节熟了,把多数的稻谷卖给粮站,把够吃的稻子留给自己。想象着金黄的稻谷加工成雪白的大米去养育天下的生命。也有骄傲,也有自豪。稻谷都安排好了,成堆的稻草则留下来陪着我们过一年里剩余的日子。它的用处很多,切碎了洒上清淡的盐水用它做牛的饲料,晒干了用它来生火做饭,理净了用它来垫床铺,过去它还是庄户人家盖屋面的唯一材料。
⑨自打搬进城里,我们的生活就彻底告别了稻草。垫床的是席梦思,烧饭的是煤电气。我们把稻草扔在了乡下,把与稻草有关的一切都扔在了逐渐淡去的记忆里。甚至好多的日子,我们在梦里都不见了它的踪影。曾记得,第一次睡上席梦思,那一份当了神仙的感觉是何等的美妙。孩子们在床上玩起了弹跳的游戏,我们则在历数稻草铺的简陋与粗糙。谁也不知道,第二天起来,我们都喊腰疼。如今想来,那是不习惯的缘故,并不是席梦思的错。我们尽管对稻草铺还存有一丝留恋,但终究是不会再到乡下去拖车草来垫床铺了的。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早已经习惯了席梦思的软和,忘记了那些与稻草滚在一起的日子。
⑩户外有风,屋后的竹林在沙沙摇响。远处有几声狗吠起落。这个静谧温馨的晚上,我睡在稻草上,睡在父亲身边,我感到异常的踏实与香甜。我做了一个梦:田野里翠绿的禾苗翻起金黄的稻浪,从金黄的稻堆里淌出了白米的河流……在阳光照耀的田野里,我躺在芬芳的稻草上。幸福地睡着了……
1.文章围绕“稻草床”展开情节,作者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第⑨段画线句的理解。
3.结合全文内容,请简要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4.【甲】【乙】两个片段都属于景物描写,请比较两者在写法上各有什么不同,又各有什么不同的用意。
【甲】我做了一个梦:田野里翠绿的禾苗翻起金黄的稻浪,从金黄的稻堆里淌出了白米的河流……在阳光照耀的田野里,我躺在芬芳的稻草上,幸福地睡着了……
【乙】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鼎湖山听泉》)
5.文章标题和结尾处都出现了“芬芳”一词,它有怎样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以下题目。
超强记忆力不足取
万维钢
①凭借电视史上最“兴师动众”的道具组、一众脑力强大的素人选手、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项目设计,江苏卫视《最强大脑4》于2017年1月霸气回归荧屏,再次引发收视热潮。而社会上不少训练超强大脑机构因时而起,这也让不少人质疑:过度宣扬超强记忆,会不会误导观众特别是学生痴迷于拥有超强记忆力而荒废学业。
②其实,世界上有很多功夫可以把“简单”积累成“复杂”。比如你研究过很多数学题,这些问题有可能在你大脑中发生化学反应,让你举一反三甚至上个档次,“从量变到质变”。但是记忆功夫,量变永远是量变,你背诵了很多位圆周率,也就是如此而已。思想的质变不容易观测,而记忆力的量变很适合表演,人们一提“最强大脑”,首先想到的是记忆力。但是关于记忆力,我们得知道三点:正常人也可以练就超强记忆力;再强的记忆力也不能“把胳肢窝变成海参”;超强记忆力反而有害。
③记忆数字的民间训练方法是“谐音记忆法”,专业选手的技术是“形象化”。所有专业记忆力比赛,本质上比的都是想象力。参赛人大多是普通人,只不过经过艰苦的训练,记忆力之外没有其他特长,除了极少数真正的天才。有些疾病会导致超强记忆力,比如“学者综合症”“阿斯伯格综合症”,这些都与自闭症有关。美国人Kim Peek患有自闭症。他的大脑没有胼胝体——连接两侧半球的最重要的联合纤维,小脑也损坏了,直到4岁才学会走路,情绪不稳定,很容易发怒。但Peek可以同时阅读两个书页,左右眼各看一页,只一遍就能完美记住内容,永不会忘记。他曾在图书馆里向测试者背诵看过的任何一本书,据说他记住的书超过12000本。Peek的故事被拍成电影《雨人》。雨人虽然过目不忘,却不能理解自己背诵内容的意思。Peek曾经靠神奇的记忆力和心算能力在一个小公司做会计,但是10年后,被一台计算机和两个真正的会计取代了。
④在书本匮乏、昂贵的年代,你出口成诵,别人会肃然起敬,现在人人都有手机能随时记录和查找任何东西,还投入时间金钱训练超强记忆力就荒唐了。很多真正厉害的大脑自带超强的记忆功能,比如冯诺依曼、钱学森等,但这是这些牛人大脑的副作用,绝非安身立命之本。一般人的记忆力有限,给你看一张照片,过段时间你大概只能忆起几个物体的概念而不是细节,如此不精确的记忆何以让我们生存下来?这恰恰是进化的优势!忽略细节,才能抓住要点。贵人多忘事,是因为“贵人”要思考优先级别的事情,对于他们,想象力应该用在创造上而不是努力记住小数点后面很远的数字。真正实用的人才,读书得像诸葛亮那样“观其大略”而不是训练超强的记忆力去背诵电话号码和火车时刻表。
⑤事实上,超强记忆力不但对学习无益,还可能有害。我们所学的知识有很强的结构性,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根据知识的逻辑和原理记忆。超强记忆法则是用想象力另外建立一种联系,是把码好的乐高积木拆开、重新排列,不但多此一举,而且具有破坏性。超强记忆法用得越多,理解度可能越差,练习超强记忆力不是做学问的正途,是邪道。虽然有参加记忆训练的人表示,自己因为记忆力提高,考试成绩变好,可是我要说如果把练习记忆力的功夫直接花在准备考试上,成绩会更好。(选自2017年1月《新华日报》,有删改)
1.本文从《最强大脑4》回归荧屏这一事件说起,有何作用?
2.文章第③节划线句主要采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第④节列举有超强记忆力的冯·诺依曼、钱学森等人,是不是与本文观点矛盾?
4.认真阅读第⑤段,理清本段的论证思路。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以下题目。
及陈涉起,沛(沛县)令欲以沛应之。掾、主吏(官名)萧何、曹参曰:“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借此胁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刘邦)。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沛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刘季。刘季乃书帛射城上,遗沛父老,为陈(陈说)利害。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门迎刘季,立以为沛公。萧、曹等为收沛子弟,得三千人,以应诸侯。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A. 忿恚尉 ( ) B. 借第令毋斩( )
C. 今欲背之( ) D. 遗沛父老( )
2.下列四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 乃令樊哙召刘季 沛令后悔 B. 以激怒其众 以应诸侯
C. 今欲背之 欲诛萧、曹 D. 陈胜自立为将军 立以为沛公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当的一项是( )
A. 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 B. 且/壮士不死/即已
C.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D. 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刘季乃书帛射城上
5.陈涉、吴广发动起义,沛令响应起义,他们的基本策略共同的一点是什么?陈、吴发动起义取得成功、沛令响应起义却遭杀身之祸,原因何在?请分别作简要的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zé)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瓯(ōu):杯子。
1.结合“叹息”一词,探究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试结合“草深” 、“鸣蛙”两个词语,赏析“草深无处不鸣蛙”这句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