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拾荒梦(有删节)
①在我的小学时代里,我个人最拿手的功课就是作文和美术。当时,我们全科老师是一个教学十分认真而又严厉的女人。她很少给我们下课,自己也不回办公室去,连中午吃饭的时间,她都舍不得离开我们,我们一面静悄悄的吃便当,一面还得洗耳恭听老师习惯性的骂人。
②有一天老师出了一个每学期都会出的作文题目,叫我们好好发挥,并且说:“应该尽量写得有理想才好。”
③等到大家都写完了,下课时间还有多,老师坐在教室右边的桌上低头改考卷,顺口就说:“三毛,站起来将你的作文念出来。”
④小小的我捧了簿子大声朗读起来。
⑤“我的志愿——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因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游戏,自由快乐得如同天上的飞鸟。更重要的是,人们常常不知不觉的将许多还可以利用的好东西当作垃圾丢掉,拾破烂的人最愉快的时刻就是将这些蒙尘的好东西再度发掘出来,这……”
⑥念到这儿,老师顺手丢过来一只黑板擦,打到了坐在我旁边的同学,我一吓,也放下本子不再念了,呆呆的等着受罚。
⑦“什么文章嘛!你……”老师大吼一声。她喜怒无常的性情我早已习惯了,可是在作文课上对我这样发脾气还是不太常有的。
⑧“乱写!乱写!什么拾破烂的!将来要拾破烂,现在书也不必念了,滚出去好了,对不对得起父母……。”老师又大拍桌子惊天动地的喊。
⑨“重写!别的同学可以下课。”她瞪了我一眼便出去了。
⑩于是,我又写:“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夏天卖冰棒,冬天卖烤红薯的街头小贩,因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更重要的是,一面做生意,一面可以顺便看看,沿街的垃圾箱里,有没有被人丢弃的好东西,这……”
⑪第二次作文交上去,老师划了个大红叉,当然又丢下来叫重写。结果我只好胡乱写着:“我长大要做医生,拯救天下万民……”。老师看了十分感动,批了个甲,并且说:“这才是一个有理想,不辜负父母期望的志愿。”
⑫我那可爱的老师并不知道,当年她那一只打偏了的黑板擦和两次重写的处罚,并没有改掉我内心坚强的信念,这许多年来,我虽然没有真正以拾荒为职业,可是我是拾着垃圾长大的,越拾越专门,这个习惯已经根深蒂固,什么处罚也改不了我。当初胡说的什么拯救天下万民的志愿是还给老师保存了。
⑬说起来,在我们那个时代的儿童,可以说是没有现成玩具的一群小孩。树叶一折当哨子,破毛笔管划点肥皂满天吹泡泡,五个小石子下棋,粉笔地上一画跳房子,粗竹筒开个细缝成了扑满,手指头上画小人脸,手帕一围就开唱布袋戏,筷子用橡皮筋绑绑紧可以当手枪……那么多迷疯了小孩子的花样都是不花钱的,说得更清楚些,都是走路放学时顺手捡来的。
⑭我制造的第一个玩具自然也是地上拾来的。那是一支弧形的树枝,像滚铁环一样一面跑一面跟着前面逃的人追,树枝点到了谁谁就死,这个玩具明明不过是一枝树枝,可是我偏喜欢叫它“点人机”,那时我三岁,就奠定了日后拾荒的基础。
⑮拾荒人的眼力绝对不是一天就培养得出来的,也不是如老师所说,拾荒就不必念书,干脆就可以滚出学校的。我自小走路喜欢东张西望,尤其做小学生时,放学了,书包先请走得快的同学送回家交给母亲,我便一人田间小径上慢吞吞的游荡,这一路上,总有说不出的宝藏可以拾它起来玩。
⑯有时是一颗弹珠,有时是一个大别针,有时是一颗狗牙齿,也可能是一个极美丽的空香水瓶,又可能是一只小皮球,运气再好的时候,还可以捡到一角钱。
⑰我虽然是抗战末期出生的“战争儿童,”,可是在我父母的爱护下,一向温饱过甚,从来不知物质的缺乏是什么滋味。家中四个孩子,只有我这个老二,怪异的有拾废物的毛病,父亲常常开导我,要消费,要消耗,社会经济才能繁荣,不要一块碎布也像外婆似的藏个几十年。这些道理我从小听到大,可是,一见了尚可利用的东西,又忍不住去捡,捡回来洗洗刷刷,看它们在我的手底下复活,那真是太快乐的游戏。
⑱拾荒的趣味,除了不劳而获这实际的欢喜之外,更吸引人的是,它永远是一份未知,在下一分钟里,能拾到的是什么好东西谁也不知道,它是一个没有终止,没有答案,也不会有结局的谜。
⑲我有一天老了的时候,要动手做一本书,在这本书里,自我童年时代所捡的东西一直到老年的都要写上去,然后我把它包起来,丢在垃圾场里,如果有一天,有另外一个人,捡到了这本书,将它珍藏起来,同时也开始拾垃圾,那么,这个一生的拾荒梦,总是有人继承了再做下去,垃圾们知道了,不知会有多么欢喜呢。
1.阅读全文,请简要概括出主要内容。
2.作者所说的拾荒就是捡垃圾吗?在此过程中她有什么收获,反映作者怎样的追求?
3.文中第10.11两段重写文章的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
4.在对待梦想的态度上,老师和作者有何不同?
5.对于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对自己的小学老师刻画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
B. 作者希望成为一个拾破烂的人,因为这种职业,可以一面工作一面游戏,自由快乐,还可以不断发现和挖掘美好事物。
C. 作者认为拾荒的最大趣味,是可以不断的猜谜。
D. 最后一段,作者用亲切自然的口吻,表达了希望有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的美好愿望。
6.在你学过的作品中,与本文写作意图不同的两项是( )( )
A. 《风筝》 B. 《童趣》 C.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D. 《竹影》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生命的暗示
欧阳斌
①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昏睡中惊醒。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又一列火车隆隆驰过——
②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是生命的暗示吗?
③我在想,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么?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须高密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么?是因为它那生命的全部价值,都隐含在这微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里么?那么人呢?仅仅因为生命比秋虫千百倍的绵长,就可以以生理需求为由,将千百个最美丽最令人激动的黎明慷慨地遗弃么?
④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
⑤唯有钟声,以其绝对接近精确的殊荣,当之无愧的充当了生命的量尺。它那周而复始的切切欢呼里,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提醒,然而昏睡了的那些人是不知道的,在混混沌沌之间,生命就这样一部分一部分的丧失了。
⑥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当它最充分地展示出黑暗、龌龊、卑鄙、虚伪一面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当它展示出光明、纯洁、崇高、真诚一面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在这样两极之间交错延伸的。
⑦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渺小的存在,当物欲、利欲在蝼蚁般的人群中横行恣虐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伟大的结晶,当它在强暴、苦难中显示出牺牲的悲壮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混血儿”,由此我们也就没有理由产生绝对的崇拜和蔑视,再伟大的巨人也有他渺小的瞬间,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伟大的片刻。
⑧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没有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梦寐求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地增值。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仅仅只有一次。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只要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因为失去的一切,又可能在新的层次上复得。当然,在极少数的时候,我们也渴望着悲壮的牺牲,那是因为苟且偷生已严重地亵渎了神圣的生命。那时,死亡反而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反而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
⑨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出它本来的刻度。有的人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生,却留下一个默默无闻的死;有的人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生,却有一个轰轰烈烈的死。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泰斗。这一切绝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⑩一时一事的得失,永远是生命的烦恼之泉。倘若能真正将其置之度外,烦恼就真正超脱了。其实,真正值得烦恼的命题在于: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作何种转化。对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回答。却没有任何一本哪怕是世界上最权威的教科书能给出最完美的答案。人其实是最难认识自己的,也就更难找到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这正是一些人拥有一个失败的人生之根源。更悲惨的结局则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其实完全是南辕北辙。所谓天才,无非就是能最早最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以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由瞬间到永恒的有效转化。
⑪生命,这神秘而美丽、不可捉摸而异常珍贵的存在,你究竟隐逸着多少暗示?
1.下列的说法,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与那些清醒和失眠的人相比,昏睡了的人不知道钟声的提醒,在混混沌沌之间,生命就一部分一部分的丧失。
B. 生命有时是一种痛苦的煎熬,有时是一种快乐的享受,生命似乎永远就在这种两极之间交错延伸。
C. 再伟大的巨人也有他渺小的瞬间,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伟大的片刻,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产生绝对的崇拜和藐视。
D. 一时一事的得失,永远是生命的烦恼之泉,但它是可以超脱的。真正的烦恼在于生命的价值要以何种形式作何种转化。
2.下列的说法,属于作者的观点的一项是( )
A. “我”产生了一个荒诞的联想,觉得绝对精确的钟声充当了生命的量尺,对人发出提醒,提醒大家生命的流逝。
B. 生命只属于一个人,也仅仅只有一次,随着时间推移,生命也会增值,所以任何时候都要珍惜生命。
C. 生命的价值只有交给历史,才能正确地衡量出它的价值。每个人生活和死亡的方式不一样,不会以人的意志转移。
D. 真正而且永恒的烦恼是,人永远无法找到合适的形式,来实现生命的价值正确转化,这是一个千古之谜。
3.文章第一段中对“秋虫”与“钟声”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4.作者思考生命时,多次运用到对比手法,请举出一例作简要赏析。
5.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请结合文中作者对生命的其中一点思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词中的“燕”能否改为“雁”字,请说明原因。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向为词评家赞赏,请自选任一角度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舍生而取义者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皆以美于徐公
C. 行道之人弗受 是以谓之“文”也
D. 万钟于我何加焉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
B. 本文作者既从正反两面来申述观点,还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述观点。
C. 作者认为一个人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也能经受住考验。
D. “一箪食,一豆羹”是微不足道的,作者认为这不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
按照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人皆吊之 ________________(《塞翁失马》)
(2)父利其然也 ________________(《伤仲永》)
(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________________ (《曹刿论战》)
(4)此皆良实。________________(《出师表》)
(5)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________________(《隆中对》)
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_)(_________)
A.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星汉灿烂,若出其中。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B.故人俱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C.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D.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钟鼓悦之。
E.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F.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②争渡,争渡,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③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则》)
④一封朝奏九重天,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⑤___________________,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⑥_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
①国总理温家宝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时,引用了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来形容中国当前形势:社会发展平衡,人民充满信心。
②珍惜粮食是一种美德,如果没有农民伯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观刈麦》)辛勤耕耘,就没有我们盘中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