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幸福常常伴随着我们。当父母用慈爱的伞为你撑起一方晴空时,你会感...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幸福常常伴随着我们。当父母用慈爱的伞为你撑起一方晴空时,你会感到“有家真好”;当同学用贴心的话安抚你孤独的心境时,你会感到“朋友真好";当欢歌笑语飞出课堂洒在山间野外时,你会感到“这样的活动真好”;当知识帮你打开智慧的大门,时,你会感到“;当理想为你插上腾飞的翅膀时,你会感到“有梦真好"……

请以“__________,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含书写分5分)

写作提示: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读书真好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又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站在古人的肩膀上看世界,感觉真好。但我们不能依赖古人托一辈子呀。我从古人的言语中懂得了书的重要性,为了不使“书到用时方恨少”发生在我的身上,我发奋读书。 小时候,我还不识字,就让爸爸妈妈给我读《安徒生童话》。我深深的记得《安徒生童话》里的那几位主角: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可爱的拇指姑娘,坚定的锡兵,爱慕虚荣而宁愿光着身子走在大街上的皇帝……这些人物都给予我最深的感受,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唤起了我的同情弱者之心,爱虚荣的皇帝给予我不能要虚荣,而应该做点实际的事的启示。是他们伴我成长。 到小学的时候,我认识字了,我可以独立看一些书籍了。课内的《麻雀》给了我母爱是多么伟大的启示;《狼牙山五壮士》让我为他们自豪;《我的战友邱少云》介绍了邱少云那种坚定的意志。在课外,《中华上下五千年》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震憾,晏子那种智慧把我折服了,赤壁之战让我感受到黄盖的智谋。总而言之,《中华上下五千年》给了我太多的震憾。 到了高年级,时间紧,任务重,课外书明显看得少了,但在学习之余,我总不忘看课外书。《中国青少年百科全书》让我透过方格纸看到了外面的大千世界。《中国青少年百科全书》里的“奥秘宇宙”,让我知道了原来地球以外的世界是那么的神奇。 如果说人生是一只帆船,那么读书就是海风,虽然船可以脱离风而靠划桨前行,但是没有风吹的人生,就会停滞,徘徊不前。如果说人生是一幅画,那么读书应是涂彩。一幅画可以只有一种色彩,但是只有一种色彩的人生一定是单调、乏味的。生命有限,而学海无涯。是一本本好书教会了我怎样拥有高贵的人格尊严。它们让我在成长路上走得更踏实更平安更快乐!它们记录着我成长路上的一点一滴。 一本好书就像一位向导,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向导交朋友,它会引导你向前走。我要“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因此,读书将伴我一生,让我感到“读书真好”。 【解析】本题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难度不大,学生的写作空间较大,容易打开思路,写作方向可大可小,可以从身边事写起,也可跨越时空,使用一些夸张或者联想手法,写一些离我们生活较远的事件。可以补充为:读书真好,通过写读书的经历,表达对知识的渴望。要写具体事件经历的具体过程,特别是事件的高潮,最激动人心最触发情思的地方要写出特色来,写得鲜明。 点睛:半命题作文,学生首先要补题,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补题,使之成为命题作文,然后再按照考场作文的命题作文进行写作创新,力求做到:首先,立意要有突破,不写大众化观点和中心,能把握时代脉搏,选择别人很少涉及的中心主旨;其次,选材有所突破,选择具有时代气息,典型的熟悉的和真实的材料进行写作,能做到贴近生活;再次构思要新,无论从内在技法和外在包装能做到与众不同,独立出众;最后语言要新,善用修辞,能写富有哲理性的语句,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试题。

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

待在家里的那几天,父亲的脸笑成了一朵花,我却犯了愁,一是连着几日,我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养老院;二是我不知道怎样跟父亲提这样的事情。

父亲似乎看出我的顾虑,一再追问,我被迫说出此番回来的目的。

我说:“爸,我在北京的工作很稳定,没法回来陪你,但是,我的收入又不高,不能把你接到北京,所以,我想帮你找家养老院,你在那里生活,我也会放心一些。”我极尽诚恳地说着这一切,但心里明白,只是借口而已。父亲听完,神情黯淡下来。

虽然我知道他不会和我一起去北京,他肯定舍不得离开这个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可他如果真要待在家里,我难免又会心烦。毕竟这是生我养我的父亲,在他的生活快要不能自理的时候,我不允许自己不以为意。

没想到,父亲回过神来,笑着说:“我觉得咱社区的 那家就很好,我明天就搬过去。”

那家养老院,我考察过,环境太差,我于心不忍。父亲固执地开始收拾一些生活用品,他一边收拾,一边喃喃自语:“去养老院好,去养老院好,去了,孩子也省心。”

看着父亲在昏暗灯光下的佝偻的背影,我再也忍不住了,鼻子发酸,潸然泪下。但是很快,我就抹去腮边的泪水,生活让我只能这样选择。

那个晚上,父亲的言语一直不多,他不停地摆弄家里的物件,翻翻这个,动动那个,一副极其舍不得又无奈的表情。我不忍看下去,早早回到自己的房间。

那天晚上,我久久无法入睡,从门缝里钻进来的灯光告诉我,父亲也是一夜未眠。夜晚那么漫长,父亲的叹息声,时不时地穿过厚厚的门板,冲击着我的耳膜。

第二天一早,当我肿胀着双眼,出现在父亲面前时,他一脸快乐的表情,仿佛从来就没有伤感过,没有失落过。

早餐是父亲做的,煎蛋、豆浆,还有几个热乎乎的包子。我一眼便认出那几个包子是原来上中学时,校门口那家的。我非常喜欢吃他们家的包子,后来上大学,偶尔回来,父亲一大早便骑上自行车,给我买回来。现在,父亲老了,骑不动车子了,一定是早上赶了好远的路才买回来的。

父亲见我发愣,笑着说:“快吃,快吃,一会儿凉了,我早上晨练,专门用保温瓶给你带回来的。”

最后,我把早点一扫而光。收拾完毕后,父亲最后一次检查家里,一路上,

父亲一直走在前面,我看不到他的表情,但我能看到他的背影。想起年少时,父亲第一次送我上幼儿园的情形。他一直把我抱在怀里,直到进了幼儿园,才极其不舍地把我交给老师。初去的那几天,我总是哭闹,后来,父亲把我送到幼儿园,他一直站在幼儿园的栅栏门外,看我在院子里玩耍。隔着栅栏门,看到父亲,我再无惧怕,玩得非常开心。现在,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时的感觉。每天放学,我都渴望父亲早些出现在幼儿园门口……

而此刻,父亲就像一个孩子,我把他送进养老院,他是否也会不适应,是否也会想着有一天,我会出现在养老院门口,接他回家。

我再也忍不住了,泪如泉涌。正是眼前这个人,给了我一个家,陪着我渐渐长大,我从背后抱着父亲,开始觉得我是那样渺小、自私、卑鄙不堪。以前,父亲有我有家,后来,我离他越来越远,现在,我竟然让他连个家都没有。想到这里,我忍不住失声痛哭,父亲一直没有转过身,但我感觉到手背上有父亲掉落的泪。

我哽咽着说:“爸,咱不去了,咱回家吧。”他拼命地点头。

几天后,我带着父亲回了北京。我可以吃得差一点,穿得差一点,可是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家的这个男人,我再也不想让他受半点委屈。自此以后,我会一直在父亲身边,站成一棵树,开满一树感恩的花,花叶不败,感恩无终。

1.佳作欣赏课上,晓琦同学饱含深情的朗读了《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引得在场的 同学纷纷落泪。

文中画线句“去养老院好,去养老院好,去了,孩子也省心”,朴实的话语表现了父亲此时复杂的心情。请用第一人称,以父亲的口吻描写当时的心理活动。

2.这篇文章在材料选择、结构安排、语言表达、形象刻画、情感体现等方面都有亮点,请自选角度,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

写作提示:①赏析时请避开文中画线句;

②不少于100字。

 

查看答案

为了全面实施教育部“体育艺术2+1项目”,创建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我县本学期初在市教育局的全面部署和安排下,各级各类中小学校都纷纷开展各类文体艺术活动。

хх学校初三(1)班学生听到这项活动的开展,都欢呼雀跃。小明兴致高涨地回家征求父母的意见参加什么兴趣小组,没想到父母当场给他泼冷水,说现在面临中考,一切的课外活动都要靠边站,集中精力保证文化课的学习。请你以小明的口吻写一段话说服父母。(要求:50字左右,注意语言的得体,用词的恰当)

 

查看答案

暑假期间,家住运城的小慧一家要去呼和浩特看望朋友,他们打算采用自驾游的方式,边走边玩,右图是小慧手绘的路线图,请你仔细读图,并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对小慧一家的旅游路线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比较阅读

(甲)侍中、…………,可计日而待也。

(乙)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耶?”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______(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_________

(3)其谁可而________     (4)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________________   

(2)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都说到“用人”的问题,但两文各有不同。甲文是诸葛亮出师前给后主刘禅所提出的中肯建议,其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祁黄羊举荐贤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4.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查看答案

《出师表》阅读题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夙夜忧叹(早晚)    B. 攘除奸凶(排除、铲除)

C. 先帝之灵(劝告)    D. 其咎(表明、显扬)

2.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恐/托付不效    B. 深追先帝/遗诏

C. 臣/不胜受恩感激    D. 进尽/忠言

3.下面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隆中对》)

B. 若有作奸犯科及忠善者    不足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 宜付有司论刑赏         转视积薪后,一狼洞中(《狼》)

D. 先帝不臣卑鄙         不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4.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战国策》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西汉刘向整理成册,《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出自该书。

B.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本纪”记载历代帝王的兴衰和重大历史事件,“世家"是历朝诸侯贵族的活动和事迹,“列传”为历代各阶层有影响人物的传记。

C. 表、说都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文中多次提到先帝,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

D. 诸葛亮指出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平严明的治理。

5.“先帝之殊遇”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