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每个人的心底都会有一盏明灯。这盏明灯,或许是知识;这盏明灯,或许是亲情;这盏明灯...

每个人的心底都会有一盏明灯。这盏明灯,或许是知识;这盏明灯,或许是亲情;这盏明灯,或许是美德……你心中的这盏明灯是什么呢?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与感悟,以“心底有一盏明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心底有一盏明灯 在我心中一直有着一盏明灯在照亮着我前进的方向,那就是——希望。 希望是我在痛苦之中的止痛药。记得有一次,我考得非常的差,我从来没有得过这么低的成绩,这让我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我不禁放声大哭。哭着哭着,我想起了自己的希望。如果我就为那么一点挫折就不知所措,那我该拿什么来实现我得希望?想着,想着,想着的痛也就慢慢的消失了。对,我应该擦干眼泪,勇敢地去面对,努力学习,实现心中的希望。 希望是我在迷茫之中的指路人。初二的我,不禁陷入了感情的漩涡之中,不能自拔。一切都来得太快了,让我不知道该如何去选择,让我失去了方向。四周白茫茫的一片,让我失去了方向。这时我朋友就对我说:" 你心中的希望去哪里了?你真的要抛弃它吗?”对啊,我心中的希望呢?不是说好要为它奋斗的吗?我现在算什么?我不要这样子,我要努力,放弃那一段本不该有的感情,努力向前冲。原本白茫茫的世界,因为阳光的照射,而逐渐明亮。 希望是我在黑暗之中的光明。初三的我,不断的和我的好朋友发生争吵、冷战,这使得我非常的疲倦。我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子?初一、初二都不会这样啊!我的世界里面开始被黑暗包围了。我把自己的内心封闭了起来,不愿再告诉别人心中的想法。陷入黑暗中的我,找不到出口。可是,黑暗里面总会有光明的,那便是希望。希望的出现,使得我的世界开始一点一点回到光明。希望,我要为你奋斗,让你变成现实。 人有了希望,才会有前进的动力,才会去奋斗,去争取,才能创造一个幸福的生活。让我们树立自己的希望,努力奋斗,让心中的明灯更加耀眼! 【解析】该作文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难度不大,学生的写作空间较大,容易打开思路,写作方向可大可小,可以从身边事写起,也可跨越时空,使用一些夸张或者联想手法,写一些离我们生活较远的事件。题目中的“明灯”一词,应该选用它的比喻义:让人温暖、为我指明人生道路的人和事,而不宜写它的原义,写作时,应该注意这一点。“心中的明灯”可以写身边的人;父母、老师等,也可跨越历史,写古代和文学作品中的人:李白、岳飞等。 点睛:本作文的写作要求比较宽泛,只要围绕明灯来写即可,写作自由度较大,但本作文也有一个写作要求:不得围绕明灯空发议论,我们写作文时要注意这一点。从本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两种立意,一个是写别人的事情,另一个是写自己的事情。本文适合写记叙文,不太适合写议论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下列小题。

谈读书

    ①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试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功夫么?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②世间有许多人比你忙得多。许多人的学问都在忙中做成的。美国有一位文学家科学家和革命家富兰克林,幼时在印刷局里做小工,他的书都是在做工时抽暇读的。不必远说,你应该还记得,国父孙中山先生,难道你比那一位奔走革命席不暇暖的老人家还要忙些么?他生平无论忙到什么地步,没有一天不偷暇读几页书。你只要看他的《建国方略》和《孙文学说》,你便知道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个学者。不读书讲革命,不知道“光”的所在,只是窜头乱撞,终难成功。这个道理,孙先生懂得最清楚的,所以他的学说特别重“知”。

    ③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甲)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常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你不看见现在许多叉麻雀抽鸦片的官僚们绅商们乃至于教员们,不大半由学生出身么?你慢些鄙视他们,临到你来,再看看你的成就罢!但是你如果在读书中寻出一种趣味,你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比别人定要大些。(乙)凡人都越老越麻木,你现在已比不上三五岁的小孩子那样好奇、那样兴味淋漓了。你长大一岁,你感觉兴味的锐敏力便须迟钝一分。达尔文在自传里曾经说过,他幼时颇好文学和音乐,壮时因为研究生物学,把文学和音乐都丢开了,到老来他再想拿诗歌来消遣,便寻不出趣味来了。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常时节,便会萎谢。比方打网球,你在中学时喜欢打,你到老都喜欢打。(丙)似如你在中学时代错过机会,后来要发愿去学,比登天还要难十倍。养成读书习惯也是这样。

1.这篇文章围绕“读书”首先论述了_____(用原文回答);接着论述了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

2.第②段举富兰克林和孙中山的例子作用是什么?

3.“这种兴趣你现在不能寻出,将来永不会寻出的。”这句话放在第③段甲、乙、丙的哪一处最恰当?

 

查看答案

用课文原句填空。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若都答,只按前两句给分)(2分)

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 · 雪》)

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

因思杜陵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2)默写刘方平的《月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王加惠          (给予恩惠)

B. 故不意也        (通“措”)

C. 秦王怫然怒        (盛怒的样子)

D. 长跪而之曰      (感谢)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轻寡人与             陈太丘友期行

B. 天下缟              吴广爱人

C. 仓鹰击殿上          请广

D. 长跪而谢曰          楚人怜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雎有胆有识,不为秦王的谎言所动,也不为他的威胁所屈,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B. 秦王企图用“易地”的方法吞并安陵,由此引出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

C. 秦王的欺骗没有得逞,于是企图以“天子之怒”来恫吓唐雎。

D. 面对秦王的恫吓,唐雎起初有些惊慌,但最终还是驳斥了秦王,维护了安陵国的利益。

4.下列文段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翻译:“我想要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你可要答应我啊!”

B.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翻译:安陵君从父兄那里接受封地,然后据守。即使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难道只是方圆五百里的土地吗?

C. 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翻译:(秦王)对唐雎说:“你曾经也听过天子发怒吗?”

D.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翻译:这三个人都是平民出身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下凶恶的征兆,(现在)加上我,将有四个人了。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有人建议,一旦遇到雾霾天气,可采取临时交通管制、错峰上下班、停工停课。

B.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但非物质文化遗产所给予我们的这一点“精神性”,有时却被我们忘却乃至于忽略了。

C. 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D. 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面对穷凶恶极的歹徒,他面不改色,镇定自若,孤军奋战

B. 免费提供营养午餐的举措体现了董事长莫大的人文关怀,这份舐犊之情值得赞颂。

C. 周总理弥留之际还惦记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

D. 去年的成绩不理想,为了不重蹈覆辙,我下决心这学期一定要刻苦学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