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夏翁,江阴巨族。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夏翁,江阴巨族。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溅及翁衣。其人旧识也,僮辈怒,欲殴之。翁曰:“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因好语遣之。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翁为之折券

    长洲尤翁开钱典。岁底,闻外哄声,出视,则邻人也。司典者前诉曰:“某将衣质钱,今空手来取,反出詈语,有是理乎!”其人悍然不逊,翁徐谕之曰:“我知汝意,不过为过新年计耳。此小事,何以争为?”命检原质,得衣帷四五事,翁指絮衣曰:“此御寒不可少。”又指道袍曰:“与汝为拜年用,他物非所急,自可留也。”其人得二件,默然而去。是夜竟死于他家,涉讼经年。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或问尤翁:“何以预知而忍乏?”翁曰:“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人服其识。

    (冯梦龙《智囊·知微》)

【注】①折券:撕毁债券,不再索取,即免债的意思。②钱典:当铺。③詈(lì)语:骂人的话。④事:量词。件,样。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行过市桥(乘船)    B. 因好语之(打发)

C. 某将衣钱(抵押)    D. 出詈语(返回)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

译文:_________

②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

译文:_________

3.夏翁、尤翁各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1.D 2.①这是出于不知道罢了,(如果)知道是我,怎么会冒犯我呢! ②凡是无理取闹的,其中一定有所依仗,小事不忍让,那么灾祸就会立即到来。 3.夏翁没有为难将粪倒向自己的人,还主动撕毁他的债券,他的涵养和大度值得我们学习。尤翁忍受邻人的无理取闹,并无偿还他衣物;从其异常举动中预知潜在的危险,从而避免了灾祸。这种容人的度量和非凡的见识值得我们学习。 【解析】选自《智囊·知微》 作者:冯梦龙 年代:明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意思。A.句意为:曾坐船经过市桥.舟:乘船,名词用作动词,解释正确;B.句意为:因而用好话把他打发走.遣:打发,解释正确;C.句意为:此人拿衣服来典押借钱.质:抵押,解释正确;D.句意为:而且出口骂人.反:而且,解释不正确; 故答案为:D。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句重点词语有:“出”,出于;“宁”,怎么。句意为:这是出于不知道罢了,(如果)知道是我,怎么会冒犯我呢!②句重点词语有:“凡”,凡是;“加”,冲突;“恃”,依仗;“至”,降临、到来。句意为:凡是别人同你发生冲突而不合常理,一定有所仗恃。小事不能忍,灾祸立刻降临。 3.本题考查评价人物形象。评价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夏翁没有为难将粪倒向自己的人,还主动撕毁他的债券,他的涵养和大度值得我们学习。尤翁忍受邻人的无理取闹,并无偿还他衣物;从其异常举动中预知潜在的危险,从而避免了灾祸。这种容人的度量和非凡的见识值得我们学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定林所居

宋·王安石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临溪放杖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注释】①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

1.《定林所居》中的“溪”、“山”分别具有蜿蜒曲折、________的特点;

2.诗中“闲”字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查看答案

每个人的心底都会有一盏明灯。这盏明灯,或许是知识;这盏明灯,或许是亲情;这盏明灯,或许是美德……你心中的这盏明灯是什么呢?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与感悟,以“心底有一盏明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下列小题。

谈读书

    ①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试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功夫么?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②世间有许多人比你忙得多。许多人的学问都在忙中做成的。美国有一位文学家科学家和革命家富兰克林,幼时在印刷局里做小工,他的书都是在做工时抽暇读的。不必远说,你应该还记得,国父孙中山先生,难道你比那一位奔走革命席不暇暖的老人家还要忙些么?他生平无论忙到什么地步,没有一天不偷暇读几页书。你只要看他的《建国方略》和《孙文学说》,你便知道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个学者。不读书讲革命,不知道“光”的所在,只是窜头乱撞,终难成功。这个道理,孙先生懂得最清楚的,所以他的学说特别重“知”。

    ③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甲)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常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你不看见现在许多叉麻雀抽鸦片的官僚们绅商们乃至于教员们,不大半由学生出身么?你慢些鄙视他们,临到你来,再看看你的成就罢!但是你如果在读书中寻出一种趣味,你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比别人定要大些。(乙)凡人都越老越麻木,你现在已比不上三五岁的小孩子那样好奇、那样兴味淋漓了。你长大一岁,你感觉兴味的锐敏力便须迟钝一分。达尔文在自传里曾经说过,他幼时颇好文学和音乐,壮时因为研究生物学,把文学和音乐都丢开了,到老来他再想拿诗歌来消遣,便寻不出趣味来了。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常时节,便会萎谢。比方打网球,你在中学时喜欢打,你到老都喜欢打。(丙)似如你在中学时代错过机会,后来要发愿去学,比登天还要难十倍。养成读书习惯也是这样。

1.这篇文章围绕“读书”首先论述了_____(用原文回答);接着论述了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

2.第②段举富兰克林和孙中山的例子作用是什么?

3.“这种兴趣你现在不能寻出,将来永不会寻出的。”这句话放在第③段甲、乙、丙的哪一处最恰当?

 

查看答案

用课文原句填空。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若都答,只按前两句给分)(2分)

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 · 雪》)

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

因思杜陵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2)默写刘方平的《月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王加惠          (给予恩惠)

B. 故不意也        (通“措”)

C. 秦王怫然怒        (盛怒的样子)

D. 长跪而之曰      (感谢)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轻寡人与             陈太丘友期行

B. 天下缟              吴广爱人

C. 仓鹰击殿上          请广

D. 长跪而谢曰          楚人怜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雎有胆有识,不为秦王的谎言所动,也不为他的威胁所屈,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B. 秦王企图用“易地”的方法吞并安陵,由此引出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

C. 秦王的欺骗没有得逞,于是企图以“天子之怒”来恫吓唐雎。

D. 面对秦王的恫吓,唐雎起初有些惊慌,但最终还是驳斥了秦王,维护了安陵国的利益。

4.下列文段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翻译:“我想要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你可要答应我啊!”

B.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翻译:安陵君从父兄那里接受封地,然后据守。即使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难道只是方圆五百里的土地吗?

C. 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翻译:(秦王)对唐雎说:“你曾经也听过天子发怒吗?”

D.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翻译:这三个人都是平民出身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下凶恶的征兆,(现在)加上我,将有四个人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