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二)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下列小题。 如 何 微 信 姜 赟 ①微信可以是一种生...

(二)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下列小题。

如 何 微 信

姜 赟

①微信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但如何微信则是一种生活态度。

②不经意间,有人问起,你生活中跟谁打交道最频繁?思来想去,答案竟有些不可思议:生活基本被“微信化”了。这不仅仅是个人感受,也有数据为证:55.2%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25%的用户每天打开超过30次。对于越来越多的人而言,微信成为一天的开始、一天的陪伴和一天的结束。

③微信掀起了一股潮流,日均卷入5.7亿登陆用户,一线城市渗透率高达93%。可以说,目之所及,身之所处,皆有微信包围。收获衣食住行的便利,分享喜怒哀乐的奔涌,拥有随时随地的交互,舒张无聊时刻的排遣……“微信是个生活方式”,已清晰地呈现在无数用户的生活世界。对此,有些人心甘情愿地“醉”在其中,有些人无可抗拒地“裹”在里面,大有一种“不在微信中进化、就在微信外落伍”的趋势。

④然而,我们享受微信带来的千般好,就不得不承受其衍生的万般恼。既然舍不得错过朋友之间的新鲜事、热议话题,就有可能面对想退又不易退的微信群,接受垃圾信息轰炸的烦扰,忍耐朋友圈里“鸡汤”养生的腻歪。也不止一次听见抱怨“生活被微信殖民了”“我的注意力被微信撕碎了”“晚上十点领导还布置任务”……在微信无时无刻“假定在场”的推动下,世俗的牵绊将许多人的生活缠绕得无法喘息。恐怕,这也算是“技术改变生活”的另一种表达。

⑤进一步说,用户对微信的依赖有多重,异化的程度就有多深。最典型的场景莫过于“明明面对面,心思却飘到微信群”,一如微信开屏动画折射的隐喻:一个人站在地球面前,连接了全世界,却感到无可抑制的孤独。如果借用美国摄影师埃里克·皮克斯吉尔的作品《远离》来演绎这种异化,更具震撼力。他去掉了照片里人们手中的手机,那个瞬间里的人们虽然都在一起,但都孤单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无表情地仿佛丢掉了灵魂。可以说,微信方便了社交,却让我们稀释了面对面的交往,沉迷于无数陌生人举办的假面舞会。这就不只是生活层面的问题,更是精神层面的课题。

⑥于是,有人想到了逃离,或卸载微信,或停用朋友圈。豆瓣上有篇日记这样写道:停用朋友圈半年,看过电影43部,看过书14本,这些电影和书在我的身上留下了很多痕迹,但我还真的很难回忆起刷朋友圈在我身上留下的痕迹。确实,人们更看重的,是这种“痕迹”。

⑦选择逃离终究是消极的抵御,而非主动的驾驭,不然有些人就不会卸而复装了。只是因为朋友一句“你不用,会让我很不方便”,足以让他再次臣服。要知道,摔跟头主要跟地没关系,跟人有关系。矫正微信使用造成的错位与扭曲,限制其在生活世界的位置,才能将自己从焦虑纠结、寂寞疏离中释放出来,使生命更为丰富、生活更加精彩。

⑧微信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但如何微信则是一种生活态度。实际上,微信上发生的事,依然遵循着生活本来的规律;微信上发生的交往,仍然符合现实做人的基本原则。毋宁将其看作第二生活,是第一位生活的延伸和补充。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请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文章提及埃里克·皮克斯吉尔的作品《远离》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作者认为对微信应持有怎样的态度,请联系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4.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①小节开门见山,引出论题“如何微信是一种生活态度”。

B. 第④小节用举例论证的方法重点阐述了微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各种便利和烦恼。

C. 第⑤小节主要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用户对微信的依赖有多重,异化的程度就有多深。

D. 文章最后三节围绕“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微信”进行论述,水到渠成,有很强的说服力。

 

1.如何微信是一种生活态度。(如果学生摘引第一小节或最后一小节的首句也可以,主要观点已包括。如果只是将标题作为本文论点则不得分。) 2.用户对微信异化程度的严重,微信稀释了人们的交往,有力论证了微信对人们生活的干扰不只是生活层面的问题,更是精神层面的课题。 3.①主动驾驭微信,而非选择逃离。②拒绝过度使用微信,矫正使用错误。③端正生活态度,将微信看作第一生活的延伸和补充。 4.首先提出观点:如何微信是一种生活态度;其次分析人们日常生活中受微信困扰的现象以及过于依赖微信的危害;最后指出应如何正确对待微信。 5.D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的能力。议论文的论点一般是题目或含在第一段中、最后一段中。论点应是作者的观点、是明确的判断、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仔细分析本文,可知,本文的论点是:如何微信则是一种生活态度。 点睛:寻找或提炼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找准论点的方法:一看题目,二看开头和结尾,三看论据。它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时应首先考虑。有的文章的论点要根据论题并结合文章内容自己来概括。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分析语段的作用一般为是理性语段,注意围绕文章的中心展开,属于论证还是引出观点,还是属于论据,为证明论点等,此题属于应用具体的事例进行论证,提及埃里克•皮克斯吉尔的作品《远离》,论述了微信对人们生活的具体干扰,这是一个否定方面,鲜明突出微信的干扰已经上升到精神层面。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首先对文章进行层次的划分,找到文章论述从几个方面着眼,然后概括段意,根据段意概括中心。注意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从这些段落或语句中提取关键的词语作答。从“选择逃离终究是消极的抵御,而非主动的驾驭,不然有些人就不会卸而复装了”“矫正微信使用造成的错位与扭曲,限制其在生活世界的位置,才能将自己从焦虑纠结、寂寞疏离中释放出来,使生命更为丰富、生活更加精彩”“微信上发生的事,依然遵循着生活本来的规律;微信上发生的交往,仍然符合现实做人的基本原则.毋宁将其看作第二生活,是第一位生活的延伸和补充”等语句可以具体把握。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论述类文本的论证结构的能力.试题分析: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就是结合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形式,在理清文章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其次”“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思路的词语;做此类试题,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作答。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对于事实论据要作简明概括。文章在第一部分直接鲜明提出“微信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但如何微信则是一种生活态度”这一观点;在紧接着从“不经意间,有人问起,你生活中跟谁打交道最频繁”“目之所及,身之所处,皆有微信包围。收获衣食住行的便利,分享喜怒哀乐的奔涌,拥有随时随地的交互,舒张无聊时刻的排遣”等方面具体阐述了微信的影响;最后指出“毋宁将其看作第二生活,是第一位生活的延伸和补充”这一结论。 5.试题分析: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项引出的是论点,不是论题;B项第④小节用比喻论证的方法重点阐述了微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各种便利和烦恼。C项运用的是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用户对微信的依赖有多重,异化的程度就有多深。故答案为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选自《活板》)

【乙】

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则报恩塔是也。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榫合缝,信属鬼工。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之。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释】①窑器:陶瓷器具。②报恩塔:在南京中华门外报恩寺内,始建于三国,明成祖永乐十年重建,后毁于战火。③斗榫(sǔn)合缝:形容榫头和卯眼非常适合,不露缝隙。④识:标记。 ⑤工部:指掌管工程建筑的衙门。⑥重译:言语不通需辗转翻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 其上以松脂、腊纸灰之类冒之 (    )    ⑵ 持火炀之 (        )

⑶ 用讫再令药熔(      )     ⑷ 半日散   (        )

⑸ 必顶礼赞叹而(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⑵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3.结合甲文具体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突出活版印刷的“活”的。

4.下列对两文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说明活版的制作方法包括制活字模与排版、制版两项;“极为神速”生动说明了活版印刷的优越性。

B. 甲文紧扣“活”这一特征,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进行说明;乙文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开篇点明了报恩塔的建筑艺术之高超。

C. 从乙文中“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这些细节可以看出作者侧面赞扬了报恩塔的鬼斧神工。

D. 甲文语言准确、朴实、简洁;乙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显得生动有情趣。

 

查看答案

默写。

______________?齐鲁青未了。    (杜甫《望岳》)  

⑵ 风休住,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渔家傲》)

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

________________,更造崩山之音。   (《列子·汤问》)

古诗词中有不少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认真阅读下列各则材料,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STEAM教育是美国政府提出的教育倡议,STEAM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数学(Mathematics)的首字母组合。孩子最早接触的艺术是涂色,最早接触的数学是数字,在美国幼儿园,老师常常让孩子们在涂色中认识数字。老师还会布置团队项目,要求小朋友们合作完成。

材料二:在美国芝加哥大学附属中学,STEAM课程是在各种奇怪教育科技产品的工作坊内上课。有学生3D打印出了人体骨架,也有学生走进芝加哥大学的实验室,跟着教授一起动手制作太阳能电池。在上海某中学,面对学生提问,辅导员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去找寻答案并形成项目团队展开深入研究,STEAM教学的理念也推动了中国的课堂发生转变。

材料三:STEAM教育学习测量的重点是学习者的持续学习能力、个人素养、学术探究能力以及终身技能学习等方面,旨在培养创新人才。随着技术的引入,像电子徽章、教育游戏、实时评估等都是学习测量的创新实践。

材料四:STEAM教育在欧美等市场发展成熟,在我国刚起步。习主席认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据统计,我国STEAM教育细分市场2016年达5000亿规模,目前包括北京清华大学附中、人民大学附中、上海中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附中等600余所中学已加入STEAM教育相关课程。

  

美国大力发展STEAM教育带来了显著的效果:

图1:美国在国家竞争力排名上始终位居首列,深析其奥秘,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发展STEAM教育带来的贡献。

图2:近年来STEAM工作的增长率(或预期增长率)更是显著高于全美工作的年增长率。

⑴ 根据材料分析STEAM教育的理念有哪些。

⑵ 认真阅读以上材料和图表,预测我国STEAM教育的发展趋势并说出理由

 

查看答案

仔细阅读下面材料,并根据材料内容对出下联。

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仪式4月26日上午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举行。9时许,仪式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随着一瓶香槟酒摔碎舰艏,两舷喷射绚丽彩带,周边船舶一起鸣响汽笛,全场响起热烈掌声。航空母舰在拖曳牵引下缓缓移出船坞,停靠码头。出坞下水是航空母舰建设的重大节点之一,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航空母舰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航空母舰是现代海战的绝对主力。

上联: 天 舟 一 号 飞 向 蓝 天 实 现 太 空 梦 想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仔细观察下图,请写出漫画所蕴含的道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