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面对香榭湖如诗如画的风光,同学们纷纷拿出手机浮光掠影地拍摄着。
B. 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黄发垂髫的孩童,都被他的义举所折服。
C. 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下必然要遵循物竞天择的原则。
D. 日本政客就侵略历史推陈出新大做文章,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让每一位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我们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B. 很多市民向记者打听:水城水乡国际旅游节有哪些旅游项目?可以品尝到哪些美食?
C. 《论语八则》选自《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D. 这时候,什么苍松啊、翠柏啊、碧梧啊、修竹啊……都挽不住游人。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经典作品就是耐读,反复咀嚼能领悟其精suǐ。阅读《鼎湖山听泉》,倾听小溪的柔曼、滴泉的清脆、激流的雄浑,xiá想那是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心中不生一丝怅wǎng,我们会感受到生命的繁yǎn,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起的主旋律。
|
|
|
|
|
|
|
|
|
|
|
|
|
|
|
|
请以“我喜欢的一位老师”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
②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字迹清晰,书写工整
《父亲的眼神》
① 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身悚然汗下。
② 那是在我上中学时,因为有“瘸腿科”,加上当时传说文理不再分科,所以,尽管我的语文、英语成绩居班里前几名,但是数理化成绩却出奇地差。这样的恃况下,肯定高考无望。因此,高一期末考试前,我彻底失望,回到家里。
③ 因自觉惭愧,回到家听说父亲正在田里拔草,我赶紧戴上草帽,到田里帮忙。学都上不好,再不勤快一点,会被人骂为“二流子”的。顶着烈日,到了田里,我告诉父亲,不想再上学,反正学不好了,还不如回家种田。
④ 我以为父亲会勃然大怒,他对我寄予很大的希望,当了一辈子的“睁眼瞎”,他不想我走他的老路。但是,父亲始终埋着头,并不理会我,好像并没有听进去我的话。我不怕父亲发火,却怕父亲的沉默。我不敢再说话了,只好随着他卖力地拔草。近晌午的太阳很毒,汗水在身上像虫一样爬,衣服贴在身上,抬起头,父亲仍然在埋头拔草,我怎好意思停下来……
⑤ 中午,回家吃过饭,父亲仍然没有就我退学的事发表意见。让我说什么好?情况很不妙,我知道,越是在闷热干燥的夏日午后,越会有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这沉默,让我忐忑不安。
⑥ 吃过饭,父亲说:“走吧,去地里把瓜秧翻一下,要不然今年地瓜就收不到了。”我拿起锄头就走。我就不信,父亲能干,我就不行。
⑦ 夏日午后的太阳实在太厉害,汗水把我弄的睁不开眼晴,要在学校,现在正是午睡的时侯,我早已经呵欠连天了——看父亲,光着黑黝黝的脊梁,仍在埋头翻秧——趁着父亲不注意,我跑到树阴底下枕着锄头就睡着了。
⑧ 好像没过多大一会儿,我就被父亲推醒。睁开眼,我看到父亲冷冷的眼神,那眼神很复杂,既有不屑、鄙夷,也有悲哀、绝望,还有许多我一下子说不出的内容……
⑨ “当庄稼人你也不够格,躺在地头睡觉庄稼就会长出来?你那个样,二流子也比你强。你哄庄稼一天,庄稼就哄你一年。赶快起来!”
⑩ 父亲的眼神让我受不了,我的后脊早已经汗流下来了,不是热汗,是冷汗。
(11) 当天晚上,回到家,我觉得浑身骨头都散了。提着胳膊上已经晒脱了皮的地方,我的心乱成一锅粥。
(12) 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父亲又把我推起来。一睁眼,又是那眼神……我坐起来,恶狠狠地说了一句:“我要上学!”
(13) 后来的事情变得很简单。高考后,我上了大学中文系。再后来,到电视台当上了一名记者。
(14) 尽管远离家乡,远离了父亲,但那眼神始终占据了我的记忆,回想起来就让我不忘。
(15) 今夜回想起来,仍然抑制不住自己汹涌的感情。走到院子外,望着满天的繁星,我不由喃喃自语:“山一样沉默的父亲,我忘不了你的眼神!”
(选自《青年博览》 作者黄赋,有改动)
1.“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身悚然汗下。”从全文看,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2.“我坐起来,恶狠狠地说了句:'我要上学”中的“恶狠狠”体现了“我”什么心理?
3.“你哄庄稼一天,庄稼就哄你一年。”“父亲”用朴素的话道出了深刻的生活哲理,从中你感悟到什么?
4.“那眼神始终占据了我的记忆,回想起来就让我不安。”请根据文煮说说为什么父亲的眼神会让“我”不安。
《藤野先生》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选文主要记述了一件什么事?
2.选文中“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两处“他们”分别指哪些人?
3.“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什么?
4.“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阅读选文,请你试对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加以概述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