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二) 百合花开 宓(mì)月 ①小时候,跟父亲去山谷,一朵白色的花吸...

现代文阅读(二)

百合花开

宓(mì)月

①小时候,跟父亲去山谷,一朵白色的花吸引了我。

②在草丛里,它独自开着。它几乎和我一样高,花朵像喇叭一样大,却一点也不张扬,白色的花瓣微卷着,露出嫩黄的蕊。擎起它的茎好像不胜重力地自然弯曲,让它看上去那么高贵,却又那么孤寂。

③我被这朵花迷住了,久久不肯挪步。

④父亲说,这是野百合。因为我喜欢,父亲决定把它带回家。我本以为,他只是掐了花就走。没想到,父亲小心翼翼地拨开草丛,先清除了周围的一大片杂草,很快地,一株亭亭玉立的野百合出现在我面前。一瞬间,我觉得这世界上所有美好的词汇都应该给它。它像童话中迷路的小仙子,突兀地出现在这片山谷里。它纯洁的白,让周围的一切黯然失色了。可它又是那么无助而脆弱。我担心它那瘦长的根茎,风一吹就会被折断。父亲用随身携带的一把小锄头从四周开始挖土,他掏得很深。我全神贯注地守在一旁,扶着花朵。很快,一个乒乓球大小的球茎,完整地连土一起悬空出来。

⑤父亲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托着球茎,把花朵搁在肩膀上。我欢天喜地地跟在父亲身后。那朵百合花在父亲的肩头一颤一颤的,正冲我笑嘞。

⑥父亲把它种在屋旁的菜地里,用一根小木棒将它固定好。经过一番腾挪,野百合似乎也累了,有些萎靡不振。我疑惑地问父亲,它还能活么?父亲笑笑,说,你明早来看它。第二天一起床,我就跑到菜地里。只过了一夜,野百合似乎已经完全适应了新环境,叶片舒展着,不用借助小木棒,就能精神抖擞地立起来。硕大的花瓣上,还有几颗露珠在晨光中闪烁。我的整个暑假,因为它,多了许多憧憬和幻想。每天,我像探望老朋友,看它在风中摇曳,看蜜蜂在它的花蕊里沾满嫩黄嫩黄的花粉……

⑦到了九月,天气逐渐转凉,我又开始上学了,野百合也在一阵又一阵的凉风中逐渐枯萎、凋零。看着那一片片凋落的花瓣,生命的短暂、美的易逝,让我第一次感到了忧伤。父亲说,我们可以把球茎分瓣,来年会变成几棵,这个球茎还可以吃。我舍不得吃掉球茎,我要父亲给我变出更多的百合花来。父亲依了我,将百合花的球茎挖出来,分成七八瓣,在菜地的一角重新栽下去,并作了记号。父亲说,来年春天它们又能长出嫩芽。

⑧那一年,我八岁。在我的记忆中,那个冬天特别漫长,我每天都要去看看,但是,野百合的嫩芽迟迟没有冒出来,我便等得失去了耐心。美丽的雪花,春节的喜庆,使我几乎忘了野百合的事。春天来了。太阳的温暖改变了这个世界。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屋旁的菜地里齐刷刷地站着一溜茁壮的青苗,七八颗的样子,像一支小队伍。我即刻兴奋地跑去告诉父亲,我的百合花长出来了!父亲笑了笑,牵着我出了门。

⑨父亲让我知道了一朵花是怎么长成的,也教会了我认识这个世界、热爱这个世界。在父亲身边,我就是那个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女孩儿。也许,是他给予我欢乐太多,让我二十年都不愿走出他给我的幸福时光。可他又是多么的残酷,二十年前就丢下我独自远去,让我经常在这一刻谈笑风生,下一刻便愁云密布。

世间美好的事物总是太过匆促、短暂。仿佛流行在心中留下的刹那光芒,要我们用尽一生去寻找、捡拾。我常常会突然忘却自己身在何处,满心满眼都是父亲的影子,伸出手却总也触摸不到他。那倏然间的惊悚,似一个无底的深渊,无论我怎么努力,世界的一角已无可挽回地沦陷……直到今天,每当看到百合花,我都会伤感和怅惘,我知道它们中永远不可能有陪伴我成长的那朵野百合。就像我把爱无限地放大,最爱我的父亲也不会再回来。可我仍固执地相信,还有许多野百合在某个荒野一年年寂寞地盛开。它是我孤寂中的念想,迷茫时的希望,是当我的人生沉入谷底时,亮着的最后一束光芒……

(选自《文苑 经典美文》2016年01期,略有删改)

1.在作者成长的路上,百合花给了他怎样的人生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三点。

2.赏析第④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提示:可以从“修辞”或“词语运用”任选一个角度分析)

一株亭亭玉立的野百合出现在我面前。一瞬间,我觉得这世界上所有美好的词汇都应该给它。它像童话中迷路的小仙子,突兀地出现在这片山谷里。它纯洁的白,让周围的一切黯然失色了。

3.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文中第⑩段画横线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

世间美好的事物总是太过匆促、短暂。仿佛流行在心中留下的刹那光芒,要我们用尽一生去寻找、捡拾。

4.题目“百合花开”有什么含义?

 

1.启示:(1)父亲让“我”知道一朵花是怎样长成,教会“我”认识这个世界,热爱这个世界;(2)百合花的枯萎、凋零让人感伤,告诉“我”生命短暂、美的易逝;(3)百合花移栽后,到春天长出一溜青苗,让“我”看到蓬勃的希望;(4)再次路过花店,看到百合花,“我”会伤感和惆怅,告诉“我”要珍惜亲情,及时行孝,珍爱美。 2.示例1:从词语运用角度分析:“突兀”这个词语用得妙,“突兀”是“突然发生,出乎意外”,同时也隐含有“高耸”的意思,形象生动地写出野百合出乎意外地出现在山谷间,突出了野百合亭亭玉立的身姿,表达了作者看到野百合惊喜意外和赞美之情。 示例2: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本句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将野百合看作是亭亭玉立的少女,使野百合人格化,又将野百合比作小仙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百合美丽的身姿。 3.世界上很多美好的事物总是转瞬即逝的,但我们并未发现和珍惜而遗憾错过,我们应该用心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用心感悟生活带给我们的感动。我们要在日常生活发现并感受父母对我们无私的爱,并好好地孝顺他们,如果等到父母年老了再尽孝,有时会错过了尽孝的机会,只剩下过往那段美好的记忆,留下永远的遗憾。。 4.题目“百合花开”有三层意思,一是指爸爸帮“我”种的野百合花长出来了,二是指爸爸对“我”的爱,他给“我”带来了幸福的时光,三是表达了“我”对爸爸深深的思念之情。 【解析】 1.该题考查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百合花的成长给了“我”很多启示,有对生命的认识,有对成长的理解,还有对父亲的怀念。如让“我”知道一朵花是怎样长成,教会“我”认识这个世界,热爱这个世界;百合花枯萎、凋零让人感伤,告诉“我”生命短暂、美的易逝;百合花移栽后,到春天长出一溜青苗,让“我”看到蓬勃的希望;再次路过花店,看到百合花,“我”会伤感和惆怅,告诉“我”要珍惜亲情,及时行孝,珍爱美。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品析句子:(1) 结合具体语境理解;(2) 紧扣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倾向理解语句;(3) 紧扣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理解语句内涵。本题可以从“修辞”或“词语运用”任选一个角度分析,既要说出方法,又要表达感情。 点睛: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句子的理解与赏析能力。主旨句的赏析应从主旨句在文中的作用,包括点明中心,贯穿全文,以及句子本身的作用等出发;哲理句要指出所包含的哲理,或所表达的具体感情。结合全文内容来理解,这句话意思是世界上很多美好的事物总是转瞬即逝的,但我们并未发现和珍惜而遗憾错过。我们要在日常生活发现并感受父母对我们无私的爱,并好好地孝顺他们,避免留下永远的遗憾。 4.本题考查学生对标题含义的理解。标题是文章内容、作品风格、写作意图的直接或间接表现,不少文章的题目与中心意思、作者情感有密切的联系。标题含义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1)题目本身义。指文中的某样物品(题目为名词时多见),文章中的某个情节(题目为句子时多见);(2)题目深层义。往往与中心相联系。题目“百合花开”有三层意思,一是指爸爸帮“我”种的野百合花长出来了;二是指爸爸对“我”的爱,他给“我”带来了幸福的时光;三是表达了“我”对爸爸深深的思念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食品安全已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研究下面的数据,回答问题。

某市食品安全满意度问卷调查统计表

(调查人数:500人)

满意度

非常满意

满    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人数比

8.7%

19.5%

21.5%

50.3%

 

 

(1)研究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你认为从政府和民众的角度应该分别采取什么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

(1)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3)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5)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

(6)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9)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阐释古仁人无论身处何地始终不忘忧国忧民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日奉壹。

1.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以其境过(凄清)    B. 不可久(居住)

C. 而从者(跟着)    D. 石底以出(弯曲)

2.下列“以”字意义和用法与“其境过清”相同的一项是( )

A. 物喜    B. 属予作文记之

C. 全石为底    D. 卷石为底

3.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介绍小石潭的全貌。作者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在

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

B. 第②段则采用直接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潭水清澈的特点,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介绍水中的

游鱼。

C. 第③段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小溪的形状和溪岸写得形象逼真。

D. 第④段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写出了潭周围的环境气氛和自己的感受。突出了“凄”“清”“悄怆”之感,透露出作者贬居心境的孤凄悲凉。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位同学的习作,完成下列小题。

小人书,大世界

①我说的“书小”,是真正的小,我的同龄人可能很多不知道它。它叫连环画,也叫小人书,只有书本的一半大,是一种以多幅连续画面表现一个故事或事件发展过程的绘画形式,是一种图文并茂的通俗读物,上个世纪的90年代,连环画退出历史舞台,现在的它成了(A)“文物”。

②那时候的许多小人书,绘图精美,文字简练,文图相互补充,认不得的字,就看着画面去猜。图文并美的小人书给了我阅读的快乐,对我后来练习写作也有帮助,比如让我会用几句话,甚至一句话去描写一个画面,一个人物。因为爸爸小时候爱看连环画,又爱收藏,所以我才有了眼福

③最初我喜欢的是连环画的历史故事,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字认得不多就问妈妈,图看得不大明白就问爸爸。你别说,磕磕绊绊的,我认得字越来越多了。字认得多了,书就看得多了,兴趣也就更浓了。

④后来我喜欢革命历史题材的连环画,如《铁道游击队》《地道战》《红岩》等,男孩子么,看了就冲动,就愿意跟小朋友讲,弄得他们直眼馋,问我从哪儿看到的,我哪敢说呀,就撒谎说:“爸爸讲的”。童话故事我也喜爱,《金刚葫芦娃》《猫和老鼠》《小鲤鱼历险记》几乎一看就懂,因为有趣,有时候自己还填枝加叶地想象

⑤下面我要介绍一下《假话国王历险记》(B):一个海盗当上了一个国家的国王,因为嫌海盗的名声难听,就想出了个办法,把字典全部改过:海盗变成了圣人,圣人变成了海盗(C);面包叫墨水,墨水叫面包;早晨起床说“晚安”,睡前道“你早”……那是一个“狗儿喵喵叫,猫儿汪汪叫”的颠倒国,是一个荒唐透顶的强盗国。这个国家只准讲假话,把善恶好坏的一切标准都颠倒了过来。凡是坚持说真话的人,都被这个海盗国王关进了疯人院。但是,假话国来了男孩小茉莉,他是一个大嗓门;假话国还有个画家小香蕉,他只愿意画真实的东西;假话国还有一只瘸腿猫(D)——他们都不愿说假话,不愿人们受欺压。后来,小茉莉用自己高亢的声音震跑了假话国的国王,震坍了“疯人院”,也解救了许多无罪的、敢说真话的人们。

⑥这本连环画,对我影响很大,当我一想说谎的时候,就想到了这个故事,便下决定不说谎,这个好习惯一直保持至今。

⑦连环画,真的很小,但它给我展现的天地却很大,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涂上了一抹浓彩。

1.文中四处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引号    B. 冒号

C. 分号    D. 破折号

2.下列是对这篇文章的修改意见,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因为爸爸小时候……我才有了眼福”是写父亲的内容,是多余部分,可以删掉。

B. 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童话故事我也喜爱……想象”应该放到第⑤段开头。

C. 文章在介绍历史故事和革命历史题材的连环画时,都没有进行详细的介绍,内容显得太过空洞,应该像介绍《假话国王历险记》那样详细。

D. 文章标题改为“小人书改变了我”更符合文章内容。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一)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节选)

吴岗

⑴翻开有关西域的历史书籍,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与繁华。

⑵《汉书·西域传》记载了西域36国在欧亚大陆的广阔腹地画出的绵延不断的绿色长廊,夏季走入这里与置身江南无异。昔日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水系滋润着万顷绿地。当年张骞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西出阳关,当他踏上这片想象中荒凉萧瑟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映入张骞眼中的是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从此,张骞率众人开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a)另据史书记载,在4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两万平方公里。到了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斯文·赫定在20世纪30年代进罗布泊时还乘小舟。他坐着船饶有兴趣地在水面上转了几圈,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感叹这里的美景。回国后,斯文·赫定在他那部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八年》一书中写道: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⑷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⑸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

⑹塔里木河干流全长1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b)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三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解放后的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轮台大坝,又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过来。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以好转,胡杨枝重吐绿叶,原来废弃的耕地长出了青草,这里变成了牧场。

⑺问题出在近30多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战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⑻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塔里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至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木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树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⑼罗布泊消失了。

⑽悲剧并没有止住。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

⑾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c)50年间湖水下降了8.8米,平均每6年下降1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面积从50年代的1.1652万平方米缩小至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干涸之势……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

(d)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1.文章第⑹~⑻段分析了罗布泊消亡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人口激增争喝水

B. 人为改变了河道

C. “四盲”吸水河抽干

D. 上游丰美下游枯

2.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其语言要求是科学性与文学性的统一,文中画线句不属于体现语言科学性这一特点的是( )

A. (a)

B. (b)

C. (c)

D. (d)

3.下列对文章的说明方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文中第⑶段运用了引用说明的方法,通过引用斯文·赫定在《亚洲腹地探险八年》一书中关于描写罗布泊的文字,说明过去的罗布泊是一个美丽的仙湖,更具说服力。

B. 文中第⑹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对1921年和1952年的塔里木河的生态环境作对比,说明河道改造对下游环境的影响。

C. 文中第⑻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塔里木河的水被抽干与人的盲目取水有关。

D. 文中第⑾段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详实的数字,说明人类如果不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青海湖和月牙泉也面临着消逝的危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