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
生命,是一种站起来的姿态。站起来,是一种________的境界,________的气概,________的精神,________的美丽。小草,从乱石堆的缝隙里,站成蓬勃的绿洲;礁石,在海浪的咬噬里,站成庄严的冷峻;一个有志气从困境里站起来的人,是不可等闲视之的;一个有决心从废墟上站起来的城市,是不可低沽的;一个有勇气从灾难中站起来的民族,是不可小觑的。让我们站出自己不jī的性格!站出自己累落的襟怀!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蓬勃(_____) 不jī(_____)
(2)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
________改为________ ________改为________
(3)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
A.凛然 昂然 超然 嫣然 B.超然 凛然 昂然 嫣然
C.凛然 超然 嫣然 昂然 D.超然 昂然 嫣然 凛然
(4)请在文段中画线的地方补充适当的内容,使之与前面的内容构成排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原来,我并未被忽略”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
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③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④不少于600字。
在班级开展的“成语,就在我身边”综合实践活动中,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在我们学到的很多古诗文中都有成语的影子,如“似曾相识”出自《浣溪沙》,“见贤思齐”出自《论语》。请你再举出两个例子来。
①成语“ ”出自《 》
②成语“ ”出自《 》
成语的发展与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有着密切的关系,请你写出与下列人物有关的成语。(任选两个)
①夸父——( ) ②愚公——( )
③勾践——( ) ④项羽——( )
现在,一些商家和媒体热衷用谐音做广告,譬如“钱”(前)程万里、“食”(十)全“食”(十)美、高枕无“油”(忧)、“衣衣”(依依)不舍等。这种把成语改头换面的行为,有人认为是对文化的篡改,有人则认为这是一种文化创新,你如何看待这种社会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肐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
1.以上选段出自中国古典名著《 》,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 (人名)
2.武松这位打虎的英雄在初见老虎时,也像常人一样有怯懦的一面,从哪些细节可以看出来?
3.上面语段写到老虎时有这样的描写“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这两句描写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第一支钢笔
梁晓声
它是黑色的,笔身粗大,外观笨拙。全裸的笔尖,旋拧的笔帽,笔囊内没有夹管,吸墨水时,捏一下,鼓起缓慢。墨水吸得太足时,写字常常“呕吐”,弄脏纸和手。我使用它,已经20多年了。笔尖劈过,断过,被我磨齐了,也磨短了。笔道很粗,写一个笔画多的字,大稿纸的两个格子也容不下。如今,已不能再用它写作,只能写便笺或信封。
它是我使用的第一支钢笔,母亲给我买的。那一年,我升入小学五年级。学校规定,每星期有两堂钢笔字课。有些作业,老师要求学生必须用钢笔完成。全班每一个同学,都有了一支崭新的钢笔,有的同学甚至有两支。我却没有钢笔可用,连旧的也没有。我只有蘸水钢笔,每次完成钢笔作业,右手总被墨水染蓝,染蓝了的手又将作业本弄脏。我常因此而感到委屈,做梦都想得到一支崭新的钢笔。
一天,我终于哭闹起来,折断了那支蘸水笔,非逼着母亲立刻给我买一支钢笔不可。
母亲说:“孩子,妈妈不是答应过你,等你爸爸寄回钱来,一定给你买一支吗?”
我不停地哭闹:“不,不,我今天就要。你去给我借钱买!”
母亲叹了口气,为难地说:“你这孩子,真不懂事。这月买粮的钱,是向邻居借的;交房费的钱,也是向邻居借的;给你妹妹看病,还是向邻居借的钱。今天为了一支钢笔,你就非逼着妈妈再去向邻居借钱吗?叫妈妈怎么张得开口啊!”
我却不管这些,哭闹得更凶。母亲心烦了,打了我两巴掌。我赌气哭着跑出了家门……
那天下雨,我在雨中游荡了大半日不回家,衣服淋湿了,头脑也淋得平静了,心中不免后悔自责起来。是啊,家里生活困难,仅靠在外地工作的父亲每月寄回几十元钱过日子,母亲不得不经常向邻居开口借钱。母亲是个很顾脸面的人,每次向邻居家借钱,都需鼓起一番勇气。我怎么能那样为难母亲呢?我觉得自己真是太对不起母亲了。
于是我产生了一个念头,要靠自己挣钱买一支钢笔。于是,我冒雨朝火车站走去。火车站附近有座坡度很陡的桥,一些大孩子常等在坡下,帮拉货的手推车夫们推上坡,可讨得五分钱或一角钱。
我走到那座大桥下,等待许久,不见有推车来。雨越下越大,我只好站到一棵树下躲雨。雨点劈劈啪啪地抽打着肥大的杨树叶,冲刷着马路。马路上不见一个行人的影子,只有公共汽车偶尔驶来驶去。除了几根电线杆子,远处迷迷蒙蒙的什么也看不清楚。
我正感到沮丧,想离开,可雨又太大,等下去,肚子又饿。这时,我忽然发现了一辆手推车,装载着几层高的木箱子,遮盖着雨布。拉车人正在大雨中缓慢地、一步步地朝这里拉来。看得出,那人拉得非常吃力,腰弯得很低,上身几乎俯得与地面平行了,两条裤腿都挽到膝盖以上,双臂拼力压住车把,每迈一步,似乎都使出了浑身的劲。那人没穿雨衣,头上戴顶草帽。由于他上身俯得太低,无法看见他的脸,也不知他是个老头,还是个小伙儿。
他刚将车拉到大桥坡下,我便从树下一跃而出,大声问:“要帮一把吗?”他应了一声。我便赶快绕到车后,一点也不隐藏力气地推起来。车上不知拉的何物,非常沉重。还未推到半坡,我便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双腿发软,气喘吁吁。那时我才知道,即使一角钱,也是并非容易挣到的,而且我还空着肚子呢。又推了几步,实在推不动了,我就产生了“偷劲”的念头,反正拉车人是看不见我的。我刚刚松懈了一点力气,就觉得车轮顺坡倒转。不行,不容我“偷劲”。那拉车人,也肯定是凭着最后一点力气在坚持,在顽强地向坡上拉。我不忍心“偷劲”了。我咬紧牙关,憋足一股力气,一步接一步,机械地向前迈动着步子。
车轮忽然转动得迅速起来。我这才知道,已经将车推上了坡,开始下坡了。手推车飞快地朝坡下冲,那拉车人身子太轻,压不住车把,反被车把将身子悬起来,腿离了地面,控制不住车的方向。幸亏车的方向并未偏往马路中间,始终贴着人行道边,一直滑到坡底才缓缓停下。
我一直跟在车后跑,车停了,我也站住了。那拉车人刚转过身,我便向他伸出一只手,大声说:“给钱!”那拉车人呆呆地望着我,一动不动,不掏钱,也不说话。
我仰起脸看他,不由得愣住了。“他”原来是母亲。雨水,混和着汗水,从母亲憔悴的脸上直往下淌。母亲的衣服完全淋透了,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湿漉漉地贴在身上,显出了她那瘦削的两肩的轮廓。她胸口剧烈地起伏着,脸色苍白,大口大口地喘着气。
我望着母亲,母亲望着我,我们母子完全怔住了。
就在那一天,我得到了那支钢笔,梦寐以求的钢笔。
母亲将它放在我手中时,满怀期望地说:“孩子,你要用功读书啊。你要是不用功读书,就太对不起妈妈了……”
在我的学生时代,我一刻都没有忘记过母亲满怀期望对我说的这番话。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已经是个成年人了,母亲也变成老太婆。那支钢笔,也可以说早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了。但我,却要永远保存它,永远珍视它,永远不抛弃它。
现在的五年级学生,是不会因家里买不起钢笔而哭闹了;现在的母亲们,也不会再为给孩子买一支钢笔而去冒着大雨拉车了。我们发展着的生活,正在消除贫困。而那些在贫困之中积淀下来的有益的东西,将会存留在下一代心里。
母亲,我永远感激您当年为我买了那支老式的廉价的钢笔。
(有删改)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笨拙 ②气喘吁吁 ③机械 ④瘦削
2.文章开头详细描写了这支笔的“笨拙”,请你列举出“笨拙”的主要表现。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3.“我”在大桥下等“活儿”时,文章运用了景物描写,请品析一下它的作用。
雨点劈劈啪啪地抽打着肥大的杨树叶,冲刷着马路。马路上不见一个行人的影子,只有公共汽车偶尔驶来驶去。除了几根电线杆子,远处迷迷蒙蒙的什么也看不清楚。
4.母子应该是很熟悉的,可是在推车时,“我”竟然没有认出拉车的是母亲。前文中有一处文字是对这一情节的照应,请找出来,并分析一下“我”认出母亲时的心理活动。
5.一支20多年前买的老式廉价钢笔,可以说早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但作者却说“要永远保存它,永远珍视它,永远不抛弃它”,为什么在作者的心目中它会如此珍贵呢?
6.文章结尾处写道:“那些在贫困之中积淀下来的有益的东西,将会存留在下一代心里。”你觉得“有益的东西”有哪些?结合文章谈谈。
7.作为知青文学的代表人物,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说,“现在的五年级学生,是不会因家里买不起钢笔而哭闹了”,的确,现在绝大多数孩子的家庭物质条件是优越的。读完本文,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段你对“苦难”或“贫穷”的认识,语言力求流畅而深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永之氓
永①之氓②咸善游。一日,水暴甚③,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④,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⑤。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⑥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选自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注释】①永:永州。②氓(méng):老百姓。③暴甚:涨得很厉害。④中济:半济,船渡到了河中间。⑤寻常:平常(游泳的水平)。⑥蔽:昏聩,不明是非。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永之氓咸善游 ②乘小船绝湘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3.文中讽刺的对象“其一氓”是个具有什么性格的人?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