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的呼伦贝尔大...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广袤无垠,景色秀美。

B. 只有优秀的雕刻家才能创造出如此惟妙惟肖,精巧绝伦的作品。

C. 写文章时适量的引经据典,可以增加说服力,但过犹不及,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数。

D. 上海复旦附中高一才女武亦姝以骇人听闻之势登顶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

 

D 【解析】试题分析:D项“上海复旦附中高一才女武亦姝以骇人听闻之势登顶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 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骇人听闻,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害怕。 恐惧。闻:听。 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凶残的事情)。 点睛:运用成语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能望文生义;2、注意把握成语的结构特征,不能肢解其含义;3、注意成语语义的大小、适用范围,不要界限不清;4、注意把握成语的感情色彩,不要褒贬失当;5、注意把握成语的一词多义现象,不要“一概而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笑(chī ) 忽(shū )  别(jué)  追(shuò) 风雪途(zǎi)

B. (ké  )  迁(xǐ)    (tì)   免(shè)   花团锦(cù)

C. 清冽(liè)   (shē)   俩 (jì)  默(jiān)  眼花乱(liáo)

D. 智 (rùi)  猎 (shuǒ) 梦(mèi)  首(jī)    义愤填(yīng)

 

查看答案

任选一题作文。

题目一:“腹有诗书气自华”,自从古诗词大会以后,各地各界掀起了一股诗词热,传统文化悄悄走进我们的生活,走进了校园。传统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部分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任何一个词语组合为“我和    对话”为题,结合传统文化写一篇作文。

题目二: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5月14—15日,“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有29个政府首脑和国家元首,130多个国家的高级别代表,84多个国际组织将参加此次论坛。“一带一路”战略将为世界经济带来新的变化。想象一下,若干年后,你的理想实现了,你乘坐着中国开往世界的高铁,或者乘坐中国的C949大型客机往返工作在“一带一路”沿线,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展现中国智慧,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

读了上面的材料,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600-800字。

(2)可以结合中国近年来的发展成就。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给你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好处,请你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写一段文字,告诉自己的学弟学妹,以后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收获。

题目二:“城市共享”是城市发展的新理念。近来,“共享自行车”悄然出现在北京街头。这些“共享自行车”因为借还方便,价格公道,有益环保,受到市民的欢迎。但有些人却把“共享自行车”停进自家小区,破坏车锁,甚至拆卸零件,各种“面孔”都有。请你任选角度,写一段文字,告诉广大市民怎样才能“文明”“共享”。

要求:(1)内容符合要求,语言准确得体。

(2)字数在150- 200 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

读书重在选择

潘裕民

英国作家阿瑟·柯南道尔曾说过:漫无目标,无书不读的人,他们的知识是很难精湛的。可见,读书一定要有选择。

读书要有所选择,这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也许有人会说,博览群书被古人提倡,现在我们为什么非选择不可?我们知道,西潮东渐以前,中国有的学者曾有读尽天下可读书的抱负。但是,今天的博览群书,和古人的博览群书有很大差别。古时书少,很多书是以诗词、文言文的形式写下来的,言简意赅。即便是古代散文,篇幅也不是很长,博览群书比较容易。而在如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书太多,各类图书让人眼花缭乱,各种读本蜂拥而至,长篇巨制铺天盖地,我们只能选择自己最想读或必须读的书来阅读。

当代著名学者钱钟书一生读书无数。一次,他到美国访问去参观国会图书馆,图书馆的人因其藏书量大而骄傲,同去参观的人也无不为之惊叹,只有钱钟书一个人默不作声。图书馆的人问他有何观感,他忍不住笑着说:我也充满了惊奇,惊奇世界上有那么多我所不要看的书!这话看上去风趣,却是事实,一个人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19世纪英国作家罗斯金就说过: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空余时间很少,因此我们不应把一刻空余时间耗费在阅读价值不大的书籍上。因此,今天我们提倡既要多读书,又要有选择意识,多读好书。

毛泽东是我国历史上一位爱读书、会读书的领导人,他早年常说:读书要为天下奇。他所说的奇书,不在择读之量,而在择读之内容与效果。毛泽东的择书,排在前三位的是哲学、马列和文史,尤其在他晚年时,仅《红楼梦》就阅读和收藏了20种不同版本的线装书。当然,那些与他的实践活动关系不大的书籍,他也有选择地阅读了很多。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这句鼓励人们读书的话没错,但是并不等于读任何书都是有益的。尤其面对之前从未看过的新书,更要有所选择。美国哲学家阿尔考特曾说过:一本好书使人开卷时会有所求,而闭卷时获有益处。其实该读什么书、不该读什么书,或者在什么年龄段读什么书,历史上、现实中都有许多建议,如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书是有等级的,有好坏之分。王充在《自纪》中讲述评价文章好坏的标准时说过: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他所著的《论衡》一书就属于为世用者,百篇无害的好书,至今仍为人们所珍藏。书是人类的仓库,但仓库里藏的东西不一定完全是好的,也有霉的、烂的、不合用的。所以,一个人不能随便读书。别林斯基也曾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

如此说来,读与不读、粗读与精读,都要有所推敲。何况今天印刷术那么发达,出的书不计其数,版本也很多。比如《论语》一书,就有无数版本,让读者不知道读哪种好。尤其是一些外国文学作品,不同版本、译者、出版社的差别很大,一定要选名社、名翻译家的版本来读。另外,在内容、文字等方面也要有所选择,学会取舍。

⑦“尽信书不如无书。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不仅在面对书海时学会选择,在面对同一本书时,也要善于对其内容进行选择。现在的一些图书,平庸陈旧的内容较多,真知灼见较少,书中的很多观点别人早已说过,只不过是改头换面炒冷饭,如果我们捧着这样的书籍,还一本正经从头读到尾,岂不是浪费时间?

1.作者认为读书重在选择,对于如何选择,作者提出了哪些意见?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答。

2.文章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列表述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

A.古时书少,古人博览群书比较容易,而如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图书种类繁多,长篇巨制铺天盖地,博览群书是无法做到的。

B.毛泽东爱读书,会读书,他枣年常说:读书要为天下奇他所说的奇书,不仅在选择读之量,而且在选择之内容与效果。

C.书是人类的仓 库,但仓库里藏的东西不一定完全是好的,读不合适自己的书不但开卷无益,反而比不阅读的坏处还大。

D.现在的一些图书,平庸陈旧的内容较多,真知灼见较少,书中的很多观点别人早已说过,捧着这样的书籍从头读到尾,就是浪费时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①明代初期我国经济繁盛,造船业、手工业发达,丝绸、陶瓷等深受异邦人喜爱。为宣传国威、与他国进行友好往来,明永乐帝于1405年派郑和率船队下西洋。船队有两百多艘舰船、27000多名船员,出航时云帆蔽日,浩浩荡荡。

②这支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知识与技术,为使船队能够安全顺利地航行,郑和利用季风来确定出航、返航时间。我国属于季风气候区,冬季大陆上空是高压区,南海的东南部是低压区,所以近海气压分布西北高、东南低,形成偏北季风;夏季则为偏南季风。古代海船航行主要依靠风里,冬季的偏北季风有利于南去的船只顺风出行,而不利于北归的船只驶向大陆;夏季则刚好相反。所以郑和下西洋时均是冬季出发,夏季返航。

③船队还会运用多种定向和导航技术来确保航向的正确。白天船队利用指南针导航,夜间则用牵星板来确定航向。牵星板,为正方形,共12块,最大的一块边长约24厘米,以下每块递减2厘米。观测时,将木板立起,左手拿木板一端的中心,手臂伸直,眼看天空,木板的上边缘是北极星,下边缘是水平线,依高低不同,替换调整木板,这样便可测出船只所在地北极星距水平线的高度,进而计算出所在地的纬度。同时,船队还能熟练地运用漂物测速技术测算单位时间内的航行里程。

④此外,郑和船队还运用完备的通讯技术来保证船队信息的顺利传递。船只间昼行认旗帜,夜行认灯笼,如遇雾雨天可通过铜锣、喇叭等进行联络。这些方法使得船队即使在“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的险恶条件下,也能“云帆高张,昼夜星驰”。

⑤郑和的船队在28年间七次下西洋,足迹南至东南亚的苏门答腊,西到红海及非洲东岸。船队打通了“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同时,明朝“播仁爱于友邦”的外交思想,也由郑和船队带向了世界。众多亚非国家因此纷纷与明朝政府建交,出现了“四夷归附,万国来朝”的盛况。

1.郑和的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知识与技术。先进的航海知识指的是:____________;先进的航海技术指的是:_______________,以及 ______________

2.阅读材料一,运用文中相关知识,解释义净要等到冬季才出航的原因。

【材料一】

公元671年,唐代高僧义净为求得佛法要乘船远航。他初秋就到达了广州,联系到一艘南去的商船,但却一直等到冬季到来才出发远航,最终到达室利佛逝(今苏门答腊)。

3.概括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航在目的和影响上的差异。

【材料二】

1492-1505年间,西班牙人哥伦布在王室的支持下,为了掠夺黄金、香料等物资,先后四次进行远航。船队规模最大时有船员2500人,船只17艘。哥伦布的船队在海地岛上发现黄金后,起初用廉价物品交换当地印第安人的贵重物品,当发现印第安人缺乏抵抗能力时,竟然通过武力把印第安人的一切掠为己有。哥伦布曾发布命令,强制印第安人缴纳一定数量的金砂。多数人因完不成治标而惨遭杀戮或劳累致死。岛上的印第安人急剧减少。短短几年间,印第安人累世积攒起来的黄金很快被榨取一空,但此举却为西班牙积累起了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原始资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