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没有意识到错过,或许能产生一种自足感,但那意味着灵魂堕入了颟顸的渊薮。
②能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什么,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厚的情愫,则意味着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
③有的所错过的,还有机会再次相遇,正因为对错过有了痛切的感受,当机遇再次呈现时,你便会有高度的应变力与把握力,也许,那最后的结果,是与其在上次侥幸抓获,不如这回你冷静而成熟地驾驭……恰恰是因为你上次的错过,才导致了你这次的获得硕果!
④有的所错过的,时不复返,机不再来,属于永远的错过,但因为你善于细细咀嚼这错过的苦果,竟能从惆怅中升华出憬悟,乃至于酿出诗意与哲理……你的生命,或许反更有厚度;你的心灵,或许反更有虹彩。
⑤一念之差中,失之交臂了吗?有时我们虽然错过,只要我们立刻意识到了,并立刻追上前去,力挽狂澜于既倒,我们多半也还可以使错过转化为掌握;问题是我们往往在立即意识到了以后,竞滞涩、凝结住了我们的行动;这样的错过,则几近于过错。
⑥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
⑦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
⑧固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⑨我们预定的到站并不等于人生的终点。但在人生的终点上,我们最好能含笑地说:我虽然错过的很多很多,却毕竟把握住了最关键最美好的,这样,“错过”便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一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
1.仔细阅读选文,简要概括一下作者对“错过”的独特体验。
2.作者认为“能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什么”,就“意味着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这“升腾的能力”指的是什么?
3.研读下面一则材料,说说材料中的语言与选文第⑨段画线句的语言有何不同?请对选文第⑨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作简要分析。
【链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保尔
偷父
刘心武
我到家已临近午夜,进门后按亮厅里的灯,立刻感觉到不对劲儿,难道……我快步走到
各处,一一按亮灯,到卫生间一仰头,心就猛地往下一沉——浴盆上面那扇透气窗被撬开了!这时,忽然听见卧室床下有动静。我左手从衣兜掏出手机,准备拨110报警,右手操起窗帘叉子,朝床下喊:“出来!放下手里的东西!只要你不伤人,咱们好商量!”
一个瘦小的少年从床底下爬出来了,剃着光头,穿一件黑底子的T恤。我用窗帘又指
着他:“你偷了些什么?把东西掏出来!”
(1)他把两手伸进裤兜,麻利地将兜翻掏出来,又把手摊开说:“啥也没拿啊!”
他那一副“久经沙场”、处变不惊的模样,倒弄得我哭笑不得。我命令他跟我来到门厅里,开始询问。
他今年14岁,家在离我们这个城市很远的地方。他只上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一年
前开始了流浪生活,现在靠结伙偷窃为生。
我望着这个瘦骨嶙峋、满脸大汗的少年,问他:“饿吧?”他眯眼看我,仿佛我是个怪物。我为他泡了一碗方便面,端到他面前。
我决心放他去,对他说:“我的话你未必肯听,但是我还是要跟你说,不要再干这种违法的事,你应该走正路。”他点头。
我给他开门时,他居然说:“我还不想走。”
我大吃一惊:“为什么?”
他回答的声音很小,我听来却像一声惊雷:“我爸在床底下呢……”
天哪!原来还有个大活人在卧室床底下。我慌忙将窗帘又抢到手里,准备拨ll0。这工
夫,那少年却已经转身进了卧室,麻利地爬进了床底下。我惊魂未定,他却又爬了出来,回到了门厅。我这才看清,他手里捧着一幅油画。我正想嚷,他对我说:(2)“我要……我要爸……求您了。”
那幅油画,是我临摹凡•高的自画像,这幅自画像里,人物显得特别憔悴,眼神饱含忧郁,胡子拉碴的。
少年告诉我,他负责踩点的时候,从我家窗外隔着铁栅看见了这幅画,一看就觉得是他爸,总想偷走它。今天,他好不容易钻了进来,取下这幅画,偏巧我回来了……
我细问他:“你爸现在在哪儿呢?你妈妈呢?”
他执拗地告诉我,他没有妈。他妈在他还不记事的时候,嫌他爸穷,跟别人跑了。他记得他爸,那扎人的胡子茬儿,那熏鼻子的汗味加烟味加酒味……不记得是哪一天,忽然说他们那村外地底下有黑金子,大家就挖了起来,他爸爸也去挖。去年一天半夜里,村子忽然闹嚷起来,跟着有呜哇呜哇的汽车警笛声,他揉着眼睛出了屋……简单地说,村外的小煤窑出事故了,他爸,还有别的许多孩子的爸,给埋井底下了……
少年说这些事情的时候,眼里没有一点泪光。我听这孩子讲他爸遇难,也就是鼻子酸了酸,但是,当我听清这孩子今天钻进我的屋子,为的只是偷这幅他自以为是他父亲的画像时,我的眼泪忍不住溢出了眼角。
我把画送给了他。他也不懂得道谢。我把门打开,他闪了出去。
关上门以后,我若有所失,又出门一溜烟跑下楼梯,气喘吁吁地冲出楼门,四面张望。
只有树影在月光下朦胧地闪动,一派寂静笼罩着我。
——我是想追上去叮嘱他:“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
(选自《文学故事报》,有删改)
1.简要分析“偷父”少年的人物形象。
2.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品味语言。
(1)他把两手伸进裤兜,麻利地将兜翻掏出来,又把手摊开说:“啥也没拿啊!”
(2)“我要……我要我爸……求您了。”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偷父”少年“眯眼看我,仿佛我是个怪物”。请揣摩少年此时的
心理活动,并用第一人称描写出来。
4.文章末尾,“我是想追上去叮嘱他:‘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
请结合全文分析,这表露出“我”的什么情感愿望?
是的,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又错过了许多……
从在商场所看中的一件很适合于自己,并且价钱也不算昂贵的衣衫,竟因不必要的犹豫,放弃了购买,而再次去那商场,满眼都只是不如那件的样式,这类小小的错过,到明明有一个很好的跳槽机会,不仅去了那里可以收入更丰,更重要的是能与自己的兴趣更贴近,却只是因为决心下得迟点,因而痛失良机,那样大大的贻误……总算起来,真是不少!
人生的路啊,为什么,为什么总是充满了这样多的错过?
然而细想,可有“万无一失”的人生?
错过,一般来说,属于人生的常态,只要我们回顾来路,有所得,从在偶然路过的一家小小书店,意外地买到了久访不得的一本诗集,这类小小的收获,到自己积极参与的一项改革,果然取得了重大突破,那样的精神物质双丰收……算起来,也还不少,我们就应感到欣慰!
没错过,抓住了;错过,溜走了。这正是人生的经纬线,见证着我们斑斓多味的存活。
没有意识到错过,或许能产生一种自足感,但那意味着灵魂堕入了颟顸的渊薮。
能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什么,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富的情愫,则意味着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
有的所错过的,还有机会再次相遇,正因为对错过有了痛切的感受,当机遇再次呈现时,你便会有高度的应变力与把握力,也许,那最后的结果,是与其在上次侥幸抓获,不如这回你冷静而成熟地驾驭……恰恰是因为你上次的错过,才导致了你这次的获得硕果!
有的所错过的,时不复返,机不再来,属于永远的错过,但因为你善于细细咀嚼这错过的苦果,竟能从惆怅中升华出憬悟,乃至于酿出诗意与哲理……你的生命,或许反更有厚度;你的心灵,或许反更有虹彩。
一念之差中,失之交臂了吗?有时我们虽然错过,只要我们立刻意识到了,并立刻追上前去,力挽狂澜于既倒,我们多半也还可以使错过转化为掌握;问题是我们往往在立即意识到了以后,竟滞涩、凝结住了我们的行动;这样的错过,则几近于过错。
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
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
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我们预定的到站并不等于人生的终点。但在人生的终点上,我们最好能含笑地说:我虽然错过的很多很多,却毕竟把握了最关键最美好的,这样,“错过”便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一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
1.文章提出:“人生的路啊,为什么,为什么总是充满了这样多的错过”这个问题后,是如何进行正反论证的?
2.如何理解“灵魂具备了升腾的力量”?
3.“恰恰是因为你上次的错过,才导致了你这次的获得硕果”这句话前后矛盾吗?为什么?请用一成语概括这句话含义。
4.结合课文说说对于“错过”,我们为什么要“习惯它”“品味它”?
5.可否将“力挽狂澜于既倒”中的“既倒”改为“将倒”?请说明理由。
6.画线句子运用通俗的比喻讲出了令人深思的道理,请用简洁的话直接说出它的意思。
7.文中“这样的错过,则几近于过错”中的“错过”与“过错”能否调换?说说理由。
8.“你的生命,或许反更有厚度;你的心灵,或许反更有虹彩。”你喜欢这样的句子吗?从论证方法的角度来进行一点评析。
9.从文章来看,“错过”可以转化为“掌握”,也可能几近于“过错”。回想一下自己的经历,有没有“错过”转化为“掌握”的情况,你从中悟出了什么?请说说你的经历和感受。
作文
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每天早晨,匆匆赶路的师生、白领,顾不得好好吃一顿早餐;
飞机、高铁,让我们快速到达目的地,却错过了沿途的风景;网络、杂志的海量信息,让我
们忘却了阅读的诗意……慢,成了生活的奢侈品。于是我们渴望慢下来,请以“慢下来的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
守口与守心
①在东晋人物中,我最早知道书圣王羲之。
②近读《世说新语》,我却惊异地发现,王羲之有时背后议人,说话刻薄。这不仅影响了他的清誉,甚至搭上了他的性命。
③书中记载,王羲之与王敬仁、许玄度关系很好,两人死后,王羲之却在公众场合对他们评价很低。他的下属孔岩说:“你以前和王、许交往,有情有义,但他们去世之后,你对他们的友情没有始终如一,这是我所不取的。”可见,即使在个性张扬、崇尚清谈的魏晋,随意贬损他人,也是有失修养的行为。
④文中还详细记载王羲之与王述的矛盾。王羲之轻狂、骨鲠(喻刚直),是文人雅士,王述率真、急躁,是清官能吏。少时二人齐名,王述晚年声誉日隆,王羲之心中不满,时时诋毁他,因此二人失和。后来王述做了王羲之的上司,王羲之只有“称疾去郡,以愤慨致终”。
⑤贬人之言,覆水难收。一代书圣,高标独立,竟在小节上跌了大跟头,不能不令人叹惜。群居不非议他人,实为处世之道。
⑥朋友相聚,难免兴高话长。交流的目的是相互切磋,提高文学修养和道德修养,“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如果群居终日,言不及义,贬低他人,搬弄是非,甚至无中生有,飞短流长,此种行为乡妇尚知不可,何况读书人!心中有何物,眼中就会有何物,一个人所言之事正是他内心的映射。古语说“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群居之谈,是衡量一个人修养最直观的标尺。
⑦有位朋友的座右铭是“群居守口独居守心”。他解释说,群居守口,就是不言是非,不传绯闻,不言人恶,见贤思齐;独居守心,就是禁嫉妒之心、轻狂之心,养宽容之心、自省之心。心是根,言是叶,根深才能叶润。能在群居时守口,源于一颗有修养的心。
⑧怎样才能群居守口呢?有位禅师认为说话必过三面筛子,第一面:这话是真的吗?第二面:这话是善的吗?第三面:这话是必须说的吗?我想还有一面:你愿意让当事人听到吗?因为你非议别人的话很可能会传到对方耳朵里。常在心里带上这些筛子,就不会有无聊的话出口,从而伤人伤己。
⑨王羲之有瑕疵,但书圣还是书圣,因为瑕不掩瑜。假如平庸如我辈,不能立德立言立功,又无传世之作,再不守口修身,将有何面目对人?
⑩读《世说新语》,想前人得失,群居当守口,实是人生重要一课。
(选自《杂文月刊》2013年第3期)
1.文章开篇讲述了有关王羲之的两个故事,有什么作用?
2.联系第⑧段的内容,说说我们在谈论他人时不应该说哪些话。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论证过程。
现代文阅读,完成下列小题
风中纸人
江泽涵
①房子本就朝北的,霞光一近山头,屋里就灰茫一片,眼前人的神情和举止也模糊了,也许这样才好些。
②以小水沟为界,背靠背,这边院住着爷爷奶奶,那边院住着外公外婆。只是那边院的两位老人已作古,我所有的只这边院的两位老人了。
③三个月前,爷爷看见二楼的平顶有下坍的势头,于是登上床去察看,许是真的老迈,脚掌陡失了力似的,就滚下了床,伤了腿。所幸,仅伤及皮肉。
④那日,我搭阿姨的车前来探望。爷爷行动无碍,伤口的痂也已脱落。
⑤“你好吗?工作怎么样啦?”
⑥“待遇呢?”
⑦“有对象了吗?”
⑧重复的问题,我每回都耐心作答。只是那趟——我和阿姨都赶时间,来不及多坐,匆匆离别。
⑨在路上,阿姨说:“你该看着爷爷奶奶说话呀,这样才有礼貌。”
⑩我只是不敢直视他们的脸庞。有些人老了,面容上多了些平静,眉宇间多了些和气,而他们的脸上尽是不安,或者说放不下。
⑪爷爷的哮喘又重了,走两步,就会喘一声,颠簸一下。奶奶终年为关节炎所苦,手臂又细了一圈,家务活几乎已干不了。我们在外地的在外地,工作的工作,读书的读书,而保姆又请不起。想过让他们去城里安家,那是在2008年老房子(原先在另一个村子的住处)坍塌的时候。奶奶想了想,还是拿出从牙缝里省下的钱买下了这儿的两间二手屋。爷爷活到七十七,能上山下地,却从没洗过一双袜子、烧过一盘菜,这两年,他学会了洗衣、做饭、照顾人……
⑫这回若不是大舅的千金,我的大表姐结婚,我是真不会来,也就不知道,爷爷康复了,奶奶又摔了一跤,枯瘦的小腿上添了两块鸡蛋大的瘀青。
⑬我摸了三百元给奶奶,权当去买些牛筋、猪骨头补补。上回就想给的,只是来得急,打开钱包,才发现只有六十几块。
⑭又是我到溪坑对岸等车的时候了。我喊住爷爷奶奶,然而,他们还是颤颤地跟了出来。我踏上独木桥,只听流水哗啦哗啦的。我的步子越来越急,真想一步飞跨。
⑮他们肯定正在弄堂的弯口张望着我。不必回头,也能浮现背后的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⑯我一上岸,就背过身去。我面对离别,从来是头也不回,宴席终有散时,要走就干脆,不管他们是否还在背后伫望,我受不起那绵绵情调。
⑰好久好久。我望尽柏油路的尽头,也瞅不见中巴的影子,也听不见喇叭的鸣声……
⑱蓦地,我半侧了一下头,他们当然还在——仿佛纸扎的两个人。我半侧过身——侧过了身。他们静静地望着,浅浅地笑着。我的心又揪得紧了,于是将身子硬转了回来。
⑲我的心底还是涌上一缕酸楚:每降一次温,爷爷的气管炎就要严重一分,奶奶的关节炎也要痛苦一分……
⑳风儿夹杂着霞的余温,贴身拂过,却犹如凉水浇落。我想转身,又忍住,思虑再三——转身。
两个纸人的脸庞在风中荡开了暖暖的笑。
(《思维与智慧》2015年第9期)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阅读选文,回答下面问题。
(1)我喊住爷爷奶奶,然而,他们还是颤颤地跟了出来。(句中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儿夹杂着霞的余温,贴身拂过,却犹如凉水浇落。(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⑪自然段使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选文内容,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说说你对标题“风中纸人”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上下文,展开联想,在第⑮自然段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阅读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