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片段阅读】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

【片段阅读】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得力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一篇新闻,主要包括___________三部分,其中_________是新闻内容的提要,_______部分大都是简明地概括报道的事实或中心。__________部分要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

2.上文从两方议论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这两方议论为什么一详一略?两方面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3.文中为什么多次出现“至发电时止”和表示具体数字的词语?

4.文中“此种情况”是指什么情况?

5.“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句中,“不料”应怎样理解?

 

1.标题、导语、主体标题导语主体 2.略写我军,是因为这个问题不言而喻,“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已说明了这一切;详写敌军,一是把极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利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二是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和平协定,正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这里重点说明,有力地证明了我军发起渡江战役在政治上是完全正确的。 3.增加新闻的具体性和真实性,体现新闻的时间性和时效性,因为事件仍在发展变化,这样写可以避免作者发稿时与读者看到新闻时,事情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误解。 4.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5.“不料”突出了战争形势发展迅速,国民党反动派的南京江阴防线面对势如破竹的人民解放军的进攻如此不堪一击。 【解析】 1.本题考查新闻的主要结构形式。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有时省略。开始还有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交代发布的时间、地点,增强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的导语对整篇报道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者在创作时,一定要注意材料的详略,与主题相关的,一定要详写,与主题关系不是很大,就一定要略写。略写我军,是因为这个问题不言而喻,“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已说明了这一切;详写敌军,一是把极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利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二是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和平协定,正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这里重点说明,有力地证明了我军发起渡江战役在政治上是完全正确的。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新闻语言的理解与掌握。新闻一定要真实,所以在用语上一定要力求准确。我们可以发现文中多次出现“至发电时止”和表示具体数字的词语,可以增加新闻的具体性和真实性,体现新闻的时间性和时效性,因为事件仍在发展变化,这样写可以避免作者发稿时与读者看到新闻时,事情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误解。 4.本题考查对新闻内容的理解与准确把握。可以通过仔细阅读原文,从而提取有效信息,并加以概括总结,找出相应的答案,注意语句要通顺。此种情况是指: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5.本题考查对新闻内容的理解与准确把握。可以通过仔细阅读原文,从而提取有效信息,并加以概括总结,找出相应的答案。“不料”突出了战争形势发展迅速,国民党反动派的南京江阴防线面对势如破竹的人民解放军的进攻如此不堪一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课外提升】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①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②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③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毫无斗志,纷纷溃退。④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在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⑤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这则消息也是毛泽东同志写的,比《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早播发20个小时。这则消息的导语是________。这则消息的导语包括了四个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定国内和平协定。本消息点明渡江战斗在“二十日午夜”开始,其意义在于________

3.文中哪些词语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哪些词语描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4.给选文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大意。

5.这则消息中,作者对我人民解放军的看法是什么?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课内阅读】

23时56分,中英双方护旗手入场,象征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的降旗、升旗仪式开始。出席仪式的中外来宾全体起立。全场的目光都集中到竖立在主席台主礼台前东西两侧的旗杆上。

23时59分,英国国旗和香港旗在英国国歌乐曲声中缓缓降落,随着“米字旗”的降下,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

这时,距零点只差几秒,全场一片肃穆。

7月1日零点整,激动人心的神圣时刻到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队奏起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一起徐徐升起。

全场沸腾了,许多人眼睛里噙满激动的泪花,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照相机、摄像机的镜头不停地闪动,记录下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

1.这段语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当时针指向零点时,人们是怎样的反应?

3.第二段中加点的“缓缓”和第四段中加点的“徐徐”是同义词,能否互换,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③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飞渡过30万人。④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⑩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这则消息的电头  ________ ,“导语部分是第_________(只填序号)。主体部分是第________句。导语中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是________。主体部分中记录我军节节胜利的史实的一个四字成语是:________

2.(1)句能否改为:现在,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多一半,剩下的23日可渡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6)句中歼灭击溃”,“占领控制这两组词在句中能换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1)句中,战犯汤恩伯对长江防线作了哪两点判断,实际情况又如何呢?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加以剖析。

4.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其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述。(30字以内)

5.这篇新闻中属于议论的句子是哪几句?这些议论的作用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请根据要求作文。虚度光阴不是青春,惜时好学才是青春;驻足等待不是青春,昂扬前行才是青春;漠视逃避不是青春,勇于担当才是青春……灿烂的花季里,我们有多彩的故事;青春的原野上,我们一路放歌。

请以“这才是青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2)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可以记叙、抒情和议论。(3)不少于600

 

查看答案

A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议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比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选自《出师表》)

B

魏公叔痤(cuó)病,惠王往问之。曰:“公叔病,即不可讳①,将奈社稷何?”公叔痤对“痤有御庶子公孙鞅②,愿王以国事听之也。为弗能听,勿使出竟③。”王弗应,出而谓左右曰:“岂不悲哉!以公叔之贤,而谓寡人必以国事听鞅,不亦悖④乎!”

    公叔痤死,公叔鞅闻之,已葬,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秦果日以强,魏日以削⑤。

                                          (选自《战国策·魏策一》)

    注释:公叔痤:魏相   ①即不可讳:万一发生什么不幸。②御庶子公孙鞅:御庶子,官职;公孙鞅:即商鞅变法商鞅。③竟:通“境”,边境。④悖:荒谬,糊涂。⑤削:削弱,衰弱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是以_____      (2)未尝不叹息痛于桓、灵也    恨:_____

(3)悉以              咨:    _____      (4)孝公而用之                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诸葛亮分别推荐了文臣和武将,从文段看,他推荐文臣的标准偏向于“德”能表明这一点的词句是“__________”;推荐武将则是______,能表明这个标准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段()和文段(),简要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说明“贤臣”在国家治理上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