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 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椟: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惟吾德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间有意欲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妻子不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乙文“而乱书围之”中“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孔子云:何陋之有?
B. 无丝竹之乱耳
C. 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D. 乃引客就观之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刘禹锡不以“陋室”为“陋”是因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陆游以居室为“巢” 是因为 ②_____________,都体现了古代文人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境界。(①②空用原文回答,③空用自己的话回答)
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北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的题目是____________。词中围绕一个“_____________”字,描绘了塞下独特的景象。
2.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 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 “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万圣节、圣诞节、感恩节等本是舶来品,可近些年来,这些洋节反而越发受欢迎,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却越来越不受dài(_____)见。面对这一趋势,不少学者要求学校和家庭加强传统节日的宣传教育,甚至有人要求抵制这些洋节。
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民族传统文化的【甲】(沉淀 积淀)与表征,传统节日是否受重视往往能间接反映本土文化的生命力,专家、学者并非在【乙】(杞人忧天 忧心忡忡)。然而另有一些人持jié(______)然相反的观点,在他们看来,洋节受欢迎仅仅是因为它们的庆祝方式有趣、富有吸引力,特别是与商业运营模式更为契合,洋节走俏,一方面能活跃我们的文化、愉悦身心;另一方面也能创造更多经济价值。事实上,烈抵制与坐视不理的观点都不可取,需在其间表达一个中庸的立场。
⑴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选择题只填序号)
①不受dài(_____)见 ②jié(____)然相反
③趋势(_____)(A.qī B.qū) ④契合(______)(A.qì B.qiè)
⑵从【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
【甲】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____
(3)划线句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文默写
(1)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6)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鱼我所欲也》)
(7)“中国梦”让每一个炎黄子孙为之振奋,令世界人民感受到中华民族“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雄心与气概。(用杜甫《望岳》中的句子作答)。
(8)为人处世要洁身自好,高雅庄重,应像《爱莲说》中的“莲”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加题
①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待转身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么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②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便把毡笠儿背在脊梁上,将哨棒绾在肋下,一步步上那冈子来。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此时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容易得晚。武松自言自说道:“那得甚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武松走了一直,酒力发作,焦热起来。一只手提着哨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见一块光挞挞大青石,把那哨棒倚在一边,放翻身体,却待要睡,只见发起一阵狂风来。
③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阿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哨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
④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⑤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紧紧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挡着一个锦皮袋。
⑥当下景阳冈上那只猛虎,被武松没顿饭之间,一顿拳脚,打得那大虫动弹不得,使得口里兀自气喘。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橛,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那大虫气都没了,武松再寻思道:“我就地拖得这死大虫下冈子去。”就血泊里双手来提时,那里提得动,原来使尽了气力,手脚都苏软了。武松再来青石坐了半歇,寻思道:“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却怎地斗得他过?且挣扎下冈子去,明早却来理会。”就石头边寻了毡笠儿,转过乱树林边,一步步捱下冈子来。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请你以“地点+人物+情节”的格式,用一句话概括选文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 ;书中另一处打虎情节是:________________。
2.武松在打虎过程中,一开始就把哨棒打断了,这个细节有何妙处?
3.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说明武松具有什么性格特征?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的确有许多让我们记忆犹新的往事,就像一场短暂华丽的电影,一组组镜头在我们的眼前流逝,单我们怎么才能将这些悠悠往事记上心头呢?
请以“生活中最______的时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补充完整作文题,再写作文。②文体自选,立意自定。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否则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