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养竹记 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养竹记

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除粪壤,疏其间,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略有删改

【注】①殄瘁:此指摧残。②筐篚:竹器,方形的叫“筐”,圆形的叫“篚”。③彗帚:扫帚。④寻:古代八尺为一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故君子人多为庭实焉____________      ②他人__________

③唯人___________                 ④以其后之居斯者_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与“居易以拔萃选及第”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令辱之,激怒其众。    B. 啮人,无御之者。    C. 已大风。    D. 扶苏以数谏故。

3.翻译下列句子。

① 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以竹喻贤人,那么贤人的品质有哪些?作者借自己的养竹经历希望“用贤者”怎样对待人才?请结合全文概括分析。

 

1.种植,种植竹子借使……异常赠送,留给 2.D 3.①第二天,散步走到亭子的东南角,见这里长着几丛竹子。②晚上又暗地里派吴广到驻地旁边树林里的祠堂里点燃篝火。③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是那样阴暗。 4.意志坚定、正直无私,虚怀若谷,坚贞不屈…… 作者由竹子的遭遇联想到人才的遭遇,阐述了“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这一道理,认为贤才是不能自我显示其才干的,只有掌权者赏识和任用贤才才能充分发现贤才的才干,从而培养、重用他。作者希望“用贤者”能够识才、惜才、爱才、重要人才。 【解析】选自《四库丛刊》 作者:不详 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其中“异”是“使……异常”的意思。 2.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例句与D项“以”都是“因为”的意思。A项“以”表示目的,“来”的意思;B项“以”是“用”的意思;C项“以”是“用来”的意思。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其中“于”是“在”的意思,“斯”是“这”的意思,“间”是“暗地里”的意思,“犹”是“好像”的意思。 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4.此题考查学生对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要想抓住文章的中心,必须从故事入手,我们要先理清故事的大意,感知故事的情节。解答时,需要结合人物的事迹、人物形象、故事主旨和自己的感悟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这篇文章,作者以竹喻贤人,竹的品质即贤人的品质,结合文中对竹的描写来分析即可。结合“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理解作者对“用贤者”对待人才的态度,即:希望“用贤者”能够识才、惜才、爱才、重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春日五首(其一)

【宋】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注释】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图画,请为这幅图画拟一个标题(6个字以内)。(2分)

2.描摹传神是这首诗的特点。请对最后两句诗中的“含”“卧”二字作赏析。(2分)

 

查看答案

生活中,我们跟物候休戚相关,我们借此来知道季节的更换,结合第一单元的专题学习,回答下面的问题。

(1)阅读下列材料,说说什么是气象物候。

人生活在大自然中,感受四时交替,感受万物变化,习以为常,然而,如果能够认真观察和思考,就能够发现周围事物变化的规律,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看一些东西的变化来预测天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专题学习就是要我们在阅读中进行“文化角色转换”,即联系已有知识, 将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新知识之中。请阅读李白《塞下曲》中的“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回答问题:

①假如你是物候学家从中读到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假如你是诗人从中读到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

_________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②月黑雁飞高,___________________。                     (卢纶《塞下曲》)

③晓战随金鼓,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塞下曲六首》)

④蒌蒿满地芦芽短,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⑤且壮士不死即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陈涉世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陶渊明《桃花源记》)

_____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                (吴均《与朱元思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

当年白居易做苏州刺史,曾写下“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的诗句,足见这里的葱(lóng)  与繁盛。但是这个自古以来的商贾云集之地,城外稻香鱼肥的(wò)       野和市内万舻充塞的河道,没有一处不是被水所承载和滋润。一代又一代人的劳作,使水在这儿变得温柔,它顺从地流进流出,带来满城的舞榭歌台和园林胜(jì)    。逐渐的,这水的温柔也就(jìn)    润到人的气质里。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柯蓝的《飞红滴翠记黄山》有别于一般的游记,它是一篇解说词,是借助于电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绍黄山风光的,使用了现代影视的表现手段。

B.《陈涉世家》这篇课文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客观地记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的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赞扬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反映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肯定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作用

C《画山绣水》是著名散文家杨朔写的一篇散文,课题采用了互文的手法,意思是画出来的和绣出来的山和水。

D俄国作家普里什文在《林中小溪》一文采用第一人称和主观视角的方式来述说,表现出了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