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从“没那么简单”、“其实很简单”中任选一题作文。 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从“没那么简单”、“其实很简单”中任选一题作文。

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4)书写3分,请认真书写。

 

没那么简单 相爱没有那么容易,每个人都有他的脾气。 ------题记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每当我听到这首歌时,总会想起远方的朋友们,想知道他们在何方,想知道他们是否过得还好……拥有朋友和友谊是一件美好的事。因为他们会在你犯错时宽容你;会在你被误会时理解你;会在你艰难的时候支持你。但是,友谊没那么简单,彼此之间的友谊需要彼此的爱来呵护,需要彼此的宽容,理解和支持. 那我们又该如何去宽容,理解和支持彼此呢? 友谊需要宽容,需要在被误会时的宽容,为什么大海没有山峰那样的高度,却也能水天相接呢?正是因为他的包容,他的包容成就了他的高度。如果在友谊面前,你没有宽容,只有一昧的计较,那么你最终会失去友谊。为什么廉颇能放下他的大将军架子去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呢?因为他感受到了蔺相如的宽容。宽容是友谊的调味剂,它能将友谊调的更加甜美。 宽容的背后是理解,正是因为理解,才有宽容。试想一下,如果你的朋友对你的行为都不理解,那你说你们之间会有宽容吗?没有理解和宽容的友谊,那还能算真正的友谊吗?为什么管仲视鲍叔牙为知己呢?正是因为理解,在所有人都不能理解管仲时,唯有鲍叔牙一直相信他,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管鲍之交的美谈。理解是友谊的保鲜膜,他能让友谊长长久久。 宽容。理解是友谊所需要的,而支持更是有一种不可或缺的。每当你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你的朋友都会在你的背后支持你,为你加油。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支持,你才不会孤军奋战,你才能拥有更大的勇气去挑战未来。刘备正是有诸葛亮的支持,才能兴复汉室,建立蜀国。正是彼此的支持,他们才能一起建立一番功业。 友谊,没那么简单,他需要你的宽容,理解和支持。每个人都有他的脾气,但我们可以用宽容理解和支持让我们彼此之间的友谊天长地久! 朋友一生一起走,一声朋友你会懂…… 【解析】该作文是一篇命题作文,尽管前面没有提示性语句,但难度不大,学生的写作空间较大,容易打开思路,写作方向。可以从身边事写起,写出自己的感悟。“没那么简单”重在体会,这个题目可以这样理【解析】 写一件关于某种感觉的小事,里面有小事的感觉,而且要写出自己对小事的体会和感受,揭示出看似简单、其实不易的道理。本作文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写几件事,如觉得写一件事,文字字数很难达到要求时,可以写几件事。结构安排上,在文章的开头,最好要写到“没那么简单”,在文章的结尾,最好有“其实没那么简单”这句话来再次点题,避免跑题的嫌疑。此外,因为题目“没那么简单”,是一种心理体验,所以心理描写是不能少的,最好是有一个专门的段落来进行心理描写。 点睛:命题作文,审题是关键。审题是指细心揣摩题意,把握题旨,明确要求,即对作文题目所显示的中心、范围和所暗示的体裁特点等作全面审视。对于命题作文,其中心要依据对题目的分析来确定,因此,审题至关重要,写作前一定要“瞻前顾后”,审清其中的内涵,明确题目的范围及重点,找准“题眼”,来确立要表现的中心。否则,一旦“跑题”,即使语言非常生动精炼,内容新颖精彩,该文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得分更难以提高。 命题作文,选材得当,至关重要。对于题目来说,范围有大小之分,对于所写的事件来说,意义有深浅之分。一般情况下,小题应该“大作”,大题应该“小作”。“小题大作”是指题目比较具体,涉及的范围较小,涉及的人数较少的作文,对这样的事件如果作深入地思考和挖掘,往往包含着普遍的、深刻的、给人启发和教育的道理。“大作”就是要在事件的意义、道理、说明的问题上下功夫,动脑筋,细思考、深挖掘;“大作”就是要“平中见奇”“化腐朽为神奇”,就是要言人所未言之言,道人所想道之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为梦想拼尽全力

骊尘

①从小到大我栽过的第一个跟头应该是中考。在那个燥热的夏天,我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却在最后一门英语考试时忘了带准考证,等我返回住处拿到准考证重新进入考场,时间 已经过了 20分钟。成绩出来,满分120分的英语我只考了 89分。老天跟我开的这个致命玩笑,致使我以一分之差与日思夜想的高中实验班失之交臂。

②那种感觉就像你跋山涉水终于赶到了心心念念的城堡,却发现那扇门关上了。那个假期,我把自己关在房里,嘴里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脸上没有丝毫笑意,整天都在埋怨:我的运气怎么这么差? A偶尔打开窗户,看看窗外的那片天,也总是阴郁灰暗,完全没有了夏日的晴朗高远。

③进入高中后,我像变了一个人,不似初中那般神采飞扬,整个人内敛沉默了很多。尖子生们组建的实验班,在很多人心里都是神一般的存在,甚至有老师开玩笑说,进了实验班就是踏进了重点院校的大门。论正常实力,我就应该属于那里,然而因为中考那个意外,我却被无情地拒之门外,心底的不甘和委屈只有自己知道。每次从实验班门前经过,我都会特意从门口假装不经意地往里面瞟一眼,偷偷对那些埋头苦读的身影流露出羡慕之情。

④我的好朋友林悦就在实验班。在食堂吃饭遇上时,她会主动跟我说起一些班里的事情,这些事情让我那颗心变得越发躁动不安。“我要冲进实验班”这个念头不时冒出来拉扯着我,曾经的遗憾与不甘,都化作内心的春雨,那里草木葱茏,一片繁盛。

⑤高一那段时间,我像打了鸡血一样,每天早上5点准时起床,洗漱完毕去操场跑完两圈到教学楼,我总是最早到的那个人。时间长了,楼管爷爷认识了我,每天早上都会准时跟我打招呼:“闺女,今天早上又是第一个,好好加油!”

⑥每天清晨,我坐在靠窗的位置上,一边争分夺秒地大声晨读,一边看天空渐渐亮起 来……

⑦一个学期后,我的势头越来越猛,不仅稳居年级第一,而且与第二名的差距越来越大。班主任很器重我,好朋友林悦也向我投来了佩服的目光。那几年,我不仅在考试的红榜上始终排名第一,课余时间写的文章也陆续在各杂志发表,拿了好几个作文比赛和学科竞赛的奖项,生活好像将之前亏欠我的一一做了补偿。随着一张张漂亮的成绩单摆在我的面前,一直蒙尘在我脸上的阴云,如被利剑割开,久违的笑容绽放了出来。

⑧即便如此,我依旧不敢掉以轻心,坚持与时间赛跑,继续脚踏实地努力。高考那年,我考取了一个不错的分数,更重要的是,我的英语成绩是142分。手里紧紧攥着成绩单的我, B整颗心一下子透亮起来,一种想在夏风里大声欢叫的冲动,让我有说不出的畅快

放眼远望,                                                                    

⑨中考时那种被命运一拳打倒在地的感觉,经过三年的隐忍与蜆变,终于成为我身后迈过的一道坎儿。现在想起来,甚至会有些感激自己在人生最顺遂的时候跌过一跤。正因为这样,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才更加懂得努力的意义。

⑩在拼尽全力之前,永远别说自己运气不好。因为,最努力的时候运气才最好。

(选自《文苑•破茧成蝶》有删改)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下面两个句子。

① ……偷偷对那些埋头苦读的身影流露出羡慕之情。(赏析加点词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偶尔打开窗户,看看窗外的那片天,也总是阴郁灰暗,完全没有了夏日的晴朗高远。(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中“楼管爷爷认识了我,每天都准时跟我打招呼”这一情节能否删去?为什么?请说说理由。

4.根据上下文,在第⑧段的“放眼远望”后增加一段环境描写,使之符合语境。

5.文章最后一段说“最努力的时候运气才最好。”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不超过1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阅历与读书

①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道:“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可见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

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解力有所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点或几点,对书中蕴含的丰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学识、经验阅历以及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大幅度提升,往往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角观察问题,能够看得更加全面透彻。著名学者林语堂在谈读书体验时说:“我此时重读的论文,比幼时所读全然不同,幼时虽觉其文章有趣,没有真正魂灵的接触,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可见,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③那么,该如何丰富阅历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然而经历不等于阅历。经历只是一种经过,形成的是对事物表象的感性的认知;而阅历则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只有勤于反思,才能从经历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才能让经历升华成为阅历。但对于人生经历并不丰富的年轻人来说,要丰富自己的阅历,最有效便捷的方法是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成长的良师益友。读书,与智者对话,向圣人讨教,从他人的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从前人的论述中获得启迪,赢得智慧,增长阅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在不断经历与不断读书中拓宽生命的宽度。

④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可以互相代替。不少人在年轻的时候,迫于升学就业的压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中年后,自认为有几十年的阅历,早已洞察世事,不需要再到书中寻求人生真谛,阅读的动力大大减退。这都是不对的。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在“有字之书”中透彻理解书中寓意,在“无字之书”中深入领悟生活哲理,二者不可偏废。无论为官经商,还是读书治学,只重读书不重阅历,极易造成主观臆断,会因脱离实际而寸步难行;只重阅历不重读书,则会导致经验主义,会因缺乏理论指引而流于平庸世俗。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叉勇于实践,以读书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读书,才能做到阅历和读书相长,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4.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歌德说:“阅历丰富的人读书时,常常是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则留心看纸的背面。”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养竹记

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除粪壤,疏其间,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略有删改

【注】①殄瘁:此指摧残。②筐篚:竹器,方形的叫“筐”,圆形的叫“篚”。③彗帚:扫帚。④寻:古代八尺为一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故君子人多为庭实焉____________      ②他人__________

③唯人___________                 ④以其后之居斯者_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与“居易以拔萃选及第”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令辱之,激怒其众。    B. 啮人,无御之者。    C. 已大风。    D. 扶苏以数谏故。

3.翻译下列句子。

① 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以竹喻贤人,那么贤人的品质有哪些?作者借自己的养竹经历希望“用贤者”怎样对待人才?请结合全文概括分析。

 

查看答案

春日五首(其一)

【宋】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注释】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图画,请为这幅图画拟一个标题(6个字以内)。(2分)

2.描摹传神是这首诗的特点。请对最后两句诗中的“含”“卧”二字作赏析。(2分)

 

查看答案

生活中,我们跟物候休戚相关,我们借此来知道季节的更换,结合第一单元的专题学习,回答下面的问题。

(1)阅读下列材料,说说什么是气象物候。

人生活在大自然中,感受四时交替,感受万物变化,习以为常,然而,如果能够认真观察和思考,就能够发现周围事物变化的规律,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看一些东西的变化来预测天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专题学习就是要我们在阅读中进行“文化角色转换”,即联系已有知识, 将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新知识之中。请阅读李白《塞下曲》中的“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回答问题:

①假如你是物候学家从中读到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假如你是诗人从中读到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