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刘公仲偃①自河东河北宣抚使召归,除②京城四壁守御使。与时相议不合,镌官③落职奉祠④。京城既失守,敌欲得公,用事者⑤诒⑥公以割地遣诣敌营。敌得公喜甚,即馆⑦于僧寺,遣人为言国相知公名,将欲大用。公曰:“偷生以事二姓,有死不可!”国相盖谓粘罕⑧,公守真定时,敌人攻城不能下。再入寇而公已去,真定遂陷,故以此知公也。车驾既北狩,敌复遣人谓公曰:“请以家属北去,取富贵,无徒死。”公仰天大呼曰:“有是乎?”召其指使陈灌谓曰:“国破主迁,乃欲用我,我宁死耳!”即手书片纸付灌持归报其子,以衣绦自缢死。粘罕闻而叹曰:“是忠臣也。”令葬之。公薨八十日,其子始克具棺敛,颜色如生,人以为忠节之气所致云。朝廷褒其死节,谥忠显,又赐碑额为“旌忠褒节”之碑。
(选自《独醒杂志》)
【注释】①刘公仲偃:即刘仲偃。②除:拜受官位。③镌官:削去官职。④奉祠:指祭祀等,这里指祭祀官。⑤用事者:办事的人,指后文的陈灌。⑥诒:欺诈。⑦馆:住。⑧粘罕:金朝名将,女真族,勇猛有谋。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公仲偃/自河东河北宣抚使召归
B. 再入寇而/公已去
C. 以衣绦/自缢死
D. 故/以此知公也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事( ) (2)乃( ) (3)始(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遣人为言国相知公名,将欲大用。
(2)请以家属北去,取富贵,无徒死。
4.结合短文内容,说说刘仲偃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清平乐•春归何处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①。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②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③飞过蔷薇。
【注释】①行路:指春天的行踪。②取:问。③因风:趁着风势。
1.根据词句内容推想这首词所写季节正确的一项是( )
A. 仲春 B. 暮春 C. 孟夏 D. 仲夏
2.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同时也蕴藏着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无奈,所以这是以乐写哀。
B. 这首词写得跌宕起伏,词人希望有人知春去处,唤春归来;然无人知晓,于是词人寄希望于黄鹂能知春踪迹;遗憾的是黄鹂也飞过蔷薇花丛。
C. 全词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在自问自答之中饱含词人忧怨、惆怅之情。
D. 此词写于词人被贬之时,词人借伤春悼春来抒写暮年无为的感慨:老大无成,春风得意的往日一去不复返了。
下面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非经批准不能动用流动资金。 ②非得经过批准才能动用流动资金。
B. ①这样的话,亏你说得出口。 ②这样的话,亏你说不出口。
C. ①除非你去请,他才会来。 ②除非你去请,否则他是不会来的。
D. ①他缺乏经验,工作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 ②他缺乏经验,工作难免不出现一些错误。
下列句子组成的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 回想已经遥远的来处,有一种在季节缝隙中穿行的感觉。
② 再向前,渐次地有花儿掠过,从零星点缀,到丛丛簇簇。
③ 望向窗外,起初还是冬季的边缘,万木萧条。
④ 渐渐地,浅浅的绿便浸润了万物。
⑤ 那些花儿,飘摇而来,又瞬间远去,留下刹那的美丽与长久的回想,一如那些汹涌而去的日月流年。
A. ③④②①⑤ B. ③②④①⑤ C. ④②①⑤③ D. ④②③⑤①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B. 四川九寨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事实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就能战胜和面对任何困难。
C. 《战狼2》之所以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其原因是因为它强化了国人的爱国之情——无论你在哪里遇到了怎样的危险,请你记住,你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D. 国足的健儿们清楚,一个球的输赢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前途,而且关系到祖国母亲的荣誉。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目前,一些文化产品粗制滥造,甚至存在低俗、媚俗、庸俗的问题,群众十分反感。
B. 他出国两年了,至今杳无消息。
C. 同学们一个个正襟危坐 ,谈笑风生,教室里充满着欢快的气氛。
D. 老李的才干在公司里可以说是鹤立鸡群,但经理却不重用他,实在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