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默写
(1)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3)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四面边声连角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霜高洁,水落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7)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8)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呐喊,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理想和济世情怀。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不少于65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得抄袭。
题一:题目:在 中飞翔
要求:请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字,将题目补写完整,再作文。横线中可填:风雨、爱的天空、书、音乐、名人世界、梦……
题二: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在这人世间,有些路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单独一个人去跋涉的,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也得独自默默地走下去。 ——席慕蓉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3D打印技术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一种快速成型的技术。它与普通打印机工作原理基本相同,打印机内装有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与电脑连接后,通过逐层的打印方式,最终把计算机上的蓝图变成实物。3D打印通常是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的。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后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已经有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该技术在珠宝、鞋类、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AEC)、汽车,航空航天、牙科和医疗产业、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以及其他领域都有所应用。
【材料二】3D打印机的工作原理
【材料三】 2015年,数栋使用3D打印技术建造的建筑亮相苏州工业园区。这批建筑包括一栋面积约1100平米的别墅、一栋5层居民楼和一栋简易展厅等。负责人郑建向记者介绍,这幢约1100平米的别墅,从打印材料到“组装”成房子,仅仅需要1个月左右的时间,节约建筑材料30%到60%,工期缩短50%到70%,节约人工50%到80%。郑建透露,江阴一家农家旅游公司正在和他们洽谈,未来有可能要造一些外形像“大萝卜”“大白菜”的房子。“传统行业根本就很难造出这样的外形,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打印出你想要的样子,给你房子来个私人定制。”郑建不无得意的说。
(1)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三】,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 3D打印技术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它与普通打印机工作原理基本相同。
B. 3D打印机内装有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与电脑连接后,通过逐层的打印方式,最终把计算机上的蓝图变成实物。
C. 3D打印技术应用领域很广泛,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并逐渐用于某些产品的直接制造,已经有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
D. 目前有数栋使用3D打印技术建造的建筑亮相苏州工业园区。郑建透露,江阴一家农家旅游公司正在和他们洽谈,正在造一些外形像“大萝卜”“大白菜”的房子。
(2)从【材料一】与【材料三】可以看出,3D打印技术目前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使3D打印机在我们的未来生活中得到更好的应用,请你结合下面链接材料提三条具体有效的建议。
【链接材料】尽管3D打印的应用前景为世人看好,但目前仍然面临着许多技术上的挑战,其中最难解决的就是材质问题。不同的材质需要不同的3D打印机,也就是说,暂时没有一种打印机能通吃所有材料。同时,这个万能制造机在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的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也会不可避免地带来麻烦。比如,枪械机件的数码模型是十分容易传播的,也许一个文件装入U盘就能让万能制造机制造出极具杀伤性的武器,这着实会让人大捏一把冷汗。另外,《经济学人》的文章也指出,3D打印机有可能涉及到知识产权。如同音乐作品一样,数字文件更容易复制和扩散,如果新产品的设计构想一旦流入互联网,那么,被盗版的几率将大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武松听了,心头那把无明业火,高三千丈,冲破了青天。右手持刀,左手叉开五指,抢入楼中,只见三五枝画烛荧煌,一两处月光射入,楼上甚是明朗,面前酒器,皆不曾收。蒋门神坐在交椅上,见是武松,吃了一惊,把这心肝五脏,都提在九霄云外。说时迟,那时快,蒋门神急要挣扎时,武松早落一刀,劈脸剁着,和那交椅都砍翻了。
文段出自《水浒传》中张都监血溅鸳鸯楼的精彩故事,这个故事的起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冰心早年艺术上,追求“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的境界,她的诗也具有这些特点。(_______)
(2)《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法国作家笛福。鲁滨逊在一座无人荒岛上生活多年后,收得一土人为奴,取名“星期五”,后来,这一土人成为他的忠实的仆人和朋友。(_____)
(3)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是《简·爱》中女主人公的两个基本动机。(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不通人性的机器
方可成
一架满载乘客的飞机从纽约起飞后遭遇鸟群撞击,两台引擎全部失灵,英雄机长奇迹般地实现了水上安全迫降。这是电影《萨利机长》讲述的真实故事。
不过其后,机长被质疑:为什么不返航拉瓜迪亚机场,而要冒险迫降?听证会上,机器完美地还原了当天飞机遭遇鸟群撞击之后的高度、速度、角度等数据,以及天气、风向等外部环境。结果表明:这架飞机完全可以成功返航原机场。
眼看萨利机长就要声名扫地,这时他指出了一个关键因素:人不可能像机器一样毫无感情地作出最理性的选择,而是需要时间进行反应、思考、判断。果然,将人的反应时间考虑进去之后,机器显示,水上迫降成为唯一的选择。
在不通人性的机器面前,英雄机长的命运险些被毁掉。其实,这个世界上还有千千万万小人物,也因为机器不懂人性、不具备人文关怀,而生活在糟糕的处境之中。
这类小人物的最典型案例,就是美国不少快餐连锁和大型超市的打工者。他们大多是按小时数拿薪水的合同工,收入本就微薄。近几年,企业大规模采用机器来进行排班,让他们受到进一步的剥削。
这种排班的核心是基于顾客流量安排上岗员工数。其实,超市和快餐店本来就会进行这种“科学排班”:周二上午人流少,少安排人上岗;周五晚上人流多,全员上岗。不过,新的数据技术让这种方法的复杂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比如,下雨时,人们可能会更多走进咖啡店,所以这时要多安排人手;某个晚上附近的体育场有大型赛事,可能会给快餐店带来一大批深夜客流;甚至,根据社交媒体上提及某一产品的热度,来预测门店的人流……这一切都让人流预测和排班安排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科学化程度,但它却给店里的打工者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为什么会这样?首先,这种复杂的预测方式,往往需要利用非常新的数据(比如天气预测、社交媒体热度),因此很多时候只能提前一两天完成预测。这也就意味着,员工的排班表不是一个月前就安排好了,而是提前一两天才能得到,而且永远处于不可预测的变动之中——因为数据是在不断变动的。这也就意味着这些打工者永远处于不确定性之中,可能随时被叫去工作,无法掌控自己的时间。
其次,此前,超市和快餐店的打工者们还能享受一些间歇的清闲,不至于每一分钟都在高压之下。但是现在,拜算法所赐,他们基本上每一分钟都要处于紧绷的状态,因为机器算法的终极目标就是最大化每一位员工在岗时的工作投入。但它却没有考虑到员工作为活生生的人在这种制度下所受到的巨大压力。
此外,机器还会自动完成一些奇葩的排班方式:比如,晚上值最后一班岗,工作到11点关店,第二天一早又要上最早一班,凌晨4点就要起来去开店。这种情况一度非常普遍,以至于人们发明了一个词:clopening,也即关门(closing)和开门(opening)的合体。有这种排班方式,并不是因为机器要有意为难这些打工者,而是因为在机器的算法中,并没有“人类需要充足睡眠时间”这样的设定。不需要睡眠的机器,理所当然地认为人类也是一样的金刚不坏之身。
数学家Cathy 在去年出版的《数学杀伤性武器》一书中讲述了不通人性的机器剥削底层打工者的故事。她提醒我们:机器和算法的表现,最终体现的其实是制造机器、设计算法的人的意志。如果设计算法的人不考虑人性的因素,那么机器是不会自动考虑人性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机器不通人性并不可怕,只要制造机器、设计算法的人多一些对人性的考虑和关怀,比如禁止连续排最晚班和最早班、要求提前一周定下排班表等,事情就不会变得那么糟糕,就像在萨利机长的听证中加入那关键性的35秒一样。
(选自《南方周末》2017年2月9日)
1.不通人性的机器给打工者带来哪些灾难性的后果?概括回答。
2.文章结尾为何要提到数学家的那本书?
3.下列对文章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听证会上,机器完美地还原了当天飞机遭遇鸟群撞击之后的外部环境,结果表明:这架飞机完全可以成功返航原机场。
B. 因为机器不懂人性、不具备人文关怀,使这个世界上千千万万小人物生活在糟糕的工作处境之中。
C. 文中“以至于人们发明了一个词:clopening,也即关门(closing)和开门(opening)的合体”中clopening是即开即关的意思。
D. 机器不通人性并不可怕,只要制造机器、设计算法的人多一些对人性的考虑和关怀,事情就会变得更加合理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