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却说玄德同行军民十馀万,大小车数千辆,挑担背包者不计...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却说玄德同行军民十馀万,大小车数千辆,挑担背包者不计其数。路过刘表之墓,玄德率众将拜于墓前,哭告曰:“辱弟备无德无才,负兄寄托之重,罪在备一身,与百姓无干。望兄英灵,垂救荆襄之民!”言甚悲切,军民无不下泪。忽哨马报说:“曹操大军已屯樊城,使人收拾船筏,即日渡江赶来也。”众将皆曰:“江陵要地,足可拒守。今拥民众数万,日行十余里,似此几时得至江陵?倘曹兵到,如何迎敌?不如暂弃百姓,先行为上。”玄德泣曰:“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百姓闻玄德此言,莫不伤感。

1.选文出自中国古典名著《               》,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情节。

3.刘备自幼家贫,以织席贩履为业,而最终雄霸一方。从选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得以成就蜀汉大业的原因是什么?

 

1.三国演义 罗贯中 2.这段故事描写的是刘备带领众多百姓行军,速度极慢,恐被曹操追赶不忍弃民的故事。或者概括为“刘玄德携民渡江”(意思对即可) 3.刘备能以人为本。(或围绕“爱民如子、体恤百姓、仁政爱民、宽厚仁慈、得民心者得天下”等任意一点回答也可) 【解析】 1.试题分析: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记死背硬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2.试题分析:情节概括题,通篇阅读选文部分,全盘把握内容,根据要求找出要点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要以刘玄德为陈述对象,概括他的所作所为。 3.试题分析:探究题。刘备得以成就蜀汉大业的原因是什么?答此题要从选文找到根据。“刘玄德携民渡江”这件事,充分说明了刘备爱民如子、体恤百姓的性格特征,正好应了“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至理名言。要善于从所给材料中分析出答案要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轻 放

安宁

①走廊里的声控灯很早以前就坏了。每次走到门口,同租三室一厅的几个人,都会习惯性地叹口气,在黑暗中摸索着将门打开,又重重地关上,似乎想要以此发泄对那晦暗的廊灯的忿恨。楼下的小卖部里,摆设了各种各样的灯泡,而且价格低廉到不过是坐一站公交的价格,但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却谁都没有想起在买泡面的时候,顺手捎带一个灯泡上来。而那盏灯,也就这样沉默着,一日日听我们的跺脚声,砰砰砰地响了又响。

②父亲过来看我,走到门口,看见我费力地用手机里微弱的光线照明,立刻放下手里的东西,说声稍等,便下了楼。不过是几分钟的工夫,他便拿了一个灯泡上来,一声不响地安好。然后,他轻轻一击掌,昔日黯淡无光的走廊,便瞬间有了温暖通透的光亮。我站在门口,看父亲脸上淡然的微笑,便说,你可真是光明使者呢,你一来,这灯就好了。

③父亲却扭过身来,正对着我,说,其实路过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光明使者,不过是一块五毛钱的灯泡,顺手就捎过来了,何必每次总是叹世风日下,却始终自己不去动手呢?

④我笑说,可不是人人都像您这样乐于助人。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况且,这还是租来的房子,而这走廊也属于公共的区域,不只我们这一层,楼上的人也都要从此经过呢。

⑤父亲没吱声,只拿起身边的扫帚,边一层层地扫着楼梯上丢掉的烟头、纸屑、菜叶,边哼起他惯唱的京剧。有人从他身边经过,他便停下打扫,将身子朝楼梯一侧,又朝来人笑着点一点头,表示让对方先行。而路人总是诧异地看父亲一眼,又微微地停一下,这才在父亲的笑意里,慌乱地点一下头,匆匆离去。那脚步的失措,看上去有些逃的意思,似乎,他遇到的是一个神经稍稍有点错乱的老人。

⑥我在晚饭的时候,便抱怨于他,说何必对陌生人这样殷勤,他们说不定在心里觉得你有毛病呢。父亲呷下一口酒,道:我管不着别人心里怎么想,只要我自己开心就可以啊,况且,我就不相信你给别人微笑,他还能泼你一盆冷水不成?所谓寻开心,就是这样,你不去自己主动找,它怎会自登家门?

⑦几日后,翻起账本,突然想起一个借钱的熟人,彼时他信誓旦旦,说三个月后肯定一分不少地全都打到我的账户里来,可是却已经过去两三个月了,他不仅没有打钱,连一个解释的电话都没有。气愤之下,我操起电话便要质问熟人。父亲得知后却是将我拦住,说:钱既然已经借出去了,就不必再催了。我不解,说:难道就让这笔钱白白地给他了不成?这样不守信用的人,何必跟他客气,他不仁在先,我又为何再做君子?

⑧父亲一声不响地拿过我的账本,将我记下的还款日期一栏,“啪”一下勾掉,这才说,何时你将心里那个还款的日期,也一并改成无期限的时候,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气愤了。假如人家忙得忘记了,你过去一通责问,那岂不是彼此坏了感情,一笔钱丢掉不要紧,连带地把一个朋友也给弄丢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⑨我依然心里憋闷,说:我觉得这个人根本就是故意的,我刚刚听说他借过别人的钱,每次别人一催,他就推说下个月还,结果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丝毫归还的迹象。

⑩父亲依然不紧不慢地喝了一口茶,道:如果他真是一个常占便宜的人,那你这钱,丢了也没有关系,能够用钱测出一个人的深浅,并在以后的路上,尽可能地远离这样的人,不是更好吗?况且,如果他不打算还你,你再怎样地催促,也是得不到这笔钱的,不如心中先自放下,这样轻松的是你,而他,则会在你的安静里,心里有小小的失落与不安。

⑾隔着十几年的光阴看过去,我第一次发觉,硕士毕业的我,从书本中得到的那些东西,在没有读过几本书的父亲面前,竟是如此地苍白且无力。人生中一切矛盾的化解,并不是拿尖锐的刀子划过,而是那最朴素最温暖的轻轻一放。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      )      (      )       (      )      (       )

2.文章第5段写路人的表现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章中的父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选文中主要写了父亲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4.纵观全文,文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5.为什么说硕士毕业的“我”在没有读过几本书的父亲面前显得“苍白且无力”?

6.文中“人生中一切矛盾的化解,并不是拿尖锐的刀子划过,而是那最朴素最温暖的轻轻一放”一句意蕴丰富,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7.欠债还钱,本是天经地义。父亲却劝“我”不必催促,你认同父亲的这种做法吗?说说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于令仪济盗成良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邪?”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愧,卒为良民。乡里称君为善士。君择子侄之秀者,起学室,延名儒以掖之,子、侄杰仿举进士第,今为曹南令族

【注释】①忤物:得罪人,与人合不来。②寡悔:很少有懊悔,意为很少做错事。③掖:教育。④令族:有声望的家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汝寡悔(           )     ②名儒以掖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盗大感愧,卒为良民。

3.你从于令仪的善良之举中得到了怎样的感悟?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的作者是            (人名),            (朝代)诗人。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桑竹之(            )      ②阡陌交通           

③便还家            )       ④便向路           

3.作者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绝美的景色,请分析这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4.世外桃源历来被认为是美好社会的象征,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认为桃花源的美好体现在哪里。(答出两点即可)

5.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请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查看答案

名句积累与运用

(1)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2)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潮平两岸阔,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4)春冬之时,则               ,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

(5)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运用典故,既暗示自己贬谪时间之久,又表现世态变迁的句子是                             

(6)杜甫在《春望》一诗中移情于物,抒发了感时伤别之情的句子是:                      

(7)《游山西村》一诗中融人生哲理于自然风光之中的诗句是                             

(8)古往今来,历代志士仁人,或为忠君,或为报国,留下了一曲曲壮歌,而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                              ”两句堪称“壮中之壮”,不仅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也充分体现出了诗人大义凛然的民族魂魄。

(9)中秋望月,月圆人远,苏轼在《水调歌头》一词中,以一种积极豁达的心态,将浓浓的思亲之情化作美好的祝愿,道出了天下离人共同心声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实情感;(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字数在600字左右;(4)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大写字母代替;(5)不得抄袭。

(1)成长就是一次旅行。旅程中有父母的陪伴、老师的指引,有朋友的鼓励、陌生人的关爱,有大自然美好的风光,也有沁人心脾的书香……

请以“温暖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半命题作文

回眸来路,猛然发现拥有的美好不必在乎多少,而在于深刻地感知。发现生命的旅途中,我们一直在寻寻觅觅,却总是忽略身边的精彩。发现生活其实不必面朝大海,或有素书在手,或有琴音相伴,或是夜深时一句听过千万遍的唠叨,或是阴霾里一个灿烂的微笑,我的世界就会春暖花开。

请以“发现      的美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